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发布 | 735阅读

【疾病介绍】颈动脉狭窄

王以舟

广东省中医院

达人收藏
三成脑梗由此引起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19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占到74%,其中约三成的脑梗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引起。

颈动脉狭窄是颈动脉血腔变窄的一种疾病。颈动脉在入颅前由一支分为两支:颈总动脉分叉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这两支血管分别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大脑(颈内动脉)、头部和面颈部(颈外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岔处,就如同河流由一条分为两条时一样,河水中的沙粒在此部位沉积容易形成沙洲,同理,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碎片在此部位容易沉积形成斑块。血液中的斑块聚集后就可导致血管变窄,临床上称之为动脉硬化性狭窄。若狭窄部位的斑块不稳定,斑块发生脱落就会导致脑部远端小血管堵塞导致脑梗;即使板块没有发生脱落,时间一长,血管越来越窄,甚至完全阻碍血流通过,就可导致动脉完全闭塞,那么远端的颅内就没有血供了,从而导致更广泛的脑梗。


颈动脉狭窄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脂质核心、外围的纤维帽和表面的内皮组成,斑块可分为稳定斑块易损斑块两类。稳定斑块是指斑块脂质成分少,周围有大量的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组织,这些均匀的纤维结构保持了斑块的稳定。易损或不稳定斑块则指斑块纤维帽很薄,脂质核心较大且松软,有斑块内出血或纤维帽破裂,平滑肌细胞也极少,这种斑块很容易破裂而突然增大,也容易继发血栓形成。


颈动脉狭窄引起脑缺血的机制

  1. 是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低灌注(指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缺血缺氧)

  2. 是斑块产生的微栓子或斑块表面血栓脱落引起脑血管栓塞

  3. 是斑块破裂导致的急性血管狭窄或闭塞



表现:偏瘫和失语最典型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其临床表现主要来自于脑缺血,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和其他脑缺血症状。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患侧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短暂性偏瘫、失明、单眼黑矇、失语、肢体麻木、无力等,一般多在1-2小时内恢复。单纯的头痛、头晕、局部感觉障碍但不伴有上述症状时,不认为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症状。


其他脑缺血症状,如发生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可表现为思维模糊、体位性眩晕、失明、共济失调(指人体姿势和运动发生的协调障碍)、头晕、眩晕等症状。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自然病史

  •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6个月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1991 年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程度 与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有清晰的描述。在 18 个月的内科药物治疗期间,狭窄程度为70%~79%的患者脑卒中风险为19%,狭窄程度为80%~89%的患者脑卒中风险为28%,狭窄程度为90%~99%的患者脑卒中风险为33%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6个月内无症状。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外科试验(A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ACST)显示,在狭窄程度 ≥70%,药物治疗的患者中,5年同侧脑卒中发生率或死亡率为4.7%。颈动脉狭窄无症状,不意味着平安无事。一旦发生斑块脱落致脑梗,其后果不会比颈动脉狭窄有症状者好。因此,临床上对无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者,也主张实行外科或介入治疗干预。


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状的评估

建议首选无创性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如果不适合用超声检查或者结果不清楚难以确诊者,可以应用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来评估。当多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时,可通过经导管血管造影术进行确诊。


  1. 颈动脉超声:超声将二维实时成像与多普勒流速分析结合起来评估靶血管,通过二 维成像分析狭窄的性状和狭窄的程度,也可以通过测量血流速度间接反映狭窄的程度。作为一种无创、简易、廉价又相对准确的颈动脉狭窄评估手段,可作为颈动脉狭窄筛查的首选方法,也可应用于 CAS 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

  2. CT血管成像(CTA:可以显示从主动脉弓到大脑动脉环的解剖形态,多维重建分析还可以对非常迂曲的血管进行评价。但管壁钙化会影响管腔狭窄评估的准确性,CTA 的效果可以与经导管血管造影(DSA)相媲美,敏感度达到 100%,特异度为 63%(95%的可信区间为 25%~88%); 对于 70%以下 的颈动脉狭窄,其阴性预测值达到 100%。

  3.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A 对动脉钙化的不敏感是其相较于颈动脉超声和 CTA 的明显优势。应 用 MRA 评估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局限在于高估狭窄程度以及不能将接近闭塞的狭 窄和完全闭塞区分开来。

  4. 经导管血管造影术(DSA):DSA 依然是评估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目前国际上多采用 NASCET 试验中的测量方法,DSA 因其相对有创性和高成本使其难以成为一种筛选方法。


颈动脉狭窄程度测量与严重度分级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我们有两种测量方法。大部分都采用第一种

  1. 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测量法:狭窄率=(1-a/d)×100%

  2. 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 (ECST)测量法: 狭窄率=(1-a/b)×100%

颈动脉狭窄测量

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分为四级:

  1. 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

  2. 中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69%

  3. 重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70%-99%

  4. 完全闭塞:动脉内径等于零。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对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1. 颈动脉狭窄<50%,推荐非手术治疗

  2. 颈动脉狭窄50%-69%,优先考虑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经验的医院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3. 颈动脉狭窄70%-99%,无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和表现,都推荐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4. 颈动脉完全闭塞时,要评估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状况,复发卒中的风险,再考虑颈内动脉再通的难易程度,与患者本身对风险的接受程度,才能决定是否开通闭塞的血管,如果接受手术,要特别留意再次开通颈动脉带来的脑血管再灌注损伤。


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1. 颈动脉狭窄<70%,推荐非手术,药物治疗

  2. 颈动脉狭窄70%-99%,无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和表现,都推荐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3. 颈动脉完全闭塞时,推荐保守治疗,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对侧颈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血液供应,靠这几支没闭塞的供应大脑的血管来代偿


总而言之,对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99%,以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99%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作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备选治疗方法。对于接受内膜剥脱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年龄>80岁,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对侧颈内动脉闭塞、对侧喉返神经损伤、先前根治性颈部手术或放射治疗、CEA术后复发性颈动脉狭窄),更适合接受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的自我控管

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超过90%的病因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大家平时注意预防及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戒烟、节酒、健康饮食、减肥和规律运动等。对符合干预指征且无禁忌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在症状发生14天内尽快接受干预。研究表明,这个时间窗将使患者最大获益。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929155059.jpg

王以舟

广东省中医院

  • 王以舟教授,台湾台南市出生,籍贯安徽,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神经外科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六科主任,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1999年在台湾最大医院——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完成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训练,2000年升任主治医师,2016年升任台湾林口长庚医学中心急重症神经外科主任,2018年离开台湾赴广州,任职广东省中医院。

  • 现任: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台湾长庚大学神经外科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
    世界神经介入治疗医学会高级委员;
    台湾神经脊柱医学会高级委员;
    台湾神经血管手术与介入治疗医学会创会人&秘书长。

  • 临床工作:
    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外科手术/退化性脊柱疾病等一般神经外科手术都能熟练上手,有超过数百例脑外伤、脑瘤,上千例脊柱手术的经验。

  • 2004年赴北京宣武医院学习神经介入,师从凌锋教授, 2005年学成返台,是台湾第一位能执行神经介入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林口长庚医院也在王主任的努力下,成为台湾神经介入手术数量最庞大、质量最优的高级卒中中心。

  • 王教授也是台湾地区最早开展急性卒中治疗的专家,早于2003年就开展卒中动脉溶栓。并于2009年使用Penumbra取栓导管完成台湾首例取栓治疗,2015年与神经内科张健宏主任合作成立卒中中心,开展全年无休、时间窗内与超时间窗的取栓治疗,每年取栓治疗量超过百例,建设最高效的绿色通道,成为台湾最大的卒中中心。

  • 王教授积极创新开发新技术:
    1. 使用球囊辅助治疗破裂动脉瘤。
    2. 2015年起针对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使用冠脉药物球囊取代无法取出的血管支架,减少远期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3. 三维立体血管模型辅助动脉瘤治疗决策。
    4. 超声导引介入通道建立。
    5. 同步录像手术教学系统。



下载 (2).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王以舟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