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发布 | 499阅读

规范学习系列: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测指导规范③颅内动脉超声检测(2022)

中国心脑健康
出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达人收藏

文章转自公众号“中国心脑健康”(ID:wjwnfwb)

2022年-2024年是脑卒中防治工程质量管理年,为促进各地卒中中心规范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落实《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办公室对《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进行了梳理,通过微信公众号有序推送,请相关单位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由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三、颅内动脉超声检测


(一)颅内动脉常规检测方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oppler,TCCD)是检测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重要方法。TCD 是单纯多普勒超声,以血流频谱为基础分析血流动力学。TCCD 是通过彩色血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的血流充盈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但是,TCCD 受颅骨的透声性影响,检测成功率相对低于 TCD,将 TCD 与 TCCD 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1.检测前准备

(1)记录病史与相关危险因素:TCD、TCCD 检测前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但要告知受检者(上午检测者)应注意正常进餐适量饮水,以减少血液黏度升高导致脑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病史采集:检测前应询问患者相关病史、危险因素及既往相关诊疗信息。

(3)诊疗经过:既往是否接受过此项检测、相关检测及诊疗结果等。

(4)相关危险因素:记录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或戒烟、脑卒中或 TIA 等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时程及用药控制情况等。 

(5)临床表现:脑血管病相关的症状及体征。 

(6)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如 CT、CTA、MRI、MRA、DSA 等影像资料与报告。

(7)既往血运重建治疗经过:是否进行过支架介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以及治疗的时间和相关用药。 

2.颅内动脉常规检测 

TCD 与 TCCD 对于颅内动脉的检测部位(声窗)包括以下几项。 

(1)颞窗(前、中、后窗):通过颞窗可以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颈内动脉末段(terminal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TICA);评估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ACoA)与后 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PCoA)。

(2)眼窗:探头置于闭合的眼睑上,TCD 声波发射功率降至 5%~10%,TCCD 检测前应降低超声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MI)至<0.6 和热敏指数 (thermal index,TI)至<0.4。通过眼窗检测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颈内动脉虹吸部(carotid siphon,CS),包括海绵窦段(C4 段)、膝段(C3 段)和床突上段(C2 段)。选择 TCCD 经颞窗检测 CS。颞窗不透声或透声不良时可 通过眼窗交叉检测对侧 ACA、MCA 和 TICA。 

(3)枕窗:声束通过枕骨大孔检测双侧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PICA) 和基底动脉(BA)。 

3.颅内动脉检测鉴别 

在颞窗及枕窗透声良好的情况下,TCCD 检测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底动脉典型大脑动脉环及椎基底动脉 Y 字形血流的影像学特征,并在 CDFI 模式下易于获取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但是,TCCD 不能取代 TCD, 特别是颞骨嶙部较厚,透声较差的患者,TCD 可以获得满意的血流频谱。


(1)颅内动脉 TCD 检测与鉴别 

1)大脑中动脉(MCA):经颞窗检测,深度 45~65mm(与患者双顶径相 关),血流方向朝向探头(正向血流)。压迫同侧 CCA 时,血流速度明显减低, 可以证实 MCA 检测的准确性。 

2)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沿 MCA 主干连续加深检测,深度在 60~70mm (与患者双顶径相关),将声束略向水平方向调整,出现双向血流信号时;正向血流频谱为 TICA。压迫同侧 CCA 时,TICA 血流信号消失并出现短暂尖小的负向血流信号,可以进一步证实 TICA 检测的准确性。 

3)大脑前动脉(ACA):在 TICA 检测深度 60~75mm 出现的负向血流信号即为 ACA。颞窗透声不良或不透声者,可通过眼窗交叉检测 ACA。压迫同侧 CCA 时,ACA 血流方向逆转,可以证实 ACA 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可证实 ACoA 的存在。

4)大脑后动脉(PCA):经颞窗检测深度为 55~70mm,以 MCA/ACA 分叉处出现的双向血流信号为参考,将声束向枕部调整,在 MCA/ACA 血流信号消失后出现的相对低流速、音频低于同侧 MCA 的血流频谱即为 PCA。压迫同侧 CCA 时,PCA 血流信号不变,证实检测 PCA 的准确性,同时证实同侧 PCoA 不存在,PCA 血供单纯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压迫同侧 CCA 时,PCA 血流速度升高,证实同侧 PCoA 存在,PCA 血供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压迫同侧 CCA 时,PCA 血流消失,证实 PCA 血供来源于同侧颈内动脉系统。

5)眼动脉(OA):经眼窗检测。探头发射功率降至 5%~10%,声束基本与眼球轴线垂直或稍向内倾斜 10°~15°,检测深度为 40~50mm,血流频谱为正向,PI 值>1.10。压迫同侧 CCA 时,OA 血流消失。 

6)颈内动脉虹吸部(CS):经眼窗首先获得 OA 血流信号,增加检测深度 60~75mm,声束向内下或内上,分别检测海绵窦段(C4 段,正向血流)、膝部 (C3 段,双向血流)、床突上段(C2 段,为负向血流)。 

7)椎动脉(VA)、小脑下后动脉(PICA)和基底动脉(BA):取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探头放置在枕骨大孔或旁枕骨大孔,检测深度 55~90mm,通过调整检测角度,分别获得左右侧 VA(负向)及 PICA(正向)血流频谱。沿 VA 血流信号逐渐增加检测深度,在 80~110mm 出现负向、相对 VA 升高的血流信号 为 BA。


(2)颅内动脉 TCCD 检测与鉴别 

1)二维灰阶显像:经双侧颞窗沿冠状切面与轴位调整检测角度显示清晰的脑中线结构及蝴蝶形低回声-丘脑水平成像,或呈心形的中脑结构特征。双侧脑实质结构显示清晰者为颞窗透声良好。 

2)CDFI 显像:在清晰的二维显像基础上,增加 CDFI 检测模式,调整声束方向,获得颅底动脉血流充盈显像,尽可能显示完整的大脑动脉环血流成像。常规大脑动脉环结构的显示可采用 CDFI 模式,也可采用能量多普勒模式。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在 CDFI 模式引导下,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获得相关动脉的 PSV、EDV、PI 值及检测深度。 

4.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 

TCD 或 TCCD 对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检测深度:双侧半球同名动脉检测的深度基本对称。 

(2)血流速度:计量单位是 cm/s,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血 流速度(MV)、舒张期末流速(EDV)。TCD 与 TCCD 血流速度正常参考标准见表 10-6。其中 MV 可以是检测仪自动计算,也可以用公式计算:MV=(PSV-EDV)/3+EDV。

(3)血流方向:血流朝向探头为正向,血流背离探头为负向。当多普勒取样门位于动脉分支处或血管走向弯曲时,可以检测到双向血流。

(4)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PI 和 RI 是评价颅内动脉血管阻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PI=(PSV-EDV)/MV,RI=(PSV-EDV)/PSV;常规 TCD 或 TCCD 检测分析以 PI 指数更为准确,正常颅内动脉的 PI 值为 0.65~ 1.10。

5.TCD 与 TCCD 操作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头围大小调整检测深度和探头声束方向。 

(2)动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是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因素。

(3)颅内动脉的解剖位置关系是评估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基础。

(4)检测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是评价侧支循环建立的重要依据。

(5)比较双侧半球同名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的对称性。

(6)正确应用 CCA 压迫试验,鉴别检测动脉与侧支循环建立途径。

(7)注意不同生理因素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8)注意眼窗检测功率的限制与安全性。







(二)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 TCD、TCCD 检测

根据脑卒中发病的原因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占 70%~80%,还有少部分(5%左右)患者是混合性脑 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共存)。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TCD 或 TCCD 主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源性病变进行初步筛查,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的检测主要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动态监测,预测血管痉挛导致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1.颅内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评估

(1)血流充盈成像异常:TCCD 检测显示狭窄动脉血流呈节段性充盈不全,出现典型“束腰征”。狭窄以远段管腔内出现“五彩镶嵌”的紊乱血流显像。 

(2)血流速度异常:狭窄动脉内径减小≥50%但<70%时,无论 TCD 或 TCCD 均可以检测到血流速度的节段性升高,但狭窄近段流速可正常或相对减低,狭窄远段流速减低不明显。狭窄段/狭窄远段流速比值<3.0。当血管内径减小≥70%时,狭窄段流速明显升高,狭窄远段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狭窄段/狭窄远段流速比值 ≥3.0。相邻供血动脉的血流速度出现代偿性升高。

(3)血流频谱异常:TCD 或 TCCD 检测血流频谱形态的变化随血管内径的减小程度而改变。当狭窄程度≥50%但<70%时,可出现涡流血流信号。当狭窄 程度≥70%时,可检测到湍流血流信号,频谱内部分布“索条状”对称性高频信号。

(4)血流音频异常:随狭窄程度增加,血流音频出现粗糙或“乐性”或“机械 样”血流音频。血流音频的变化与血管内径减小程度相关。

(5)血管搏动指数异常:正常颅内动脉的 PI 值为 0.65~1.10。非重度血管狭窄者,PI 值无明显异常。当狭窄程度达到重度时,狭窄近段、狭窄段及狭窄 远段的 PI 值出现不对称性改变,狭窄以远段 PI 值明显减低。 

2.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评估 

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 脉(BA)重度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原因,TCD 或 TCCD 检测可以早期发现病变的部位与程度,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1)大脑中动脉(MCA)狭窄:MCA 狭窄的诊断包括 MCA 主干(M1 段) 及 M1~M2 分支水平,通过血流速度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表 10-7 是 2010 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 DSA 为金标准评估 MCA 狭窄诊断标准。

当 MCA 重度狭窄时,除狭窄段血流速度升高外,狭窄远段流速减低,相邻 ACA 与 PCA 血流速度也升高(血流代偿征)。TCCD 通过 CDFI 模式可以观察到狭窄段血管腔血流充盈不全,出现典型“束腰征”。

(2)椎动脉(VA)狭窄:VA 狭窄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表 10-8 是宣武医院发表的标准,供参考。针对重度 VA 狭窄的诊断规范是综合评估原则:①血流速度节段性升高,狭窄段高流速,狭窄以远段流速明显减低,两者比值> 4.0;②狭窄以远段的血流频谱异常,收缩期达峰时间延迟;③狭窄以近段动脉 PI 值升高,狭窄以远段动脉的 PI 值明显低于对侧 VA;④狭窄段音频异常;⑤双侧 VA 重度狭窄者,其汇合以远处 BA 及 PCA(后循环供血者)流速、PI 值明显降低。

(3)基底动脉(BA)狭窄:BA 狭窄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表 10-9 是宣武医院发表的标准,供参考。针对重度 BA 狭窄的诊断规范仍然是综合 评估原则:①血流速度节段性升高,狭窄段高流速,狭窄以远段流速明显减低,两者比值>4.0;②狭窄以远段血流频谱异常,收缩期达峰时间延迟;③狭窄以近段椎动脉 PI 值升高,狭窄以远段大脑后动脉的 PI 值明显减低;④狭窄段音频异常。

3.颅内动脉闭塞评估 

(1)大脑中动脉(MCA)闭塞:MCA 闭塞可以分类为急性闭塞与慢性闭 塞。

1)MCA 急性闭塞:TCD 检测沿 MCA 主干至远段 M2 段分支水平无血流信号,TCCD 显示无血流成像,相邻动脉 ACA 与 PCA 显像正常。 

2)MCA 慢性闭塞:TCD 沿 MCA 主干检测到不连续的、不同方向的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TCCD 检测无 MCA 主干血流显像,于 MCA 供血区域出现多支低速动脉血流信号。病变同侧 ACA 和/或 PCA 血流充盈良好,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与健侧比较)。 

(2)椎动脉(VA)闭塞:患侧 VA 血流信号消失,健侧 VA 血流速度明显升高(代偿),BA 流速与健侧 VA 流速一致。但是,对于 VA 闭塞病变的诊断 应结合颈动脉超声及 TCCD 检测综合判断,避免误诊或漏诊。双侧椎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应通过TC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评估(单纯TCD 不能诊断评估),并注意颅内外侧支动脉供血征。

(3)基底动脉(BA)闭塞:TCCD 或 TCD 通常不作为 BA 急性闭塞患者 常规的评估手段。对于 BA 慢性闭塞性病变的检测主要是初步确定闭塞的位置及 VA 和 PCA 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①BA 闭塞病变以远段的 PCA 血流方向异常;②PCoA 开放,血流经 PCA 逆向 BA 远段供血;③VA 的血流速度相对减低,PI 升高(与前循环动脉比较);④TCCD 检测无双侧 VA 与 BA 形成的典型 Y 字形 结构,或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与小脑上动脉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之间侧支循环形成。 

4.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检测 

选择TCD或TCCD检测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是针对颅外段 ICA、CCA 重度狭窄(70%~99%)和闭塞病变评估的重要内容,以下为规范化评估颅内外侧支循环开放的标准。

(1)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患侧半球 MCA、ACA 流速与 PI 减低,健侧 ACA 流速相对升高;双侧 ACA 血流方向不一致,患侧 ACA 血流方向逆转;压迫健侧 CCA 时患侧 MCA、ACA 流速均减低。 

(2)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患侧 PCA 流速升高,PI 值高于同侧 MCA、 ACA 但低于对侧 PCA。若在 ACoA 开放的条件下压迫健侧 CCA 时,患侧 PCA相对升高。若无 ACoA 开放的情况下,上述压迫试验无效。若 ACoA 开放,但同侧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者,压迫同侧 CCA 时,PCA 血流相对升高。

(3)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患侧 OA 血流速度减低、正常或升高均有可能,但血流方向逆转(负向或双向),PI 值低于对侧。 

5.锁骨下动脉窃血 

TCD 与 TCCD 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的评估,是针对 SA 狭窄或闭塞病变导致的 VA 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检测,以下为其主要的血流动力学异 常。

(1)双侧 VA 血流速度不对称,患侧流速低于健侧。 

(2)健侧 VA 血流速度相对升高(代偿),BA 血流速度与健侧 VA 血流速 度一致。

(3)患侧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性减低,无典型周围动脉血流频谱特征。

(4)锁骨下动脉窃血分类:①隐匿型:患侧椎动脉血流频谱显示收缩期“切迹”;②部分型:患侧 VA 血流方向部分逆转,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方向相反, 呈现双向“振荡型”血流频谱;③完全型:患侧 VA 血流方向完全逆转,呈现单向性血流频谱。

锁骨下动脉窃血的相关分析注意事项请参照锁骨下动脉狭窄超声检测相关内容。







(三)TCD、TCCD 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TCD 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前后循环同名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频谱、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的对比分析,对于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应进行狭窄程度的分级,对于颅外段 ICA、CCA 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检测评估应提示侧 支循环建立的类型。 

TCCD 检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大脑半球大脑动脉环结构的完整性、血流充盈与血管分布走向,血流方向性。后循环 VA-BA 典型 Y 字形结构特征、血管狭窄或 闭塞病变的血流成像特征描述等。


1.正常颅内动脉 TCD、TCCD 检测报告 

(1)检测结果描述 

1)TCCD 检测显示大脑动脉环成像完整,血流充盈正常。

2)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颈内动脉终末段血流速度正常对称,频谱无异常,血管搏动指数正常。 

3)TCCD 显示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典型 Y 字征。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正常对称,频谱无异常,血管搏动指数正常。

2)超声诊断提示:脑血管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2.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 TCDTCCD 检测报告

1)检测结果描述 

1TCCD 检测显示大脑动脉环成像完整。 

2)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充盈及血流速度不对称,左侧流速及血流充盈相对减低(左侧_cm/s,右侧 _cm/s),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峰钝、峰时延迟,血管 搏动指数减低(左侧 PI_ ,右侧 PI _)。 

3)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左侧流速相对降低(_ cm/s),右侧代偿性升高(_ cm/s),血管搏动指数降低(左侧_ ,右侧_ )。双侧血流方向不一致,左侧逆转(TCCD 显示 ACA 为正向血流),压迫右侧颈总动脉时,左侧大脑前动脉流速进一步降低(前交通支开放征)。

4)双侧大脑后动脉峰值流速不对称,左侧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左侧 _cm/s右侧 _cm/s),血管搏动指数明显降低,压迫右侧颈总动脉时,左侧大脑后动脉 流速进一步升高(后交通支开放征)。 

5)双侧眼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左侧流速明显升高(左侧 _cm/s,右侧 _cm/s),血管搏动指数减低(_),血流方向逆转(左侧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征)。右侧眼动脉流速、频谱及血管搏动指数正常( _)。 


2)超声诊断提示 

1)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 

2)前交通支开放。 

3)左侧后交通支开放。 

4)左侧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







编审: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办公室

联系邮箱:wsbnfw@vip.163.com


END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