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经外科已有百年的发展史,中国神经外科也一直随着世界一同发展。赵继宗院士是不断推动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并使之走向国际化的里程碑式人物。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推进医学科技进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团队已开展新中药研究,助力我国神经外科发展。此次,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针对我国神经外科发展进行相关解答,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神经外科学科整体发展情况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神经外科发展的百年历史中,我国神经外科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神经外科时期。早期由于受到诊疗方法限制,患者多因肿瘤或脑外伤所致颅内压增高。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因显微镜有良好的照明,清晰度高,可帮助临床医务工作者更准确地切除病灶、肿瘤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相较于上一阶段具有显著优越性,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手术致死、致残率,很快受到神经外科医生重视,并逐步扩大至几乎所有神经外科手术。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微创神经外科时期。在此阶段,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做到的不仅是切除病灶,同时要保护患者的脑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基于神经网络科学和数字化脑成像技术的神经调控领域,将神经外科学推向神经网络外科新的阶段。随着科学不断深入研究,神经外科脑网络研究也更加细致,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能够帮助在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单仅是从大脑皮层、脑叶中诊断,而是可以从大脑相互联系的网络中进行诊疗。在此阶段,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仅要做到保护脑功能,还需帮助其恢复脑功能。对于偏瘫、截瘫、失语、失聪等患者,脑机接口技术能帮助其恢复脑功能,这也是目前阶段神经外科发展的方向,希望未来可以通过该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我国神经外科领域在创新药物方面新进展
目前,在神经外科用药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脑胶质瘤诊疗的药物研发。当下,脑胶质瘤仅通过手术和放疗方式无法彻底治愈,因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国内多个神经外科研究中心开展了对复发脑胶质瘤的药物研发。目前,天坛医院的研究项目已进入第三期临床阶段,药物有望在近年内上市。另一方面是脑血管造成血管痉挛的药物研发也有了突破,希望能尽快服务于患者。
与优质企业开展长期战略科研合作
目前,我国众多临床单位不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正是在这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从临床出发,提出科研需求,再得到医药集团的支持进行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石杉碱甲注射液作为我国自主研发药物,自上市以来,在脑血管病认知障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在未来,研发团队能与万邦德制药集团有进一步合作,研发出更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造福更多患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