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通路,其拮抗剂可通过占据受体的结合位点,使之不能与黏附蛋白相结合,从而特异且快速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噻吩吡啶类(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通过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图1:血小板聚集过程
图2: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
图3.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特点
01
药理机制和药代动力学
1. 替罗非班对GPⅡb/Ⅲa受体的抑制作用属于选择性竞争抑制,呈剂量依赖性;
2. 起效快:静脉注射后5min内可达到血小板抑制率高于90%;
3. 半衰期短:(1.4~1.8 h),需要持续给药,大约50%的患者在停药4 h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
4. 可逆性:大约50%的患者在停药4 h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
5. 代谢途径:尿路及胆道排出,肾脏清除率占血浆清除率的39%~69%;
特点:药效强,起效快,恢复快,灵活运用,安全性高。
02
给药途径和剂量
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替罗非班推荐的给药剂量和方式为:静脉给药或联合导管内给药。
1. 静脉内给予负荷剂量0.4 μg/(kg·min)持续30 min(总剂量不超过1 mg),后静脉泵入0.1 μg/(kg·min)维持24 h;
2.动脉内给药剂量为0.2~1.0 mg,以1 mL/min替罗非班的速度输注,每2~3 min增加0.1 mg,根据血栓负荷而定,直至血管造影检查提示血栓溶解;或通过微导管注射每分钟总剂量0.2 μg/kg,15 min后如血管开通,则通过静脉继续注射0.1 μg/(kg·min)。
03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 替罗非班单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对于小动脉闭塞型的进展性卒中患者,使用替罗非班0.4 μg/(kg·min)静脉输注30 min,然后连续静脉输注0.1 μg/(kg·min)维持至少24 h是合理的(Ⅱb级推荐,B级证据)。
2. 替罗非班与静脉溶栓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
对于发病时间处于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替罗非班作为静脉溶栓的辅助治疗是合理的。推荐的用法用量为在静脉溶栓后2~12 h期间以0.4 μg/(kg·min)的速率输注30 min,然后以0.1 μg/(kg·min)速率连续静脉输注24~72 h,并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Ⅱa级推荐,C级证据)。
3. 替罗非班在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①急性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围术期
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目前仍存争议,可考虑术中动脉内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0.25~0.5 mg,以1 mL/min速度输注,随后静脉滴注0.2~0.25 mg/h维持12~24 h,并严格监测出血(Ⅱb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成形或取栓后内皮损伤反复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替罗非班作为血管内治疗的辅助治疗。目前推荐的剂量方案为联合导管内动脉给药给予负荷剂量0.4 μg/(kg·min)持续30 min(总剂量不超过1 mg),随后静脉泵入0.1 μg/(kg·min)维持24~48 h,并结合CT复查结果调整用药(Ⅱa级推荐,B级证据)。
替罗非班用药后桥接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时,建议复查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可以考虑重叠4~6 h(Ⅱb级推荐,B级证据)。
②非急性期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0.15 μg/(kg·min)维持36 h对减少操作所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可能有益(Ⅱb级推荐,C级证据)。
③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期间可以选择性使用替罗非班作为挽救性治疗,推荐的用法用量为每次静脉推注0.4 μg/kg,推荐静脉滴注剂量为0.1 μg/(kg·min),持续12 h(Ⅱa级推荐,B级证据)。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推荐仅使用静脉滴注0.1 μg/(kg·min),维持12 h(Ⅱb级推荐,C级证据)。
破裂或者未破裂颅内宽颈或夹层动脉瘤临时决定需要采用支架的情况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0.1 μg/(kg·min),优于临时性口服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Ⅱb级推荐,C级证据)。
4. 特殊情况下用药
①对于>75岁的老年患者,因颅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不建议使用GPI(替罗非班)。
②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30 mL/(min·1.73 m2)]患者,GPI剂需减量。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禁用GPI。
图4: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替罗非班的推荐剂量
04
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1. 出血
对于微出血,可不必停药,应密切观察、进行积极的对症处理和治疗原发疾病,如发生消化道出血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于重度出血,建议立即停用替罗非班,并马上对症处理,如输注血小板等。
2. 血小板减少
国内报道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0.5%~2.0%,一般出现在用药1~24 h内,停药1~6 d后(平均2.1 d)血小板计数即可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应在给药前、负荷剂量后6 h常规检测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此后每天复查。
出血常常是血小板减少的唯一症状,证实出现血小板减少时建议首先停用替罗非班,然后根据患者有无出血并发症而调整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等的使用,如血小板计数<10×109/L或发生严重出血时需输注血小板。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停药后血小板计数持续不恢复时可输注免疫球蛋白。停药后仍需每天监测,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范围。
(摘自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