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3日发布 | 1078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健谈卒中 | 抽拉结合,取尽血栓——颈内动脉串联病变取栓病例分享

刘华坤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健适医疗品牌专区


01

病例简介

基本信息


患者:男,李某,47岁,于2022-04-27入院。


既往史:28岁心肌梗死,行心脏支架植入术,2年前行冠脉搭桥术,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3级。


主诉:右侧肢体无力伴意识不清3小时。


现病史:3小时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意识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诊断为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紧急静脉溶栓,患者病情无缓解,同时出现消化道出血。


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发病5小时,到达我院,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


查看病人:昏迷,查体不配合。心率120次/分,血压85/50mmHg,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可见自主动作,双侧病理征阳性。


紧急颅脑MRA完善患者血管情况评估,发现患者整个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包括颅内双侧大脑前及左侧大脑中完全闭塞。DWI提示患者左侧大脑半球已经形成梗死灶20ml左右。


这也是意味着患者如果不开通血管,最后会持续昏迷或瘫痪。开通血管后有着很大的出血转换风险,术中要尽量减少对血管的牵拉和移位,对手术策略和方式要求很高。



02

术前诊断




明确诊断


  • 恶性大面积脑梗死

  • 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

  •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级)

  • 急性上消化出血

  • 冠脉搭桥术后

  • 冠脉支架术后

  • 陈旧性心肌梗死





发病机制的推断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基础上闭塞,远端血栓形成,堵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病情分析


  • 合并症多、手术难度和风险高。

  •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需要紧急介入重建左侧颈内动脉系统,手术风险和难度都很大。

  • 血管基础差,基础疾病多,心功能不全,心脏支架和搭桥病史,有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心脏骤停的风险。

  • 上消化出血,应激性溃疡,手术过程可能继续出血。

  • 手术策略和方式要求很高。

  • 左侧颈内动脉病变累及血管多,颈内动脉全程、左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前动脉均需要介入手术开通,手术难度大,开通失败可能性很大。





手术预案


  • 股动脉入路,顺向开通左侧颈内动脉

  • 起始部球囊扩张术,(NeuronMax 088长鞘,Boston Scientific 3X20mm球囊,FATHOM 200mm微导丝)

  • 颈内全程血栓行血栓抽吸术,(ACE60 抽吸导管

  • 左侧大脑中采用SWIM技术开通,(ACE60 抽吸导管+rebar 18微导管+Captor 4X20mm取栓支架)

  • 大脑前动脉采用“盲交换,微钳夹”技术进行开通

  • 3MAX 抽吸导管+rebar 18微导管+Captor 4X20mm取栓支架)

  • 若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或消化道大出血,则积极抢救,必要时介入栓塞止血

  • 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随时终止手术




03

手术过程




造影证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开始全程闭塞。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球囊扩张+颈内动脉血栓抽吸术NeuronMax 088长鞘,Boston Scientific 3X20mm球囊,FATHOM 200mm导丝,ACE60 抽吸导管,清理颈内动脉继发形成血栓,发现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仍有血栓。



SWIM技术开通左侧大脑中动脉。


ACE60 抽吸导管+rebar 18微导管+Captor 4X20mm取栓支架。




大脑前动脉取栓:直径小、易痉挛、易出血。


3MAX 抽吸导管+Rebar 18+Captor 4X20mm取栓支架。





手术结果


成功开通左侧颈内、左侧大脑中、左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C2段痉挛不需进一步处理,C1段残余中度狭窄,计划1月后复查择期支架。


颈内动脉起始段球囊扩张术+颈内动脉抽栓术+大脑中动脉SWIM取栓术+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微钳夹术。






救治时间节点


从到达医院到手术结束2.5小时。







患者转归


在我科神经重症治疗10天,普通病房治疗4天后出院。患者恢复理想。查体可见神志清,精神可,言语不清,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MRS评分仅为1分,生活基本自理。



患者1月后步行复诊,并完成了二期左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手术顺利。



04

总结和讨论

颈内动脉串联病变,目前主要有两种开通方式,一种是顺向开通,一种是逆向开通。手术的难点是如何干净的清理颈内动脉闭塞远端内继发形成的血栓。


本例病例的特点是颈内动脉闭塞远端内血栓负荷量大,同时堵塞了颈内颅内段,左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如何科学的取尽血栓,尤其是大脑前动脉内血栓是手术的重度和难点。


本例病例采取分段清理血栓的方案,在针对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取栓时,根据血栓负荷和分布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取栓方式。对血栓负荷较大的颈内动脉,采取抽吸取栓减负的方法,抽出了大量血栓。对大脑中动脉血栓,为了提高一次开通,减少逃逸,采用SWIM技术一把开通。对于取栓难度较大的大脑前动脉,采取了盲交换、微钳夹技术,增加一次开通的效率。


05

精彩点评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目前取栓技术日益成熟,开通率接近80-90%。合并原位狭窄的取栓让手术变得复杂。及时的识别发病机制和合理的方法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颈内动脉串联病变取栓由于闭塞节段为颈内动脉起始段,结合患者发病情况及术中影像学检查特点,判断起来往往比较简单。如果颈内动脉闭塞远端血栓负荷比较少或没有血栓负荷,手术就变得简单,单纯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就能够血运重建,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远端血流。但如果颈内动脉闭塞节段远端血栓负荷较多,手术就变得复杂,所以目前有顺向开通和逆行开通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到底孰优孰劣,目前缺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仅有部分回顾性研究报道,参考性不是很高,所以目前主要是根据术者个人经验和判断,个体化选择。


由于颈内动脉闭塞节段远端的血栓为继发形成的,不管采用抽吸取栓还是支架拉栓,血栓相对都容易取出。由于血栓比较松软,术中要注意的细节是如何一次性取净,避免逃逸造成二次栓塞。所以在清理颈内动脉终末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血栓时尤其要合理选择技术,避免血栓逃逸。个人认为,SWIM技术在开通大脑中动脉血栓时能够减少远端逃逸,增加一次开通的概率。当血栓逃逸到大脑前动脉或M2及远端时,由于中小血管取栓风险相对较大,原则是若影响重要功能区,还是尽量进行取栓。此时采用合理的技术更为重要。目前有报道对中小血管取栓,支架配合小直径抽吸导管的微钳夹、盲交换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一次开通效率,个人在术中也是屡试不爽,开通效率比单纯支架拉栓高。


总之,取栓手术是一场遭遇战,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适合所有病人。取栓成功的关键还是术前和术中准确的判断,技术的个体化选择,术中技术的适时更换。对每种技术既要精益求精,也要灵活转换。


术者简介

刘华坤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防治协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主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委员

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济宁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秘书

济宁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秘书

济宁市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点:能够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疗工作,对神经内科危重病及疑难病也有一定的造诣。专业特长为神经介入技术,擅长结合最新的神经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病人。能够熟练完成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接触溶栓或机械取栓,熟练完成颅内外段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掌握颅内外段动脉慢性闭塞的再通技术,掌握脑动脉瘤填塞术

以第一作者在SCI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近15篇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