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前DSA

TB选择
总长30mm,血管2.4mm,瘤内段11mm,考虑瘤内短缩与小血管内延长基本匹配,TB选择3.5x35。
通路:8F指引导管+天巡6F125cm+T-track 微导管,5F造影管+SL10塑S形。
Tb半释放,注意在瘤内维持合适张力,避免Tb疝入和头端回缩。
填入target3d11x30、9x30瘤内穿支血管血流无影响。
稍维持张力释放,尾端回拉释放,调管过管顺利。瘤内血流滞留增加。

术后即刻造影
3个月DSA复查,动脉瘤愈合中,穿血流正常。

小结
对于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包括大型、巨大型、梭形、复发、宽颈动脉瘤及瘤颈钙化、动脉瘤或瘤颈有重要分支血管发出的动脉瘤等,采用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或易复发,而开颅行动脉瘤夹闭(包括切除、孤立)+血管重建手术由于其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故不易被患者及术者接受。
对于复杂的MCA分叉处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可能是一种可行的辅助弹簧圈或单独治疗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体积较大且初始栓塞或夹闭失败的动脉瘤病例。
合并应用弹簧圈被认为能够加快瘤内血栓的形成,提高血流导向装置的远期疗效;但一项基于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合并应用弹簧圈治疗较单独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增加,同时其残死率也较高,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仍多主张在硬膜环内,特别是对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治疗应合并应用弹簧圈。

作者简介
钟书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
脑血管、脊髓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外科副教授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脑卒中救治及康复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委会委员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转化与循证医学协作组委员
广西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
脑医汇-神介资讯编委
获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十周年菁英先锋奖、中国志愿医生脱贫攻坚功勋奖、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 钟书 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