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8日发布 | 608阅读

动脉内抽吸取栓的技术演变(一)

乔宏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查阅文献,回顾历史。


我们来看看动脉内抽吸取栓的历程和工具技术演变。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抽吸取栓并不是新技术,事实上在动脉内取栓领域,抽吸是最古老的技术。


这项技术距今超过100年历史,不断的演化推进,在肯定-否定-肯定的发展曲线里,牢牢占据和维护着在动脉内取栓的主导位置。



动脉取栓(血栓清除/切除)手术起源于外周动脉,更确切地说,是起源于下肢动脉。最早的动脉取栓手术,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术者就已经能够切开股动脉清除血栓。1909年的一台取栓手术,切开动脉后,采用了经股动脉插入的输尿管导管清除血栓,这是我们能查到的第一例使用导管的记录(距今112年)。



在1932年之前,医生们尝试了各种取栓工具,包括鳄鱼钳,巴布科克静脉探针,子宫探子,输尿管导管,小号导尿管,甚至是开软木塞的螺丝状探针(这可能是merci装置的鼻祖)。1932,有作者提出使用大号导尿管,并在一台手术中,使用18号导尿管,在股动脉内探入24cm,成功取出了6cm的血栓。



同年3月2日,另一位术者完成一例肱动脉取栓手术。这张示意图中已经明确描述了术中经动脉切口插入实施的导管抽吸,使用的是常规静脉插管的套管。


1953,Seldinger提出了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体内的技术后,在1962年的文献里已经有各种专用的血管内抽吸导管的介绍,动脉内导管抽吸如日中天。


然而,1963,Fogarty导管横空出世,对于大负荷主干型栓塞,这种头端带有球囊的取栓导管具有极其强大的取栓能力,在外周动脉取栓中迅速占据统治地位并一直称霸至今。血管内抽吸技术黯然失色,只能退避三舍,向隅而泣。


幸运的是,转机的来临仅过了一年。1964,Dotter完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台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随后血管腔内成形术风靡欧美,而球囊扩张之后的小栓子下游栓塞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978,Horvath建议使用导管抽吸来处理这种术中并发症,这样可以使手术保持在血管内状态,避免还要再切开血管取栓。



1984年这篇文献里,描述了如何经导管抽吸完成经皮血栓清除。技术上已经与现代血栓抽吸术非常接近,直头大腔(8F)导管直接经鞘置入血管,嵌入血栓后保持持续负压抽吸状态连血栓取出体外,并经鞘的侧管抽吸。



1985年的这篇文献中,更详细的描述了经皮血栓抽吸术的技术要点:同轴置入的鞘和导管,接触血栓后负压抽吸,吸住血栓取出体外,抽吸对柔软栓子的重新塑形,栓塞碎裂的形式和位置分布,强调重复抽吸确保彻底清除。


至此,我们看到,在上世纪80年代,动脉内血栓抽吸的技术要点已经基本成型。此时,血栓抽吸的应用范围主要还是在外周动脉。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