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4日发布 | 592阅读

股动脉穿刺,出现并发症的因素有哪些?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股动脉介入穿刺点并发症主要包括穿刺部位渗血、穿刺部位血肿、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动静脉瘘、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


一般认为,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后,破坏了血管壁完整性、损伤了血管内皮,术中抗凝剂使用不当导致凝血机制障碍,以及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方式不当、压迫时间过短、患者过早活动等导致穿刺动脉的损伤。 


既往有研究提示高龄、性别、超重、基础状态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术中股动脉处理方式不当、术后压迫方式不当、术后高血压等因素都可能对穿刺部位并发症产生影响,围手术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穿刺部位血肿形成的风险较高;术中应用较小直径动脉鞘的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的风险小于应用大直径动脉鞘的患者。


Hackl等对787例行股动脉穿刺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可能导致穿刺点并发症的因素,认为术后手动压迫止血、BMI>25、术后收缩压>200 mmHg、凝血酶原时间>70%是造成穿刺点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股动脉采用缝合器处理(OR 2.371,95%CI 1.467~3.831,P=0.001)、穿刺部位使用压迫器(OR 2.183,95%CI 1.268~3.760,P=0.005)和术后高血压(OR 1.778,95%CI 1.004~3.151,P=0.049)是穿刺点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股动脉处理方式中,封堵器的效果优于缝合器,除设计原理的差异外,可能与缝合器操作较复杂有关;压迫方式中,非压迫器患者采用传统的绷带及沙袋的方式,其穿刺点并发症的比例低于压迫器组,考虑可能与压迫器压迫范围较小以及部分患者下肢制动时间不足有关。


女性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从解剖学角度来说,女性的耻骨结节水平较低,股内收肌群力量较弱,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假性动脉瘤发生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不过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并不是穿刺点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对发生穿刺点血肿的患者,解开原有加压绷带并重新按压穿刺点15 min后用新的绷带加压包扎能够快速止血并促进血肿的吸收。


China J Stroke, Apr 2022, Vol 17, No.4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