2023年02月21日发布 | 929阅读
神经介入

【精选编译】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或两者兼而有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闭塞血管内治疗后的补救操作和再灌注治疗策略

王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郑洪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达人收藏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院的Mohamed Abdelrady等研究者旨在比较高加索人群中治疗ICARO的不同再灌注策略的再灌注率和功能结果,研究结果于2023年1月7日发表在《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Abdelrady M, et al. Neuroradiology. 2023;10.1007/s00234-022-03108-3. doi:10.1007/s00234-022-03108-3】



研究背景



颅内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欧洲和北美的白种人相比,亚洲、非洲和西班牙裔血统的发病率更高。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related occlusion ICARO)定义为重度(>70%)局灶性狭窄伴有血流障碍,或任何程度的狭窄,但在取栓支架回收期间或成功EVT后具有持续再闭塞的趋势,排除潜在的血管痉挛、动脉夹层或血管炎。


尽管基于导管的血栓切除术有了现代技术的创新,但ICARO仍然被认为是血管内机械取栓(EVT)后再灌注失败的关键因素,即使在最新一代设备的帮助下,再灌注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到 30%。此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刺激和血管穿孔以及随后的颅内出血风险,使用可回收支架作为一线治疗与持久再闭塞有关。因此,为了提高再通率,提出了不同的医疗和器械抢救措施。然而,据我们所知,到目前为止,在高加索人群中,ICARO最有效的再灌注策略尚未阐明。此外,以前的研究并没有区分单纯使用补救性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的结果。因此,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院的Mohamed Abdelrady等研究者旨在比较高加索人群中治疗ICARO的不同再灌注策略的再灌注率和功能结果,研究结果于2023年1月7日发表在《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三个高容量卒中中心连续前瞻性纳入EVT的ICARO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最初连续纳入了2550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排除了在基线血管造影术中发现的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后幸运地再通的患者,或者那些由于显著的血管曲折而导致动脉通路失败的患者。将再灌注策略分为四组:EVT[第1组]、球囊血管成形术 [(BAp),第2组]、自膨支架 [(SES),第3组],以及BAp联合SES置入,或直接放置球扩支架(BMS)[(BAp-SES/BMS),第4组]。我们通过逻辑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再灌注策略与成功再灌注 [mTICI 2b−3] 和良好结果 [mRS 0–2] 的关联。



研究结果


在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连续25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了EVT治疗,其中124例 [男性76例(61%),年龄中位数70岁(61-80岁)]在血管造影基础上确诊为ICARO患者[39%(n=48)基底动脉、61%(n=76)前循环]。3例行再次介入治疗,1例因术后早期NIHSS评分恶化超过4分,合并动脉过早闭塞,连续3次再次手术(共4次干预)。因此,总共进行了130次手术干预[36次EVT,38次EVT后BAp,17次EVT后SES,39次EVT后BAP+SES或BMS]。


表1. 显示了不同再灌注策略在人口学、临床-放射学特征和结果方面的差异。




在血管造影中,ICVA-BA是最常见的闭塞部位(48%,48/130),其次是大脑中动脉(46%,60/130)和颈内动脉(17%,22/130)。我们发现两种再灌注策略之间在闭塞部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然而,狭窄程度并不成比例(p=0.02)。BAp+SES/BMS组管腔狭窄最明显[75%(67-86)],SES组管腔狭窄最轻[62%(58-73)]。全身麻醉在BAp+SES/BMS组中使用最多(72%,28/39),该组的手术时间[中位穿刺期至再灌注时间为92(66-128)分钟]明显长于其他组(p<0.001)。


图1. 基于血管内再灌注策略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闭塞患者血管内取栓术后脑梗死改良治疗(mTICI)评分的分布。



在130次机械取栓中,92例(71%)患者成功再通。BAP+SES/BMS联合组达到mTICI 2b-3的比例最高(87%,34/39),无论是抽吸取栓还是支架取栓,在EVT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BAP组中,超过三次取栓次数最多(39%,15/38),在BAP+SES/BMS组中最少(8%,3/39)。在调整了患者年龄[aOR,0.977(95%CI,0.944-1.011);p=0.19]和基线NIHSS评分[aOR,0.964(95%CI,0.919-1.010);p=0.12]后,BAP+SES或BMS策略是唯一独立的再通成功预测因素[aOR,3.440(95%CI,1.202-9.840);p=0.02]。在调整再灌注策略之间潜在的混杂差异后,BAp+SES或BMS策略与成功再通[aOR,4.488(95%CI,1.364-14.773);p=0.01]显著相关。



补充图:基于血管内再灌注策略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闭塞患者血管内取栓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分布。


尽管BAp+SAS或BMS组的达到良好预后(mRS 0-2分)比例(56%,22/39)高于EVT、BAp和SES组的(36%,13/36)、(37%,14/38)和(29%,5/17),但总体而言42%(52/124)的患者达到良好预后,在不同再灌注策略之间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p=0.15)。


表2. ICARO的血管内治疗再灌注策略近期研究结果的比较。




研究结论


尽管在ICARO的血管内治疗过程技术上的复杂性,EVT结合适当补救操作,如血管成形术、自膨式支架置入或球囊支架置入,显著地与更高的成功再通几率相关,也是90天良好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其他再灌注策略相比,我们没有观察到死亡率或相关的颅内出血风险的显著差异。下一步有必要在更大的多中心研究队列中验证我们的结果。



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低灌注强度比和CBV指数可作为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像学标志物


Wingspan支架配合球囊后扩张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


无症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组 稿




张颖影 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编 译




王剑 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郑洪波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审 校




方亦斌 副教授

上海第四人民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