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神经纤维走行分类,人体的感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 意识性本体感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和精细触觉
- 粗触觉和压觉
- 痛觉和温度觉
那么我们先分别来看看这四类感受器及相应分布位置。
本体感觉
什么是本体感觉?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那么感受器就分布在肌、腱和关节处,我们再一条条细看。
1.1 骨骼肌解剖
骨骼肌的解剖:
- 肌纤维由肌内膜分隔,由肌束膜包裹形成肌束
- 大量肌束被肌外膜包裹,末端通过肌腱或直接与骨膜融合与骨相连
- 肌束之间有血管神经走行
- 图中肌纤维表面蓝色的部分是肌细胞的胞体
- 这里看到的肌纤维都是梭外肌
1.1.1 梭外肌的功能
梭外肌受Alpha运动神经元支配,主要功能是维持肌张力,并通过肌肉收缩引导骨骼运动,帮助人体完成日常活动和运动。
Alpha运动神经元和梭外肌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乙酰胆碱递质,从而完成肌肉活动。
例如,哑铃弯举时,支配肱二头肌的脊髓Alpha运动神经元兴奋,使肱二头肌收缩,从而完成动作。
1.1.2 有梭外肌,那么就有梭内肌,梭内肌在哪?
骨骼肌包括梭外肌和梭内肌,上图显示的都是梭外肌,那么梭内肌在哪?
梭内肌位于肌梭的纤维鞘膜内,肌梭位于梭外肌之间,两端通过纤维连于肌腱。
图示中显示肌梭很大,其实不然,肌梭约2-4mm长,0.15-0.4mm宽。
有文献报道说成人肱二头肌约有79个肌梭,但是并不一定准确!!!
(以上数据都是我在1897年出版的Brain杂志上找到的数据!Google上有原文可以下载,推荐给大家!)
WATTEVILLE, A.D., ed. BRAIN. 1897, MACMILLAN AND CO.,LIMITED AND NEW YORK.
显微镜下可以找到肌梭
梭内肌的解剖与功能:
梭内肌包含三种肌纤维
- 核链纤维
- 静态核袋纤维
- 动态核袋纤维
一般肌梭内包含一条动态核袋纤维,一条静态核袋纤维和5条左右核链纤维。
核袋纤维主要感受肌肉收缩/伸展起始和速率变化时的神经冲动,核链纤维主要感受肌肉收缩/伸展以后的维持状态的神经冲动。
Ia类初级感觉传导纤维包绕三种梭内肌,主要传导梭内肌纤维长度和速度的变化。
II类感觉传导纤维包绕静态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主要传导肌纤维长度的变化。
Gamma运动神经纤维支配所有梭内肌,调控肌纤维冲动的传导(下面会具体介绍)。
这里的Ia和II类表示神经纤维的类型。
感觉神经元具体是如何运作的?Gamma运动神经元又有什么作用呢?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
肌肉放松状态,感觉神经元不接受任何刺激;
肌肉伸展/收缩状态时,相应的梭内肌中央部分(无收缩功能)被拉伸或被动压缩,感觉神经元感受到相应的刺激,而将信号通过感觉神经传导到中枢。
Alpha和Gamma运动神经元被同时激活,才能保证肌肉感觉传导功能正常运转。
假设Alpha和Gamma运动神经元不同时激活,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
- Alph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收缩
(1),梭内肌呈完全放松无肌张力状态;
(2),感觉神经纤维感受不到刺激,梭外肌就会持续收缩下去,而出现痉挛。如果这时候Gamma运动神经元是激活的,就会在梭外肌收缩的同时收缩梭内肌,保证感觉神经元收到一定的肌肉张力刺激,从而完成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
(3)梭外肌没有感受器,无法传导梭外肌的感觉信号,必须是梭外肌收缩的同时收缩梭内肌,通过梭内肌模拟梭外肌的收缩,并将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调控梭外肌的运动功能。
1.2 高尔基腱器官---腱感受器
高尔基腱器官位于肌肉和肌腱之间,是由感觉神经纤维和胶原纤维网组成,肌梭与高尔基腱器官由同一根神经支配。
高尔基腱器官的功能:
感觉神经纤维是Ib类纤维,主要感受肌腱的张力和猛力(force)的作用。
肌腱感受到的张力很容易理解,当肌肉用力时,骨头的位置相对固定,肌腱受到肌肉的牵拉而产生张力。
猛力:指的是肌肉突然受到强烈的外力作用,导致肌腱突然发生强烈牵张运动。
例如,掰手腕时,对手突然用力想把你掰倒,你的肱二头肌高尔基腱器官受到突然的猛烈牵张作用(猛力),这时感受器感受冲动,并将信号传导至中枢,中枢再发出信号支配肱二头肌来对抗这种运动。
当两个人握手时,彼此只是手掌相碰,并未用力,这时不存在“猛力”,高尔基腱器官不会感受到神经冲动。
1.3 关节感受器
包括四种类型:
Type I:位于关节囊内,分布于四肢关节(近端关节分布较远端关节分布多)、脊柱直接的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等处;个体非常细小(微米级)。可以感受关节静止时的位置,关节内压力的变化,关节运动时的方向、速度和振动的变化。
Type II: 位于关节囊内,四肢关节中,远端关节分布多于近端关节,颞下颌关节和喉部的软骨关节也分布众多,直径约9-12微米。为关节的动态感受器,仅仅感受关节的动态变化。
Type III:位于关节韧带内,但不存在于脊柱的纵韧带和棘突间韧带,主要感受韧带的牵张运动。
Type IV:呈神经丛或网络状分布于关节的各个部位,属于无髓鞘/少髓鞘神经纤维。这类受体构成关节的痛觉感受系统,接受直接机械或化学刺激。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的半月板还有椎间盘都缺失IV类纤维,没有痛觉传导,滑膜囊内表面也不包含痛觉纤维。
关节感受器接受的刺激经相应的关节神经传导至中枢,支配关节的神经(我没有查到有运动神经,但也可能我错了)都是随着支配关节的血管走行的。
意识性和非意识性的区别
意识性和非意识性的区别
- 意识性本体感觉上传至大脑
(祈祷时,闭着眼睛,但是仍然感知到双手合十)
-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上传至小脑
(这对情侣跑步时,意识都停留在对方身上。这时小脑接管身体的控制权,通过感知肢体肌肉和肌腱的活动,控制并调整其原有活动,使人体继续跑步前行)
注意:意识活动和非意识活动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自由切换,意识活动由大脑皮层产生和控制,当大脑皮层进行其他高级活动时,小脑对身体部分活动进行感知,并发出纤维调控这部分活动,(注意小脑无法产生活动,只能控制和调整身体的活动功能!)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活动和机能!
再举个例子:当人在看书时,不自觉地就会想到其他的事情,当你思绪翻飞的时候,你却仍然保持着拿书的姿势一段时间,你的身体不会因为你思绪翻飞,而立即导致你手中的书本滑落,甚至这样的姿势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这就是你的小脑感受到了你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进而调控你的身体,使其维持原有的姿势。
总结一句话:当你控制你的身体的时候,这时意识性感觉和运动发挥作用(大脑控制);当你“不自觉”的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这时你的非意识性感觉和运动发挥作用(小脑控制)。
非意识是不是就是潜意识?
答案为“NO”
潜意识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
非意识和意识是可以互相转化同时共存的,所以是不同的。
皮肤上的感受器
四类感觉中,除了本体感受器不能再皮肤上找到,其余的各种感受器类型都能在皮肤上找到。
皮肤包含痛觉、温度觉、触觉(精细和粗触觉)、压觉、振动觉和两点辨别觉。这些感受器基本分布于真皮层,具体感受器分布如图示。
精细触觉和粗触觉的区别是:
- 精细触觉除了可以感受有物体接触外,还可以准确定位接触部位;
- 粗触觉只能感受物体接触,无法定位。
注意:这里标注的感受器和对应的功能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我查了好多文献和资料都没看到一个答案完全重样的,我在这张图上最少花了3小时,提醒大家不要迷信这张图,仅作参考!
另外人体不同部位皮肤不同,有些有汗毛,有些没汗毛等,所以感受器的分布和数量等也不同,实在太复杂,我就不列出来了,我目前也列不出来!:(
骨的神经感受器
在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中都有神经分布,仅在骨膜中有痛觉感受器分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骨质和骨质内的小血管上,参与骨的代谢和重建。
消化系统的感受器及其分布
我们都知道消化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这两种神经纤维好像都跟感觉神经传导没关系。
几乎所有人都有腹痛的经历,那么这种感觉是哪来的?又是怎么传导的呢?
消化系统除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以外,还有一个系统支配---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参与了消化系统的感觉传导和运动支配功能,另外参与了肠道的蠕动反射,感觉神经主要分布在胃肠道的粘膜下神经丛(麦斯纳氏神经丛)和肠肌神经丛(奥尔巴克氏神经丛)。
迷走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了痛觉的消化系统痛觉的传导,迷走神经和脊神经都分布于消化系统平滑肌和粘膜上皮,脊神经还分布于浆膜和肠系膜附件等部位。
感受器都包括机械感受器(感受空腔脏器扩张或收缩)和化学感受器(感受神经分布区域的化学环境变化),迷走神经感觉纤维直接传导至脑干迷走神经孤束核(在颅神经一书中没有提及这一感觉传导功能!!!)
脊神经则传导至相应节段的脊髓后根神经节,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小结
1: 根据神经纤维走行分类,人体的感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 意识性本体感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和精细触觉
- 粗触觉和压觉
- 痛觉和温度觉
2:本体感觉也称深感觉,感受器位于肌、腱、关节等处。
3:肌肉感受器仅分布在肌梭内的梭内肌上,梭外肌无感觉神经分布。
4:高尔基腱器官可以感受肌腱的张力。
5:关节有四类感觉纤维分布,感受关节的位置、运动和韧带的张力等等。
6: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同时共存。
7:皮肤含有除本体感受器外的几乎所有其他感受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可能含有不同数量或不同的感受器。
8:骨骼只在骨膜中存在痛觉感受器。
9:消化系统感觉神经主要分布在粘膜下和肌层之间形成神经丛,并发出终末支分布到消化系统粘膜、粘膜下、肌层和浆膜等部位,感受化学环境变化和空腔器官的扩张和收缩,并将感觉信号传导至中枢,组成肠神经系统一部分。
10:梭外肌、关节、肌腱和骨骼没有运动神经支配(不敢完全肯定,错了请指教!谢谢!)
引用和致谢:
Schünke, Michael, Lawrence M. Ross, Edward D. Lamperti,Erik Schulte, and Udo Schumacher. Atlas of Anatomy: Head and Neuroanatomy.Stuttgart, NY: Thieme, 2007. Print.
http://classes.midlandstech.edu/carterp/Courses/bio210/chap09/210_figure_09_01_labeled.jpg
http://classes.midlandstech.edu/carterp/Courses/bio210/chap09/Slide26.JPG
http://naturalbodybuildingtips.info/wp-content/uploads/2014/08/Biceps-Workout-Tips-Best-Workout-for-Biceps.jpg
WATTEVILLE, A.D., ed. BRAIN. 1897, MACMILLAN AND CO.,LIMITED AND NEW YORK.
http://microanatomy.net/_Media/muscle11_med.jpeg
http://d6igaq6njxgjh.cloudfront.net/content/physrev/92/4/1651/F1.large.jpg
http://neuroscience.uth.tmc.edu/s3/chapter01.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7ZLPHg1czg
http://image.slidesharecdn.com/skeletalmuscle-140626170643-phpapp02/95/skeletal-muscle-physiology-basics-62-638.jpg?cb=1403806321
http://smallcollation.blogspot.com/2013/05/classification-of-nerve-fibers.html#gsc.tab=0
https://droualb.faculty.mjc.edu/Course%20Materials/Physiology%20101/Chapter%20Notes/Fall%202007/chapte17.jpg
https://classconnection.s3.amazonaws.com/1700/flashcards/701384/png/extra-vs.-intrafusal-muscle.png
https://encrypted-tbn2.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GPJXJ-r4F5Ls33BWtvTWLwTE4hbusHpqaOJu-ug3irOY3BIyS
http://d6igaq6njxgjh.cloudfront.net/content/physrev/92/4/1651/F2.large.jpg?width=800&height=600&carousel=1
https://www.unm.edu/~lkravitz/Extras3/GTO.gif
http://nowadebata.pl/wp-content/uploads/2011/01/zderzenie-paradygmatow.jpg
http://www.quickanddirtytips.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4472/handshake.jpg
http://neurobiography.info/teaching.php?lectureid=104&mode=all
Wyke, B., Articular neurology--a review. Physiotherapy,1972. 58(3): p. 94-9.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f/Joint.svg/2000px-Joint.svg.png
http://3.bp.blogspot.com/-UvJZXHTlcB8/VfTGRrEfXJI/AAAAAAAADQM/-QAVq1C-HTk/s1600/bunuh-diri-berharap-reinkernasi-jadi-orang-kaya-1.jpg
https://funnerrunner.files.wordpress.com/2011/03/mtts-thinking-litebox.jpg
http://thirdeyeactiva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11/10/subconscious-mind-conscious-mind-88-12.gif
http://classes.midlandstech.edu/carterp/Courses/bio110/chap09/Slide2.JPG
http://4.bp.blogspot.com/-I9ppJubs_JA/Uki8a73o9tI/AAAAAAAAAww/H5JjyScsH3c/s1600/bone-marrow.jp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1/Layers_of_the_GI_Tract_english.svg/2000px-Layers_of_the_GI_Tract_english.svg.png
Grundy, D., et al., Fundamentals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basic science.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 p. 1391-411.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