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努力学习,扩大认知,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伍哥学重症,每周一篇,保持学习力,提高战斗力!
无论在普通病房还是重症监护室,心跳骤停(心搏骤停),对大多数护士来说,这样的场面会经历很多,都很有实操经验,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兄弟姐妹们更是技胜一筹,针对ICU的危重病人,大多数呼吸机已上,那就进行心跳骤停抢救三部曲:按压、推药、除颤,但按压前准备,推什么药,是否需要除颤,都有规范化的流程。
近期,来到重症监护室学习,遇到几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术前双瞳孔散大,术后仍双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呼吸机辅助呼吸,该类患者入科呼吸已停止或微弱呼吸,血压偏低,需要升压药维持血压,药物稳定心率,需要时时关注心率变化,随时存在心率减慢或心跳骤停可能。在这里,我们更需要熟练掌握心跳骤停患者规范化的抢救流程,以期提高心跳骤停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心搏骤停
(cardiac arrest,CA)是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由于人的心搏是由心肌的电活动触发的,如果心电活动紊乱,就会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
1、心室纤维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3、心室停顿(心电静止)以及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后者并称为电- 机械分离。
1、心室颤动是由心室许多并行的异位起搏点同时放电引起,导致心室不规则快速抽动,这时的心室就像「一个装满蠕虫的袋子」,快速、无效、毫无规律的抽动。心脏失去了机械泵功能,将无法维持有效的血流动。
下图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
心室粗颤(图片采集:冯庚教授)
心室细颤(图片采集:冯庚教授)
注:室颤刚发生时多表现为粗颤,即心电图波形粗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室颤波形越来越小,时间越长,患者抢救难度增加,复苏成功率降低。
2.无脉性室速:指出现快速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不能启动心脏机械收缩,心排血量为零或接近为零,以致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3.无脉性电活动 :指的是有组织心电活动存在,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真正PEA,即所谓电-机械分离,此时有电活动而完全没有机械活动。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在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摸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断病人已有心脏骤停。
急救措施:
成人心肺复苏术(CPR),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和心脏骤停的原因、骤停时间、正确的急救措施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为何方神圣,竟能使人起死回生?
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指应对心脏骤停,及时、规范有效地采取一系列恢复自主循环乃至神志的抢救措施。
其中,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人工循环、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除颤。
1. 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是心肺复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正如前面所说,心脏骤停后,人体的发动机心脏就停止工作,“泵”也就无法将血液运往全身,通过人工循环(胸外按压),胸腔和心脏受到挤压,就像我们捏矿泉水瓶一样,将心脏内的血液挤压出去,循环到全身。
2. 畅通呼吸道
“畅通呼吸道”是指开放气道(比如后仰头部),同时为下一步人工呼吸做准备。
3.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可以将空气从口(或鼻)吹到肺中,暂时可以缓解体内的缺氧状态。
4. 除颤
“除颤”是消除心脏不规则的“颤动状态”,一般采用除颤器(AED)快速对患者心脏进行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
而高级生命支持是在基本生命支持基础上,专业医学人员通过器械和药物来维持患者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的手段。
抢救心脏骤停常用药物学习整理分享如下:
肾上腺素(1mg/1ml)
药理作用:可兴奋α、β受体。兴奋α-受体,可收缩皮肤、黏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使血压升高;兴奋心脏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兴奋β2-受体,松驰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
适应证: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黏膜或齿龈局部止血等。
用法:
1.过敏性休克:肌注0.5~1 mg/次,或0.9%盐水稀释到10 ml后缓慢静注。如疗效不佳,可改用2~4 mg溶于5%葡萄糖 250~500 ml中静滴。
2.心脏骤停:1 mg静注,每3~5分钟可加大剂量,递增(1~5 mg),以此重复。
3.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1 : 500000 - 1 : 200000)于局麻药内(<300 μg)。
不良反应:面色苍白,心慌,头痛,心律失常,停药后消失,剂量过大使血压骤升,反复局部注射易发生局部坏死。
注意事项:禁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心源性哮喘,出血性休克等患者。
去甲肾上腺素(2mg/1ml)
药理作用:本品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同时也激动β受体。通过α受体激动,可引起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通过β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出量增加。用量按每分钟0.4μg/kg时,β受体激动为主;用较大剂量时,以α受体激动为主。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等引起的低血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低血压或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低血压,本品作为急救时补充血容量的辅助治疗,以使血压回升,暂时维持脑与冠状动脉灌注,直到补充血容量治疗发生作用;也可用于椎管内阻滞时的低血压及心跳骤停复苏后血压维持。
用法用量: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滴。1. 成人常用量:开始以每分钟8~12μg速度滴注,调整滴速以达到血压升到理想水平;维持量为每分钟2~4μg。在必要时可按医嘱超越上述剂量,但需注意保持或补足血容量。2. 小儿常用量:开始按体重以每分钟0.02~0.1μg/kg速度滴注,按需要调节滴速。
注意事项:缺氧、高血压、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闭塞性血管炎、血栓病患者慎用。用药过程中必须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心电图。
多巴胺(20mg/2ml)
药理作用:激动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药理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适应证:
1.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
2.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也用于洋地黄和利尿剂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用法:常用剂量 2~20 μg/kg /min 。剂量>10~20 μg/kg /min,增加内脏血管收缩力,如需20 μg/kg/min以上才能维持血压,应加用肾上腺素。
注意事项:本品强调个体用药差异,用药前注意补足血容量,禁止与碱性药物合用。静注防止漏出血管。禁用于心动过速者。
注: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者统称为儿茶酚胺类物质,是由机体的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是在机体遇应急的情况下,比如创伤发生了休克,严重感染发生了休克等情况,机体就会分泌增加,也就是将这三种物质在体外合成成药物也主要用于抢救休克等。肾上腺素除了在休克中的应用之外,还主要用于我们的心肺复苏中,它是一种很强的心脏复跳药物,还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的首选药物之一。多巴胺的特点就是小剂量的时候增快心率,改善心功能,当剂量较大的时候,它是有升压的作用。但是现在也有一些误区,过去认为小剂量多巴胺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多巴胺的保护作用是不存在的,甚至多巴胺有一定的心脏毒性。所以在休克的治疗中,尤其是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逐渐被去甲肾上腺素所代替。
异丙肾上腺素(2ml/1mg)
药理作用:为β受体激动剂,对β1和β2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对α受体几无作用。主要作用:①作用于心脏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②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明显舒张,肾、肠系膜血管及冠脉亦不同程度舒张,血管总外周阻力降低。其心血管作用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变大。③作用于于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④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组织耗氧量。
适应症:⑴治疗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⑵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
用法用量:1、救治心脏骤停,心腔内注射0.5~1mg。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可以本品0.5~1mg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内缓慢静滴。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咽发干、心悸不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目眩、面潮红、恶心、心率增速、震颤、多汗、乏力等。
禁忌症: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阿托品(0.5mg/1ml)
药理作用:阻断M-胆碱受体,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兴奋呼吸中枢。
适应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胃肠道,胆绞痛, 散瞳,有机磷农药中毒。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0.5~1 mg/次,总量<2 mg/日。有机磷中毒时,1~ 2 mg(严重时可加大5~10倍),每10~20分钟重复,维持需2~3天。
注意事项:禁用于心动过速,青光眼者。
利多卡因(100mg/5ml)
药理作用:低剂量时,促进心肌细胞内K+外流,降低心肌传导纤维自律性,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适应证: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表面麻醉。
用法:静注1~1.5 mg/kg/次(一般50~100 mg/次),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1~2次。静滴:取100 mg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中静滴,速度1~2 ml/分,总量<300 mg。
不良反应:嗜睡,头痛,听力减退,视力模糊,定向障碍,大剂量可引起肌肉抽搐,惊厥,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低血压,传导阻滞。
西地兰(0.4mg/2ml)
药理作用:强心药,加强心肌收缩。
适应证:急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法:口服:饱和量1~1.6 mg,分次服,维持量每日0.25~0.5 mg;静注或肌注:快速饱和量,第1次0.4~0.8 mg,以后每2~4小时再给0.2~0.4 mg,总量1~1.6 mg。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神经系统症状。
注意事项:静注需慢,应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
硝酸甘油(5mg/1ml)
药理作用:松弛平滑肌,舒张全身静脉和动脉,对舒张毛细血管后静脉(容量血管)比小动脉明显。对冠状血管也有明显舒张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
适应证: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降低血压,治疗充血性心衰。
用法:用5%葡萄糖或氯化钠液稀释后静滴,开始剂量5 μg/min,最好用恒速输液泵。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应根据个体的血压、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用量。
不良反应:常见有头痛、眩晕、面部潮红、心悸、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等。
注意事项:禁用于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的心梗早期及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患者。
胺碘酮(150mg/3ml)
药理作用:影响钠、钾、钙通道,并阻断α和β肾上腺素能特性。
适应证:1.CPR;2.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的抢救;3.持续性室速。
用法:口服,每次200 mg,每日3次,1周后可改为200 mg,每日1~2次。老年人用量可酌减。静脉推注,以150mg加于5%葡萄糖液20ml中推注(按3mg/kg计算)。静脉滴注,按每次5mg/kg给予或以450~600m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服药期间,应经常复查心电图,如QT间期明显延长(> 0.48s)者停用。经常注意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如心率小于60次/min者停用。
注意事项: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者,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搏器),心动过缓引起晕厥者,各种原因引起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者禁用。对碘过敏者对本品可能过敏。
心脏骤停持续时间长、心肺复苏时血流灌注不足,会加重组织酸中毒和酸血症(血液低 pH 值),是因为低血流条件下组织中产生的 CO2 发生弥散障碍。因此,在心肺复苏时,首先应行胸外心脏按压,迅速恢复自主循环是关键。如患者原有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或三环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过量,应用碳酸氢盐效果显著。
用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应用碳酸氢盐,使用时以1 mmol/kg作为起始量,在持续心肺复苏过程中每15 min给予1/2量,最好参考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剂量,防止碱中毒。
注意事项:对于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应用碳酸氢盐治疗可能有益,但只有在除颤、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血管收缩药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应用该药。
心肺复苏抢救的关键在于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开始的越早,预后就越好。有研究显示,小于4分钟时心肺复苏的患者生存率可达43%~53% ,大于10分钟的则生存概率极低。
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讲究最佳抢救的“黄金四分钟”,越早对患者进行急救,就有越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创伤重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