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3日发布 | 672阅读

Mol Psychiatry丨南京医科大学韩峰/卢应梅团队揭示自闭-焦虑共病调控新机制


排版 | AiBrain 编辑团队



焦虑症被认为是自闭症个体最普遍的共患病之一。自闭症-焦虑症共患病使得自闭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深入解析其发病机制对于制定自闭症的治疗新策略至关重要。兼顾大脑神经生化分子事件及关键神经环路对于阐明自闭症-焦虑症共患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3年1月23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韩峰教授课题组和基础医学院卢应梅教授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Psychiatry在线发表题为Divergent projections of the prelimbic cortex mediate autism-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前边缘皮层(prelimbic cortex,PL)存在两群空间分布不同的神经元,其下行环路分别参与介导了自闭样和焦虑样行为,并揭示了PL脑区TMEM74功能异常可能是自闭症-焦虑症共病的关键分子蛋白。本项研究为自闭症-焦虑症共患病研究提供了新的共病动物模型,将神经环路和神经生化并轨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自闭症-焦虑症共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研究者首先发现PL下行投向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dSTR)和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oid nucleus,BLA)的两条神经环路分别参与介导了自闭样行为和焦虑样行为,并且投向两个下游脑区的锥体神经元在PL脑区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重要的是,研究者进一步发现Tmem74-/-小鼠有自闭伴焦虑样行为表现, PL脑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升高,而化学遗传学抑制异常升高的神经元兴奋性可以缓解小鼠的自闭样行为。为了进一步验证Tmem74参与介导上述病理表型,研究人员通过CRISPR/Cas9技术证实PL脑区锥体神经元Tmem74特异性敲除小鼠具有与Tmem74-/-小鼠相似的异常电生理特性和自闭伴焦虑样行为。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在PL脑区锥体神经元上过表达Tmem74可以缓解小鼠的自闭样和焦虑样行为。


综上,这项研究模拟临床上自闭-焦虑共病的真实病理过程,将神经环路调控和神经生化改变两个维度并轨整合,阐明了自闭-焦虑共病的发病机制,有望为治疗自闭-焦虑共病提供一个全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韩峰教授和基础医学院卢应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第一作者为药学院博士研究生罗一凡和硕士研究生陆露。该团队近年的学术论文发表在Neuron、J Clin Invest 、J Exp Med、Cell Res、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等期刊。


韩峰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韩峰教授课题组主要围绕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精神疾病与心脑血管重大疾病,开展发病机制研究,关注神经血管单元信号组分间通讯规律,同时兼顾药物新靶点发现、临床生物标志物发现及创新药物研发。


研究工作发表在Neuron、Molecular Psychiatry、J Exp Med、J Clin Invest、STTT、Cell Res、J Am Chem Soc等杂志。因推进在研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需要,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从事药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材料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药学学科交叉研究方向的博士后人才。

招聘要求:

具有博士学位,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生物信息学等关联专业,思维活跃,具有创新探索精神,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具备较好的科研潜力。需具备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或获得公认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详见https://yxy.njmu.edu.cn/2022/0225/c1886a210811/page.htm)。

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本科开始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2、已取得的成果材料清单和学位学历证明。

应聘理由注明:毕业院校+本人姓名

简历投递邮箱:

lufx@njmu.edu.cn

或 fenghan169@njmu.edu.cn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3-01954-y

AiBrain内容团队为大家整理了文章的pdf,如有需要,请公众号后台留言“pdf”或扫码添加AiBrain助手微信获取。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