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发布 | 2432阅读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2)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 10月第 38卷第 10期
达人收藏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解读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1

筹备


  • 共同执笔:

方亦斌、李强、赵瑞


  • 通讯作者:

刘建民、缪中荣、李佑祥、施海彬


  • 启动:2022年2月

  • 初稿:2022年6月

  • 定稿:2022年8月

  • 投稿:2022年8月

  • 见刊:2022年10月


  • 共识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曹毅、柴尔青、陈东、陈鑫璞、程光森、戴琳孙、邓剑平、段传志、范一木、方亦斌、冯大勤、冯文峰、顾宇翔、管生、郭庆东、何伟文、黄昌仁、焦力群、李强、李秋平、李佑祥、李真保、李宗正、梁传声、梁国标、刘建民、刘磊、刘圣、毛国华、缪中荣、彭亚、任少华、施海彬、史怀璋、孙军、万曙、万杰清、王大明、王东海、吴红星、吴科学、吴鑫、肖福顺、谢晓东、许璟、许奕、杨华、杨铭、杨鹏飞、杨新健、张利勇、张鑫、张扬、张占普、赵开军、赵林、赵瑞、钟鸣、朱刚、朱卿




2

背景


Campeau等于1989年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冠脉造影;1993年Kiemeneij等报道TRA冠脉介入治疗。


TRA优点包括:并发症率低、患者舒适度高、护理难度小、住院时间短。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SC/EACTS)推荐将TRA作为冠脉诊疗的首选入路


202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也推荐将TRA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稳定缺血性心脏病的血管内治疗。


然而TRA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明显滞后。


1997年,Cowling等首先报道了TRA颈动脉造影案例,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TRA仍作为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失败或操作困难时的备选方案


主要原因:

弓上反向超选增加了学习曲线;

没有TRA专用器械;

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



随着TRA神经介入的经验和证据的不断积累,对该技术的认知也不断更新。


国内外均无TRA神经介入诊疗的共识性文章。


共识撰写小组对相关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检索、评价及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本共识,旨在为我国规范化开展TRA神经介入诊疗提供参考



3

共识解读


01

病例选择和术前评估

应综合评估以下因素决定是否选择TRA:

  • 股动脉的评估

  • 桡动脉的评估

  • 手掌血供代偿的评估

  • 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的评估


 01

股动脉评估

股动脉、髂动脉、主动脉闭塞,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02

桡动脉评估

  • 桡动脉纤细和发育异常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 脑血管造影可采用4F或5F系统完成

  • 通常需要RA直径≥1.5mm(以减少RAO风险)

  • 神经介入治疗通常需放置6F动脉鞘

  • 通常需要RA直径≥2.3mm(以减少RAO风险)

  • 0.088”长鞘为TRA神经介入提供了大腔解决方案

  • 通常需要RA直径≥2.5mm(以避免导管抱死)


  • 桡动脉纤细和发育异常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03

手掌血供代偿评估

手部具有桡/尺双供血特点,但仍可能造成手部缺血。



Allen试验和Barbeau试验是否能预测手部缺血的发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多中心、RCT研究

  • TRA v.s. TFA;比伐卢定 v.s. 肝素

  • 4197例接受TRA介入干预的患者,无论术前Allen试验或Barbeau试验评估是否为阳性,术后手部症状性缺血的发生率均为0

Valgimigli M, et, al. Lancet, 2018, 392(10150):835


 04

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评估

  • 合并三型弓的右侧颈动脉病变—适合经桡入路


  • 左侧颈总动脉总干畸形(牛型主动脉弓)—适合经桡入路


*4倍速播放


  • 迷走锁骨下动脉—经右桡入路超选前循环血管较困难


  • 低位椎动脉—经同侧桡动脉入路较困难


影响TRA成功率的因素:

  • 主动脉弓直径大

  • 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双向迂曲

  • 左侧颈总动脉近端迂曲成袢

    ……


推荐意见:

  • 对于TRA的选择应综合股动脉和桡动脉条件、主动脉弓解剖结构以及术者的经验等。

  • Allen试验或Barbeau试验对于预测桡动脉穿刺相关的手部缺血并发症的价值有限,其结果不影响TRA的决策。


二、

桡动脉穿刺置鞘和穿刺点压迫

  • 桡动脉穿刺置鞘

  • 桡动脉压迫

  • 穿刺部位并发症

  • 常规TRA的替代方案


 01

桡动脉穿刺置鞘

  • 手掌略过伸、于桡骨茎突以近2-3cm处穿刺

  • 透壁穿刺优于前壁穿刺法

  • 退针应更加缓慢



  • 超声引导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

纳入692例患者的冠脉RCT研究(RAUST)对比“超声引导穿刺”和“常规穿刺”:

一次成功率:64.8% vs 43.9%,p<0.0001

穿刺次数:1.65±1.2 vs 3.05±3.4,p<0.0001

穿刺时间:88±78 s vs 108±112 s,p=0.006


  • 置鞘成功后常规给予“鸡尾酒”

鸡尾酒常用配方:硝酸甘油200μg、维拉帕米2.5~5.0mg、肝素50U/kg或5000U

  • 硝酸甘油、肝素可显著减少RAO

  • 抗痉挛药物可显著减少RAS


 02

桡动脉压迫

  • 压迫装置较手工压迫的压力更稳定,不同压迫装置的效果相当。



  • 通畅压迫法:术后24h和30dRAO显著低于传统压迫法

    5%和1.8% v.s. 12%和7%(P<0.05)





拔鞘时会完全压闭桡动脉,此时去压迫尺动脉,然后缓慢减轻对桡压迫。脉氧机出现波形,提示桡动脉血流已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说明已到达合理压力。


 03

穿刺部位并发症

TRA穿刺点并发症显著低于TFA

  • 出血并发症显著降低

  • 桡动脉闭塞(0.8%-33%)

  • 动静脉瘘(0.4%)

  • 假性动脉瘤(0.03%)


桡动脉闭塞危险因素

  • 患者因素:年龄、女性、低体重、糖尿病、南亚裔及桡动脉穿刺史。

  • 穿刺置鞘:反复穿刺;鞘管/动脉直径比值>1;鞘管越粗RAO风险越高【4F(0)、5F(2%)、6F(11%)、7F(19.5%)】;围手术期未使用抗凝药物或剂量不足:肝素(50U/kg或 5000U)可使RAO的风险由24%降至4.3%。

  • 压迫因素:压迫力度过大、压迫时间过长;通畅压迫止血法亦可有效降低RAO的风险。


 04

TRA的替代方案

  • 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



更少出血、更短压迫时间、更高舒适度

v.s.

更细血管、更难穿刺、更长学习曲线

Brunet, M. C., et al. JNIS, 2019 11(7): 710-713.


  • 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



  • 尺动脉入路(TUA)与TRA安全性有效性相当


推荐意见:

  • RAO是TRA的常见并发症,术中选择尽可能小的鞘管常规使用肝素、术后采用通畅压迫法有利于降低RAO的风险。


三、

TR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 技术要点:

    路径图技术的应用

    弓上导管成形技术

    弓上动脉超选

    学习曲线

  • TRA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


 01

技术要点

路径图技术的应用:

  • 路径图技术(Roadmap)于1934年由Ziedses des Plantes提出,并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神经介入,是目前神经介入的常规技术,可明显减少导管、导丝操作对血管的损伤。

  • TRA冠脉介入领域也证实,置鞘成功后行桡动脉造影有助于减少出血性并发症、减少操作时间及降低TRA失败的风险。

  • 因此,桡动脉穿刺置鞘成功后,造影管应在路径图指引下由导丝带入肱动脉,并在直视下将导管进一步送至主动脉弓


  • 弓上导管成形技术

不同弓上成形方式各有利弊,根据血管条件均有应用价值,降主动脉成形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均适用。






  • 弓上动脉超选

TRA时不应随意放弃颈内动脉、椎动脉超选造影。





学习曲线

  • TRA相较于TFA具有更大的技术挑战,学习周期往往更长

  • 约25~50次TRA脑血管造影操作可能是必要的训练过程



 02

安全性、有效性

Transradial versus transfemoral approaches for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non-inferiority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study


  • 单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

  • TRA 158 v.s. TFA 154

  • 成功率 TRA97%,TFA99%

  • 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当95%-100%

    TRA-LVA:95.3%(41/43)

    TFA-RVA:97.2%(70/72)

  • 均无严重并发症,次要并发症相当

    TRA2.5%,TFA5.8%(P=0.14)

  • TRA操作时间更长

    (34min v.s. 29min,P=0.002)

  • TRA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



Radial vs. Femoral Artery Access for Procedural Success in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


  • 单中心,RCT;TRA 43 v.s. TFA 37

  • 主要终点:成功率相当TRA97.6%,TFA97.3%(RR=1.03,95%CI:0.93~1.08)

  • 次要终点:

    手术时间相当,52.1min v.s. 52.1min,P=0.998

    对比剂用量相当,91.6ml v.s. 85.9ml,P=0.568

    疼痛程度相当,视觉模拟评分为13.3分对比20.4分,P=0.105

    左椎超选成功率TRA71.9%(23/32),TFA100%(28/28),P=0.002

    神经系统并发症率相当,TRA7.1%,TFA5.4%,P=0.752

    穿刺点并发症率相当,TRA4.8%,TFA13.5%,P=0.172

    这项研究中,采用了经右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方式。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选择经左侧桡动脉入路。


  • 穿刺部位并发症:见第一部分

  • 神经系统并发症:围手术期卒中(0~0.8%)

  • 路径相关并发症:

    上肢筋膜间隙综合征(<0.01%)

    桡动脉痉挛(RAS)(4%-20%),是TRA失败的常见原因:

    动脉内预防性解痉药可降低RAS风险:一项纳入22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200μg硝酸甘油联合5mg维拉帕米的抗痉挛效果最为显著

    镇静镇痛、温暖前臂、区域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


推荐意见:

  • RAS是影响TRA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置鞘成功后预防性给予抗痉挛药物可降低RAS风险。

  • 为避免血管损伤,推荐在透视或路径图下使用导丝辅助导管超选。

  • 采用TRA与TFA行脑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相当,在适宜患者中采用TRA行脑血管造影是合理的


四、

TRA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后循环病变通过同侧TRA建立通路通常不困难

  • 弓上血管迂曲的右侧CCA病变,合并牛型弓的左侧CCA病变通常可直接建立入路。

  • 大部分前循环病变需要Simmons导管辅助下建立通路。

  • R-DAS技术是建立入路的高效方法


R-DAS技术



右侧ICA:Simmons2+115中间导管建立通路



左侧ICA:Simmons2+DA建立通路


  • 颅内动脉瘤

  • 颈动脉狭窄

  • 急性缺血性卒中

  • 其他脑血管病


 01

颅内动脉瘤

通路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率均较低

  • 前循环和后循环动脉瘤

  • 未破裂和急性破裂动脉瘤

  • 不同术式动脉瘤介入治疗入


World Neurosurgery, July 2021,151: 6-11

Systematic Review of Transradial Access for Flow Divers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 Meta分析

  • 11项研究,290例FD

    前循环262例、后循环28例

  • TRA手术完成率90.7%

    27例转换为TFA完成手术

  • 无穿刺部位并发症

  • 神经系统并发症率为2.41%

    3例颅内出血,3例缺血并发症

  • 死亡率0.69%



推荐意见:

  • 应用TRA与TFA实施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在适宜的患者中采用TRA是合理的


 02

颈动脉狭窄

右侧及牛弓左侧CAS可行



经桡CAS安全有效,与经股动脉入路相当。


  • 单中心回顾研究,16年CAS病例

  • 连续共纳入775例

    TRA/TFA=101/674

  • 跨组:TRA4.9%转TFA

  • 心脑血管并发症:

    TRA/TFA=2%/3.6%

  • 穿刺点并发症:

    TFA:6(0.9%),4例大出血

    TRA:1(1%),前臂血肿,药物




CREST-2 Registry数据

  • 前瞻性队列

  • TRA 213 v.s. TFA 2130

    (9.1% v.s. 90.9%)

  • 严重穿刺点并发症定义:需要接受输血或外科处理的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股动脉血栓、出血。


经桡CAS安全有效,与经股动脉入路相当。





经桡CAS安全有效,与经股动脉入路相当。


入路转换率明显升高。


  • 多中心RCT

  • 纳入260例(TRA 130例,TFA 130例)

  • 入路转换率:TRA 10% VS TFA 1.5%

  • 血管并发症:TRA 0.9% VS TFA 0.8%

  • 穿刺点并发症:TRA 0.9% VS TFA 0.8%

  • 放射剂量:TRA组显著高于TFA组

    (195 [129-274] VS 148 [102-237] Gy*cm2,p<0.05)

  • 住院天数:TRA低于TFA组


推荐意见:

  • 采用TRA和TFA实施C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在适宜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采用TRA是合理的


 03

急性缺血性卒中


  • 10项研究,309例。

  • 其中仅2项研究有经桡与经股的对比,经桡取栓与经股取栓临床试验结果相当。



Conclusion:This meta-analys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ransradial access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acute stroke may be a feasible and safe alternative. Future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validate these results.



  • 单中心病例:222例:TFA:TRA=129:93

  • 经股全面优于经桡:再通率更高、取栓次数更少、3月死亡率更低、良好预后率更高。



  • 系统分析:10项研究351例。

  • Meta分析:4项研究+222例数据:经桡取栓与经股取栓结果相当。



  • 6项研究,945例;TRA:TFA=347:598

  • 经桡取栓与经股取栓相比:

    再率率相当,再通时间相当;

    更低的穿刺点并发症率,更低的出血转化率。



以上3篇Meta分析主要参考了下列4篇文献,下文对这四篇文献进行了梳理。




  • 2017.01~2019.01

  • 后循环,TRA:TFA=10:10

  • 通路

    TRA:6F Envoy or Sofia

    TFA:NM or BGC

  • 穿刺再通时间

    TRA:TFA=29v.s.64

  • 结果相当,TRA更快




Eric C Peterson

  • 单中心病例

  • 2015.02~2018.02

  • 前循环,TRA:TFA=18:33

  • TRA与TFA取栓临床结果相当





Timothy John Phillips


  • 单中心病例,2018.08~2020.01

  • 共375例,TRA:TFA=130:245

  • TRA转股4.6%,TFA转桡1.6%,P=0.088

  • TRA并发症率更低,其他结果相当



Ninety percent (117/130) of the TRA cases were performed by one particular operator who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RA:TFA ratio than the other four operators (89% vs 5%, OR 9.39, 95% CI 5.6 to 15.8, p<0.0001). 



Adnan H Siddiqui


  • 单中心病例:222例:TRA:TFA=93:129

  • 经股全面优于经桡:再通率更高、取栓次数更少、3月死亡率更低、良好预后率更高。



推荐意见:

  • 在适宜的患者中行TRA取栓术是可行的,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可作为备选方案。


 04

其他脑血管病

  • 其他部位颅内外狭窄、慢闭

  • 脑血管畸形

  • 脑静脉系统疾病

  • 慢性硬膜下血肿MMA栓塞

    ……

以上疾病已有少量经桡动脉入路治疗的病例报道,但还没有形成高级别证据,因此本次共识未做推荐。


4

结语与展望



TRA已成为冠脉介入的首选入路,2020年中国冠脉介入TRA应用率已达 96.37%。


TRA在神经介入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TRA神经介入专用器械的研发、小型化神经介入器械的应用及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TRA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亦将更趋完善和成熟。




5

声明



本共识不具备法律效力


仅供临床医生作为参考




6

致谢



感谢所有专家的


群策群力和辛勤付出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