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发布 | 1924阅读

【精彩回顾】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第五届国际颅底创伤与微创神经外科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神外资讯


2022年12月16-18日,由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外科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颅底创伤和与微创神经外科大会》暨2022中华医学会神经创伤与脑出血大会、2022中国医师协会颅底创伤修复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上海市医学会会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云集国内外众多顶级大师,线下、云端同步直播。虽然由于疫情影响,严格限制了线下参会人数,但是没能阻挡大家在线上积极参会的热情,数千人线上线下热烈讨论、共享学术、盛况空前!



开幕式


大会主席侯立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颅底创伤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死残率高;具有“看不见,达不到,手术不可控”等特点。迫切需要我们搭建相关的学术平台进行深入交流,破解相关的难点和痛点。以颅底外科技术、内镜技术、影像引导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微创神经外科是解决颅底创伤救治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神经外科发展的前沿。


随后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于明琨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洪涛教授、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钟平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名誉会长张亚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先后做了精彩的致辞,对特殊时期大会能够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院士论坛

周良辅院士以“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概况、挑战和对策”为题进行大会发言。周院士高屋建瓴,以其悲悯、智慧和独有的深邃,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做了细致入微、深入浅出的讲解。周院士已近耄耋之年仍能孜孜不倦地了解前沿知识,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付小兵院士以“初心与使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面修复学科体系以满足老百姓创面治疗的重大需求”为题进行大会发言,独树一帜的发言内容引发会场热烈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师讲坛

大会主席侯立军教授就颅底创伤学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大会主旨发言,“颅底创伤的诊疗进展”概括了颅底创伤学的前世今生,也体现了侯立军教授团队在此领域多年的耕耘成果。


侯立军教授还以“神经内镜与外视镜在三叉神经痛及听神经瘤中的应用”为题进行大会发言,主要阐述了将神经内镜与外视镜等先进外科技术运用到颅底外科,以及微创外科技术的光明前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到了三位世界顶级的颅底外科大师作报告。


“神经内镜挑战者技术——筷子技术”的创始人Sebastien Froliech教授进行大会发言。Froliech教授是神经内镜及颅底手术的国际顶尖高手,担任世界神经外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2013年至今),因发明独有的内镜手术“筷子手法”享誉世界。他报告的题目是“New trends  in endoscopic skull  base  surgery”,精彩展示了其“筷子手法”在实战中的应用,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会专家就学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颅底海绵窦外科的拓荒者” Vinko Dolenc教授作报告。Dolenc教授是神经外科领域极高难度的中央颅底手术入路Dolenc入路的发明者,发现并定义了神经外科中颅窝海绵窦知名解剖三角区Dolenc三角区,是教科书级别的世界知名神经外科教授。Dolenc教授以“When surgery is the only modality of treatment to preserve the remaining functions?”为题进行了大会发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来自庆应义塾大学,“颅底外科明星入路——Kawase入路”的创始人Takeshi Kawase教授以“Large skull base meningiomas - my common keys for safe removal”为题进行了大会发言。Kawase教授担任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终身荣誉主席(2014年至今)、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主席(2013-2015年)、世界神经外科学院(WANS)第一任主席(2005-2006年)、日本神经外科学会主席(2004-2005年)、日本颅底学会主席(2005-2011年)等数个职务,是享誉世界的颅底外科专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张亚卓教授以“颅底脊索瘤外科治疗的进展与挑战”为题发言,强调了首次内镜手术的优势及综合治疗对于颅底脊索瘤患者的重要性,发言获得参会专家们一致好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钟平教授以“颅底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探讨”为题进行发言,具有很大启发性。


江南大学中心医院鲁晓杰教授以“神经内镜颅底外科手术策略”进行大会发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晓彪教授以“神经内镜创新技术”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镛斐教授以“垂体泌乳素瘤外科手术策略”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楼美清教授以“鞍区、斜坡脊索瘤的内镜手术治疗策略”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涛教授以“内镜经鼻颅底外科颈内动脉处理技术”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世亭教授以“神经移植修复面瘫的术式与挑战”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西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刘卫平教授以“机器人术中导航内镜下前颅底及眼眶周围病变手术探讨”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田新华教授以“出血性卒中诊治中定位和神经内镜的运用”为题进行大会发言。


上海长征医院的李一明教授和徐涛教授就热点问题跟专家互动交流。


闭幕

最后大会主席侯立军教授致闭幕词,大会圆满落幕。



自2012年侯立军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创办首届“国际颅底创伤与微创神经外科大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大会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搭建了颅底创伤和微创神经外科的国际交流平台,已成为发展颅底创伤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品牌会议。近年来,侯立军教授带领团队对颅底创伤微创手术治疗持续攻坚,勇闯“无人区”。在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等7项手术学课题资助下,将神经内镜、影像引导和手术机器人等技术有效应用在颅底创伤的临床救治,实现了颅底创伤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和可视化,变“不可控”为”可控”。


技术有突破、理论有创新。侯立军教授团队形成了完备的颅底创伤救治理论体系。由侯立军教授主编的《颅底损伤外科学》专著将于明年正式出版,填补相关领域空白。以“视神经减压联合嗅束移植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为代表的4项新技术也已获得了上海市卫建委行业批准。此外,侯立军教授带领全国颅脑创伤专家制定了颅底创伤手术相关的中国指南,即将出版发行。针对视神经和听神经结构复杂,致残率高等特点,侯立军教授提出了“视听神经外科”的新理念,进一步提升了视听神经相关疾病的手术效果。


推动颅底创伤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快速发展一直是侯立军教授执着追求的神圣使命。在侯立军教授及全国神经外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颅底创伤修复与重建专业委员会”。2020年依托《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项目》,“亚洲颅底创伤救治联盟”正式成立,使颅底创伤学术组织进一步国际化。2021年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提升项目》,开展了《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与功能重建体系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在侯立军教授的带领下,颅底创伤的临床救治不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而且队伍不断扩大,组织构架逐渐成熟,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侯立军教授团队围绕颅底创伤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7项,资金总额3000余万;首创7种手术新技术,包括扩大颧弓入路眶尖综合症减压术,经口腔-上颌窦-muller肌眶上裂减压术,经颧弓翼点入路创伤性眶上裂减压术,眶上锁孔入路视神经损伤减压术,全内镜经Macardy孔入路眶上裂减压术,面神经损伤的分段减压术,全内镜颅神经减压术;在《JAMA》、《J Neurosurg》、《Injury》、《Trauma》、《Neurotrauma》、《Stroke》、《J Cranio Maxill surg》、《Acta Neurochir》等国际神经外科临床代表杂志发表论文36篇。获成果8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


回望过去,心怀感恩,为共同推动国际颅底创伤和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同道和朋友们喝彩!技术与理念的交融,困境和挑战的超越共同铸就了五届大会的荣耀!


展望未来,使命担当,在新的起点上,让所有有志于发展颅底创伤和微创神经外科事业的同道和朋友们携手前行,迈向更高、更远的医学之巅,续写辉煌!


TIP:

会议底图二版.gif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