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5日发布 | 584阅读

颈内动脉之脉络膜前动脉

蔡志友

重庆市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01


1、颈内动脉分为四段,如下图所示:


其分支有眼动脉(O)、后交通动脉(P)、脉络膜前动脉(A)、大脑前动脉(A,ACA)、大脑中动脉(M,MCA)。


图1:颈内动脉分支(图源程忻教授PPT)


2、AChA进入脉络裂以前的部分因行于环池内称为池部,进入脉络裂以后的部分称为脑室部,如下图所示:


图2:脉络膜前动脉(图源神经病学医学网)


AChA池部发出细小的分支主要供应以下区域(下图绿色部分):


①基底节区:内囊后肢后2/3、苍白球内侧部(下图示:豆状核由蓝色的壳核-ACA深穿支、黄色的苍白球外侧部-MCA深穿支、绿色的苍白球内侧部-AChA组成)、尾状核尾部(下图示:头-ACA深穿支,体-MCA深穿支)。


图3:AChA的供血范围(图源程忻教授PPT)


②视觉传导路:视束、外侧膝状体前外侧半和视辐射起始部。


③中脑:大脑脚中1/3、黑质。


④颞叶内侧面:梨状皮质、钩回、海马、齿状回等。


脑室部的分支形成侧脑室的脉络丛,与来自大脑后动脉的脉络膜后外侧动脉形成广泛吻合。


图5(图源神经病学医学网)


3、AChA供血区梗死


图6(图源神经病学医学网)


通常情况下,AChA本身的闭塞不能导致其供血区的梗死,只有当AChA的终末闭塞且侧枝循环不良时,才发生该区域的梗死。


因此,AChA供血区的梗死最常见于终末动脉供血的内囊后支,而吻合支丰富的其他区域(AChA与大脑后动脉发出的脉络膜后外侧动脉(图5)之间吻合支丰富)不易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4、AChA闭塞临床


表现锥体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及听辐射均在内囊汇聚通过。内囊后肢前2/3有皮质脊髓束通过,后1/3有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及听辐射的纤维通过。内囊缺血损伤后出现典型的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同向偏盲,即所谓的“AChA综合征”。


图7(图源唐伟教授PPT)


02


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在后交通动脉远端2-5mm处自颈内动脉下外侧壁发出,个别的AChA可发自颈动脉分叉处、大脑中动脉或前交通动脉。该动脉在蛛网膜下腔中沿视束表面后行,至大脑脚前缘转向后外,行于大脑脚与颞叶内缘之间,在海马沟附件经脉络裂进入侧脑室下角,参与形成侧脑室脉络丛。


AChA近端发出分支供应视交叉下面、视束后2/3、灰结节、乳头体、大脑脚中1/3处,其中有两支较大者,称为纹状体内囊动脉,分布至内囊后肢下2/5、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前核外侧部和腹外侧核群、底丘脑以及中脑黑质、红核等。AChA在进入侧脑室下角前后,发出供应海马旁回、沟、杏仁核、海马及齿状回前部、尾状核尾。


图1.AChA颅内走行


图2.脑血管造影时AChA在前后位及侧位投


图3.AChA对基底节的血供



图4.AChA对基底节的血供


AChA细小、行程较长,较易发生闭塞。闭塞后可能产生下列症状: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但由于AChA和脉络膜后动脉有吻合,所以上述三偏综合征较少出现,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常可消退。


03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是指发自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处至颈内动脉终末处的动脉瘤,均占颅内动脉瘤的2%~5%,体积往往较小,其增大时可以取代脉络膜前动脉,但很少压迫动眼神经,未破裂时多无临床症状,其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出血量大时可导致脑疝。


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等。


开颅夹闭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多采用翼点人路或眶上锁孔入路。缺血性损害是手术夹闭该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这些并发症的原因包括:载瘤动脉被夹闭,术中对血管的过度骚扰导致脉络膜前动脉、及其分支或其穿通支被血栓栓塞,术后邻近结构水肿、动脉瘤夹移位导致脉络膜前动脉扭曲、血管痉挛的产生和侧支血供的减少等。


图5.动脉夹夹闭瘤颈


图6.AChA所致右侧纹状体梗塞


图7.1例左侧AChA动脉瘤的动脉栓塞前后


介入栓塞为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但同样面临着术后缺血性损害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