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Sant’ Orsola-Malpighi综合医院血管外科的Rodolfo Pini等对使用DLS的CAS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以评估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卒中发生率,以及评估其急性颈动脉闭塞率,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2022年10月的《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摘自文章章节
【REF:Pini R, et al. J Endovasc Ther. 2022; doi:10.1177/15266028221126940】
斑块脱垂所致脑栓塞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围手术期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型的双层支架(DLS)的设计理论上可以减少斑块脱垂和栓塞,这些双层支架(DLS)有可能降低CAS的卒中风险;然而,关于它们的临床表现的确切数据在文献中是缺乏的。以往的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尤其是在卒中症状出现后的早期,由于CAS围手术期脑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优于CAS,现有的单层支架网孔内的斑块脱垂是CAS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率高的可能重要原因。相反,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CAS与CEA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最近新型的颈动脉双层支架(DLS),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斑块脱垂致脑栓塞风险,以Roadsaver/Casper(Terumo Corp.,日本)和CGuard (InspireMD Inc.,美国)为代表,这两款产品都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
然而,文献报道的结果是基于复合人群,包括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以前的荟萃分析中没有明确的区分比较。此外,一些作者推测DLS患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Sant’ Orsola-Malpighi综合医院血管外科的Rodolfo Pini等对使用DLS的CAS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以评估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卒中发生率,以及评估其急性颈动脉闭塞率,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2022年10月的《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根据PRISMA指南,通过PubMed、Scopus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检索截至2022年1月1日的所有使用DLS(包括Roadsaver/Casper或CGuard)的CAS研究,并对于其中20例以上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分析CAS术后30d的卒中发生率,评估术前症状状态和DLS闭塞情况。
经过筛选过程和去除重复研究,共14项研究1955例患者纳入分析。对于卒中率这一主要结局,纳入了所有14项研究,共涉及1955例患者,汇总的围手术期卒中率为1.4%(95% CI = [0.9%-2.2%])。对于无症状患者的卒中率,进行了单独的荟萃分析,包括12项研究,共1358例患者,卒中率为1.5%(95% CI = [0.8%-2.9%])。由此可见汇总卒中率低肯定是由无症状患者相关。对症状性患者的中风率也进行了单独的荟萃分析,包括11项研究,共525名患者,30天卒中率低至1.9%(95% CI = [1.0%-3.6%]),这比先前的CAS研究报告的围手术期卒中率有显著的降低。症状性CAS患者使用DLS有更低的卒中发生率证明了双层支架的设计在可能防止支架贴壁后斑块脱垂,降低了微栓塞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传统支架和DLS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不一,在包括61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Capoccia等人发现CGuard与传统颈动脉支架置放后患者脑部磁共振弥散加权(DWI)病灶比例相当。相反,Montorsi等人将104例患者按颈动脉支架类型和脑保护装置类型随机分为4组;作者分析了经颅多普勒上的微栓塞信号,发现使用Roadsaver和近端闭塞装置保护大脑时,微栓塞信号率最低。
DLS闭塞率。10项研究(930例患者)报告了支架闭塞的数据,闭塞率为0.8%(95% CI = [0.4%-1.8%])。一些作者认为急性DLS闭塞是这些支架设计的一种特殊并发症。这些结果与Runck以及Yilmaz等人的数据明显不同。他们报告在治疗急性卒中(包括串联病变)中分别有24%和45%的DLS血栓形成率。本荟萃分析中DLS血栓形成率(0.8%)似乎与Moulakakis等人报道的结果相似。
目前的CAS指南中建议仅在CEA被认为是高风险的特定病例中才进行CAS。这一建议来自于有证据表明,无论对症状性患者还是无症状患者,与CEA相比,CAS患者围手术期卒中的风险更高,因此,考虑到颈动脉支架置入DLS具有极低的卒中发生率,这一荟萃分析结果应该被纳入未来的指南中。
表1
表2
目前对CAS的DLS的荟萃分析表明,无论症状性还是非症状性CAS患者使用DLS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都很低,急性血栓形成几率也很低,然而,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数据来证实这一结论。

关注颈动脉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