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5日发布 | 918阅读
脑血管外科

慢闭合夹治疗非囊性椎基底动脉动脉瘤: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霍峻峰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游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马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达人收藏




































































































































“我们需要基底动脉吗?即使它整个段落都发病了?我们可以关闭基底动脉吗?怎样看待脑干区的穿支动脉?”

“我们可以绕过扩张的基底动脉吗?经过多年与钟表师、血管生物学家和著名的神经血管外科医生的合作,我们提出了一种诱导动脉生成的新方法和想法。”

——摘自推特Behnam Rezai Jahromi@berejah


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的Jahromi,Behnam Rezai等学者回顾性的研究了使用第一代SCC治疗VBANSAs后的患者预后,同时对第二代SCC做出了设计。相关结果发表在2022年10月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Jahromi, Behnam Rezai et al. World neurosurgery, S1878-8750(22)01435-8. 11 Oct. 2022, doi:10.1016/j.wneu.2022.10.028】


研究背景


椎基底动脉非囊状动脉瘤(VBANSAs)患者预后较差。最近一项包括827名患者和5093名患者年的meta分析报告称,VBANSAs患者的年总死亡率为13%。VBANSAs被定义为梭状、平移性和扩张性动脉瘤。尽管血管介入、分流手段,以及在血管重建技术方面已经飞速发展,该病的预后仍然很差。在手术和血管介入病例中均报告了高死亡率(54%-100%)和重症发病率(15%-26%)。近端闭塞(PO)是VBANSA的一种治疗选择,这取决于球囊闭塞试验(BTO)的结果。PO的结果取决于来自后交通动脉(PCoAs)的代偿性循环和脑干穿支血管的保留。椎基底动脉瘤越大,需要替代的血流量就越低(译者注:该段载瘤血管的地位就越低),这可能是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在一项关于VBANSA梭状节段脑桥穿支缺失的研究中,脑干主要通过基底动脉(BA)未受影响的节段和BA主要分支的侧支循环完成血供。


有学者用“慢闭夹”(SCC)缓慢关闭病变动脉的近端,这将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诱发侧支血管进行血运重建。为了实现一个缓慢的PO,一款SCC被开发出来并获得了专利。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的Jahromi,Behnam Rezai等学者回顾性的研究了使用第一代SCC治疗VBANSAs后的患者预后,同时对第二代SCC做出了设计,相关结果发表在2022年10月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研究目的

椎基底动脉非囊状动脉瘤(VBANSAs)与13%的年死亡率相关。血管重建术和血管转流术是挽救生命的治疗选择;而技术的失败和快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会导致非预期的结果。我们描述了一种“慢夹闭”技术,并报告了患者的治疗预后。


研究方法

实验性的使用SCC逐渐关闭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回顾性分析了接受SCC治疗的VBANSA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预后数据。

研究结果


10例患者(7例男性;平均年龄49.5岁,范围18-73岁),6例出现占位压迫症状,1例缺血性卒中,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脑积水。5例患者接受了血管重建加SCC应用,5例患者单独接受SCC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6.7年。在此期间,既往拥有治疗方案的未破裂VBANSAs患者的预期死亡率为52.7%,而观察到的死亡率为20%。4例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干缺血性卒中、低级别SAH、临床表现差和其他未知因素。6例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存活,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不变或存在改善。死亡率与向后突出型动脉瘤和晚期治疗有关。


第一代慢闭合夹治疗10例椎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及临床结果


椎基底动脉扩张采取SCC技术后的侧支循环建立过程


第一代SCC-直型Sugita夹(Mizuho Medical Co., Ltd., Tokyo, Japan)


各型VBANSA的手术治疗方案


VBANSA治疗选择路线图


未来展望:第二代SCC


为了解决第一代SCC的缺点,我们开发了第二代SCC并申请了专利。这个“赫尔辛基夹”在一个叶片上有一个弯曲的尖端,以稳定动脉夹,该夹子的关闭时间可被控制,不需要第二次手术就可以打开。低灌注和高灌注都是可以被控制的。如果结合连续灌注研究,第二代SCC具有可以提供匹配侧支循环和再生过程中随时所需的血流量的可能性。然而,确认这些作用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尚未有患者接受过第二代SCC的治疗。


第二代SCC-“Helsinki Clip”


研究结论


在这个小型病例组中,当治疗时机和动脉瘤解剖结构符合条件时,SCC的使用解决了VBANSAs的自然转归史。SCC的使用可能倾向于使动脉瘤血栓形成和侧枝血管再活化。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更好地完善SCC。


3.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