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5日发布 | 188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中枢介入第360期:如何填塞小型动脉瘤更加安全

钟书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小型动脉瘤被认为在弹簧圈栓塞操作中具有高的术中破裂率。


小型动脉瘤具有瘤体小、瘤壁菲薄的特点,且多数为宽颈动脉瘤,呈扁平或椭圆形,相较于一般动脉瘤,其破裂出血后的病情会更加严重,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小型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困难的,有文献报道高达13.7%的失败率及3.9%的术中破裂率。


[1] van Rooij WJ,Keeren GJ, Peluso JP, et al.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results of coiling of196 very small (< or = 3 mm)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9, 30:835-839.
[2] Schuette AJ,Hui FK, Spiotta AM, et al. Endovascular therapy of very small aneurysms of the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five-fol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rupture.Neurosurgery. 2011,68:731-737.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高度有效的治疗策略。小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在技术上构成了挑战,挑战主要体现在微导管到位,以及随后在小且局限空间内保持微导管稳定防止弹簧圈袢疝入载瘤动脉和弹簧圈移位,以及可靠和良好的预后结果。


小型动脉瘤栓塞中弹簧圈要求

目前小型动脉瘤的治疗现状及影响中小型动脉瘤栓塞安全性的因素,其中弹簧圈的选择至关重要。


  • 1、弹簧圈:成篮稳定,钻孔能力强;

  • 2、弹簧圈:柔软,顺应型号,踢管少,尤其在收尾阶段;

  • 3、解脱简便、快速等。



病例1

F 49Y SAH IV 


手术预案:双微导管栓塞,备支架辅助栓塞 


手术要点:

  • Qfscan=7.1x4x1.55x1.2≈53
塑形:
  • 管1:HY17-J-7(90)-15(90)
  • 管2:HY17-J-5(45-右90)-15(90)


  • MicroFinish3.5x10,3.5x8子瘤填塞


  • MicroFinish4x10圈保护填入MicroFinish3.5x8、3x8 Lvis3.5x15


  • MicroFinish4x15,MicroFill2x4


术后即刻DSA


术后1W CT


病例2
  • M 71Y SAH III



手术预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手术要点:

  • Qfscan=5.2x4.8x1.5x1.2≈45
  • 塑形:hy17-J-5(90偏右90)-15(90)
  • 支架:Lvis 3.5x15
  • 通路:8F ENOYV+6F U-track 115cm

  • MicroFrame7x30、5x15;MicroFinish3x6、2.5x6



术后即刻DSA


病例3


  • F 59Y SAH II


DSA:左侧A2动脉瘤、左侧额部DAVF

手术预案:微导管辅助栓塞

手术要点:
  • Qfscan=3.5x2x1.25x1.2≈11
  • 塑形:headway17-J-3(90)-15(90)


  • MicroFinish2.5x6,comsmos2x2,MicroFinish1.5x2,MicroFill1.5x2

术后即刻DSA

术后第八天CTA


病例4


手术预案:单微导管裸栓

 

  • Numen-Finish  2x3、2x2、1.5x2


病例5
  • AVM出血



小结

小型动脉瘤治疗中,如何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又实现致密栓塞,技术上存在挑战性。

1. 微导管良好塑形稳定在瘤颈;瘤腔小,如果微导管头端进入瘤囊则占据太大空间,不利于弹簧圈盘绕且容易造成瘤体破裂;

2. 推送弹簧圈,注意减张,减少微导管头端跳跃或弹簧圈顶瘤壁,造成术中破裂。

3. 选择合适弹簧圈:Numen-Finish系列独特设计Ω+S,做到柔顺与稳定平衡的兼顾,可自寻残余空间;0.010inch直径+0.010inch单股抗解旋丝设计,提高柔顺降低瘤壁压;更短的解脱区域及推送杆弹簧圈段处理,平顺填塞过程减少踢管效应;更多的可选型号(177),以及同直径下最大长度(24*70)。



作者简介

fetch_url.png

钟书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

  • 脑血管、脊髓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外科副教授

  •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介入专委会委员

  •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脑卒中救治及康复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

  •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

  • 海峡两岸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委会委员

  •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

  • 中国神经科学转化与循证医学协作组委员

  • 广西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 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

  • 脑医汇-神介资讯编委

  • 获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十周年菁英先锋奖、中国志愿医生脱贫攻坚功勋奖、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下载.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钟书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