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7日发布 | 1905阅读
功能-疼痛
功能-颅神经疾患

冗长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罗正祥

南京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介绍:
患者,62岁,男性,系“左侧额面部疼痛10年,加重6月”入院。疼痛主要表现为左侧三叉神经第二、三支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呈发作性针刺刀割样疼痛,每次持续约30秒-5分钟,间歇期无不适,触碰左侧鼻翼或说话、吃饭、洗脸时可诱发疼痛,夜间影响睡眠,口服卡马西平效果不理想。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
神志清楚,精神可,左侧鼻翼旁有典型的“扳机点”,左侧面部感觉及角膜反射未见异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无口角歪斜,悬雍垂居中,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术前MRI检查提示:
椎-基底动脉扩张迂曲症,左侧三叉神经出脑干段受压。


点击观看视频!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 指椎-基底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异常扩张、延长、迂曲,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人群发病率为 0. 2% ~ 4. 4% ,其临床表现以脑缺血、脑神经或脑干受压、脑出血、脑积水等症状为主,以第Ⅴ对及第Ⅶ对脑神经最易受累,而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


VBD 导致三叉神经痛少见,约占所有三叉神经痛的 2. 0% ~ 7. 7%。针对VBD致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因患病率少,多以病例报告或小样本研究的报道。外科治疗方式较多,仍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主。

我们的经验是:

1.由于VBD粗大及韧性大,单纯性减压三叉神经受压局部困难且容易复发。需要对椎基底动脉尾端多处进行垫压,进行“架桥法”减压,以分解其对三叉神经的压力;

2.应对三叉神经全程进行探查减压,将所有压迫区域的血管与三叉神经运用 Teflon 棉片垫隔开,尽量将VBD的血管轻柔地从三叉神经表面推移开。

3.VBD 血管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韧性与脆性增加,活动度有限,牵拉易致斑块脱落或脑干穿刺血管损伤,因此,操作过程须十分仔细,避免血管损伤。

4.VBD 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血管延长扩张加重,加上长期血管搏动因素,易出现减压区域及减压材料移位,而致三叉神经痛复发。所以确保疗效,全程“架桥法血管减压更重要。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3&channelTitle=功能&mpId=729&ocsId=787.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功能”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