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胀闷沉、天旋地转”, 这种头晕或眩晕的糟糕感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体验”过,有时候是无明显诱因突发的。有时是蹲久了突然起立时发作性出现,这个体验让人有非常难受。因此,头晕或眩晕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很可能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头晕,而椎动脉狭窄往往是后循环缺血最为常见的动脉病变之一。
双侧椎动脉是椎基动脉系统的重要供血来源,它们是两条重要粮道,源源不断地向控制着平衡和生命的小脑输送营养物质。由于椎动脉局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活动特性,椎动脉起始部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也因此成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起源部位,如果出现问题,置之不理,任由其肆意进展,轻者偏瘫,重者昏迷、死亡。以往国内外没有专门针对椎动脉的支架,使用的多为不带抑制内膜增殖药物的裸金属支架,其远期会带来一大问题即再狭窄率高,再治疗的难度是非常高。破晓时定有曙光,aurora中文的意思是“曙光”,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这款全球首个药物涂层椎动脉支架将支架材质提升为钴铬合金,支架壁厚更薄、柔顺性更好同时不失支撑性降低了远期支架断裂率;支架表层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有效的抑制内膜过度增生,减少炎性反应,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解决了以往使用裸金属支架的长期隐患,为更多的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带来福音。
椎求卓越,让生命绽放曙光,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位右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实施了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该支架再狭窄率低,主要为雷帕霉素可降低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远期卒中复发率,为椎动脉狭窄患者寻到了更为安全、疗效持久、消除再狭窄隐患的微创治疗方法。
病例回顾
缘于入院前6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伴麻木,未予诊治,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当地医院查颅脑CTA示:1.左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后段闭塞,远端稍稀疏淡薄显影,脑内动脉粥样硬化。2.颈部多发动脉粥样硬化症,继发头臂干动脉中段狭窄、双侧颈总动脉多发轻、中度狭窄,左侧颈外动脉起始部、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 10mg q.n. 餐后口服;阿司匹林 0.1g q.d;氯吡格雷 75mg qd”,症状未见好转,近1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求诊我院,门诊拟“脑梗死”收住入院。
查体:T:36.6℃;P:74次/分;R:19次/分;BP:156/91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闭目难立征阳性。
诊断:1.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2.脑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M1);3.脑动脉粥样硬化;4.高血压。
治疗经过
依靠科室脑脊髓血管病团队智慧确定治疗方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郑树法主诊团队根据患者CTA影像学结合病史,考虑患者的反复头晕与右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导致后循环缺血有直接关系,且患者既往合并高血压病史,且存在左侧大脑中动脉M1闭塞病史,其中右侧椎动脉起始处为重度狭窄,脑卒中复发风险较高,且患者有经过强化的药物治疗,症状仍有加重。
在康德智院长以及科主任林元相教授的主持下,经过科室脑脊髓血管病团队讨论,为防止右侧椎动脉由狭窄进展为急性闭塞,两个治疗方案可供患者选择,其一,行椎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二,行支架置入治疗解除血管狭窄进而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由于担心后期再狭窄的问题,但家属不考虑内膜剥脱术,因此,决定决定用支架——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脉支架。
精心的血管内治疗经过
由于右椎动脉特殊解剖位置,需要依赖一根泥鳅导丝将指引导管固定在锁骨下。
右侧椎动脉狭窄
然后再将Maurora®支架小心通过狭窄处,通过动态不减影造影以及图路双确认下,证实支架位置无误。
泥鳅导丝将指引导管固定在锁骨下动脉
确认球囊和支架的位置
确认后于病变处打开球囊,成功置入一枚Maurora®支架,手术时间只有数10分钟,右侧椎动脉血流完全恢复通畅。
右侧椎动脉血流完全恢复通畅
安全、简单、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椎基动脉缺血的问题。复查CTA提示椎动脉狭窄完美解决,患者症状完全消除。
病例总结
郑树法主诊团队介绍,椎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它病因包括椎动脉夹层、血管炎、先天性畸形、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神经纤维瘤病、放射线损伤、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外伤等)。中青年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多是由于椎动脉夹层引起。也有严重的颈椎病压迫椎动脉导致狭窄等,由于椎动脉局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活动特性,椎动脉起始部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也因此成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起源部位。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以眩晕、耳鸣最多见。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在24h内缓解,但可反复发作。一旦有上述症状的出血,需要注意椎动脉狭窄的可能性。因和很多神经内科疾病和耳鼻喉科症状较为相似,所以经常被忽视。目前,我们临床上可以通过B超或TCD,头颈部CTA或者MRA,或者颅内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发现椎动脉狭窄后,如果狭窄不超过50%,一般可先通过药物治疗(他汀类强化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如出现临床症状,且狭窄超过70%,一般就需要手术治疗。支架置入术因具有创伤小,疗效高,风险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故临床上患者较为容易接受。
椎动脉颅外段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相对简单,成功率高99.7%、并发症很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75%;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0.02%。既往的椎动脉支架治疗,无专用支架,缺乏适合尺寸,跨适应症使用有风险。且在用的不锈钢支架断裂率高达15%,卒中再发风险高,处理困难。裸支架治疗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的长期支架断裂比例较高,支架断裂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裸支架应用于椎动脉颅外段,再狭窄率高达57.1%。Maurora®药物洗脱支架,较裸支架降低66%再狭窄率。且钴铬合金支架性能优化,较不锈钢金属性能提升60%,充分径向支撑力及抗疲劳性。更主要的是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涂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栓、炎性反应发生率低。雷帕霉素90天累计释放率超过80%,120天累计释放率超过90%。氟化物涂层可持久保持药物的稳定性,产品效期24个月。因此,欧洲指南和中国的专家共识指出,椎动脉狭窄的颅外段,较金属裸支架而言,应优先选择药物洗脱支架(IIa, C)。
破晓时分,定有曙光!
Maurora®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系统
END
术者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副秘书长、脑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教育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卒中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委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副主委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委
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脑血管病专科联盟主席
福建省抗癫痫协会会长
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主任
福建省脑卒中、癫痫质控中心主任
福建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福建省脑重大疾病与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等6本杂志副主编和7本杂志编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常务委员
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委员会执行秘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化疗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CBNS师资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脑卒中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福建医科大学校友会志愿服务分会监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的诊疗和脑肿瘤的生物治疗。擅长脑血管病,脑肿瘤,颅脑损伤,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诊疗。精通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脑/脊髓动静脉瘘、脑静脉窦血栓(静脉性梗死)、脑静脉窦狭窄、脑梗死、急性颅内外大动脉梗塞或栓塞、颈动脉狭窄,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等脑血管病的诊疗。2019年开始开展脑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植入术治疗脑内复杂动脉瘤。目前为福建省能独立开展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术者和Pipeline密网支架植入术导师之一。提倡分区栓塞(MCP)理念治疗不规则脑动脉瘤,提出MT-TDSA技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从事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介入和开颅手术)和科研工作,参与多项课题及多中心临床研究,近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两篇
2015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师从康德智教授从事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
2020年获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佳住院医师”荣誉称号
2021年获得“神外有声”第二届脑脊液管理病例大赛全国第一名
2021年获得“医生请上台”第一届神经外科医生演说家大会“别具医格”奖(全国第二名)
2022年赴上海华山医院跟随徐斌教授学习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