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其在脑卒中各亚型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位居第二。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脑出血的比例更高,占脑卒中的18.8%~47.6%。
脑出血发病凶险,发病30 d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取得众多进展,且国内外学者仍在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
脑出血患者的复发风险很高,年复发率约为1%~5%。高血压是脑出血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PROGRESS研究发现,降低血压可降低脑出血复发的风险,随访期间血压最低的患者卒中复发率最低。
SPS3研究显示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可显著降低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风险。但脑出血后启动降压治疗以预防脑出血复发的最佳时间点尚不清楚。在INTERACT2研究中,数小时内将收缩压将至140 mmHg以下是安全的,意味着降压治疗可以在脑出血发病后尽快启动。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不良生活方式,也应该进行干预。频繁饮酒(每天>2次)和精神药物的使用与血压升高和脑出血相关,应予避免。吸烟也与脑出血风险升高相关,应予戒烟。
抗凝药物的使用与脑出血的发病风险、复发风险升高相关。一项纳入了8项队列研究、共5 306例抗凝相关脑出血患者的荟萃分析提示,重启抗凝治疗并未增加脑出血复发的风险。
Eckman等发现在血栓栓塞风险特别高时,深部出血可以考虑抗凝治疗,而脑叶出血应避免抗凝治疗。淀粉样血管变性是老年患者华法林相关脑叶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项对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的汇总分析发现,微出血与口服华法林的脑出血患者更高的复发风险相关。
脑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的最佳时间点尚不清楚。一项纳入234例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的研究发现,若抗凝治疗在约10周之后重启,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整体风险最低,而且作者建议抗凝治疗至少应在脑出血后4周重启。与华法林相比,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或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能是某些心房颤动患者更为安全的选择。
多项荟萃分析指出,阿司匹林与脑出血发病率和病死率的轻度增加相关,但是其在普通人群中的脑出血绝对风险较小。两项观察性研究均发现脑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出血复发风险增高不相关。因此,在脑出血(包括淀粉样血管变性所致的脑出血)后应用似乎是安全的。
他汀对脑出血的影响目前研究结论尚未统一。SPARCL研究发现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获益被增加的脑出血风险部分抵消。但是,一项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并未发现他汀和脑出血之间的显著关联。目前,脑出血患者是否应继续他汀治疗尚不清楚。
推荐意见:
(1)对患者脑出血复发风险分层评估将影响治疗策略,脑出血复发风险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初发脑出血部位(脑叶);②高龄;③MRI GRE-T2*,SWI序列显示微出血病灶部位及其数量;④正在口服抗凝药物;⑤载脂蛋白Eε2或ε4等位基因的携带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应控制血压,脑出血发生后应立即给予控制血压的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长期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3)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避免每天超过2次的饮酒,避免吸烟和药物滥用,以及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可能对预防脑出血复发有益(Ⅱ级推荐,B级证据)。
(4)需要抗栓治疗时,对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脑叶出血患者建议避免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以防增加出血复发风险(Ⅱ级推荐,B级证据)。
(5)当具有抗栓药物的明显指征时,非脑叶出血患者可以应用抗凝药物,所有脑出血患者都可应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当有明显的抗凝药物使用指征时,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重启抗凝治疗的最佳时间尚不明确。在非机械性瓣膜患者中,至少在4周内应避免口服抗凝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如果有使用指征,脑出血后数天可开始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尽管其最佳使用时间尚不清楚(Ⅱ级推荐,B级证据)。
(7)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脑出血患者中应限制他汀类药物的使用(Ⅱ级推荐,C级证据)。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