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段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闭塞性损害,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的症候。可以有脑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
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是一种全身性血管损害。锁骨下或头臂干粥样硬化常同时在颅外颈部其他血管也有同样的损害。
其他少见病因:
1)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动脉炎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其头颈型可累计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2)先天性因素,为胎儿期锁骨下动脉发育不良所致,常同时伴有心脏及主动脉等其他部位的畸形。
3)医源性,如对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并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者进行血管手术矫正时,可引起本综合征。
4)外伤性,车祸使胸部受伤,在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侧发生挫伤性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一般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最常见的症状,如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复视、晕厥。少见的尚有间歇性跛行、发音困难、吞咽困难、耳鸣、抽搐、头痛及精神障碍。少数可出现“倾倒症”,突然下肢肌力丧失而跌倒的发作,可没有意识障碍,并能迅速恢复。部分患者可有上肢易疲劳、酸痛、发凉和感觉异常等,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
患侧桡动脉搏动大多减弱或消失,有的肱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搏动也减弱或消失。患侧上肢血压降低,双侧上肢收缩压相差一般在20 mmHg以上。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各种解剖外旁路术

黄明雷 副主任医师
惠阳三和医院 神经内科
2008年本科毕业于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学习神经内科重症以及神经介入,2018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介入科进修学习。
专业特长: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如眩晕,头痛,脑血管病,脱髓鞘病,脑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动静脉溶栓以及脑动脉抽栓,支架取栓等介入治疗,以及颅内外段血管狭窄的诊断及治疗。
学术任职:广东省惠州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个案报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