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寄语
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阿替普酶(rt-PA)为治疗发病在时间窗内(4.5h)的急性脑梗死的金标准。然而在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较低。2015年五大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明确的临床证据,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单纯机械取栓要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因此目前对发病在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后采取机械取栓治疗即桥接治疗的方式仍被广大医生所广泛应用。
对于大负荷血栓的患者,Syphonet®取栓支架捕栓能力强、效率高,尾端闭合设计有效减少血栓逃逸,结合Tethys®中间导引导管近端大口径抽吸行SWIM技术可以大大增加血管的一次再通率,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患者预后。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孙某,女,70岁。
现病史:以意识障碍、失语、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遂急诊于卒中中心就诊,诊为“急性脑梗死”,急行颅脑CT未见出血,急诊行足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桥接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10余年,否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病史。
02 检查评估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欠清,意识水平下降,精神差,言语不能,双眼左侧凝视,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右侧中枢性面瘫,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左上肢肌理5级,右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0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
NHISS评分:19分,平素mRS评分:0分,术前mRS评分:4分。
03 术前影像资料
头颅CT:未见出血。
诊疗经过
01 术前讨论
结合患者发病情况、神经科查体及术前颅脑CT结果,考虑患者为左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可能性大。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交流患者病情、可能预后、治疗方法及各自优缺点后,家属强烈要求急症血管内介入手术愿意承担手术风险。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8F Guiding
5F 125cm多功能导管
0.014*200mm Synchro2微导丝
Rebar 18微导管
6F 12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4*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
03 手术过程
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形II型,弓上各大开口未见明显异常。
造影证实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处闭塞,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经脑膜支向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少量代偿供血。
8F指引导管、5F MPA同轴技术超选至左侧颈内动脉,微导丝、微导管、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同轴技术至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造影证实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
微导丝带微导管越过闭塞段送至大脑中动脉M2段远端,微导管造影证实在血管真腔。
选择4.0*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在病变处释放,造影可见血栓影,远端血流mTICI 2a,术中可见Syphonet®取栓支架全程显影。
等待3分钟,负压抽吸下,SWIM技术回撤Syphonet®取栓支架,取栓支架撤出后可见支架内有黑色血栓,头端抓捕篮内有少许碎栓。术后即刻复查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轻度狭窄,狭窄率约20%,动脉内推注10ml+静脉10ml/h微泵泵入替罗非班,观察20min,狭窄部位形态较前好转,前向血流mTICI分级3级。
取出的血栓。
04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头颅CT。
病例总结
//
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其治疗目的主要是尽快开通闭塞动脉以恢复血流畅通。良好通路的建立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本病例采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手术选择的是4.0*30mm Syphonet®取栓支架,术中可见支架到位轻松,且全程显影良好,支架主体抓捕黑色血栓,且头端抓捕篮可见少量碎血栓,可见抓捕网篮设计可以减少碎栓的逃逸,独特的花型设计拥有良好的支架抗折性,有意的径向力高效取栓。
本病例路径迂曲血栓质地较硬,使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中间导管可轻松前进至血栓近端抽吸,联合支架使用,抽拉结合能取得较好的取栓效果。
术者简介
张金平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3科副主任,神经介入组负责人,中国第一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内科研修班成员。
临床上目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尤其神经介入诊疗工作,擅长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机械开通,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脑动脉瘤介入填塞术等相关脑血管介入技术。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分会副主委。
山东省卒中学会中医分会副主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山东省疼痛委员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头面痛学组副组长。
目前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43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13篇。目前负责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结题1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