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治卒中?这不是谣言,而是真的。
很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家里均有血压计,这个血压计降了血压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呢?
其实可以用它来做远隔缺血适应治疗,这个要从远隔缺血适应说起。
RICA研究最新成果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8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全国84家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RICA研究(长程远隔缺血适应预防症状性颅内粥样硬化性狭窄人群的保护作用)的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 Neurology》(IF 59.935)。
经过六年的研究,通过缜密的方案设计,严格的项目执行,精准的数据分析,该研究为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提供了高级别的医学证据。结果显示,长程远隔缺血适应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使心脑血管疾病降低30%。这是缺血预适应的最新权威证据。
其实早在2020年,为规范远隔缺血适应的临床应用,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国内外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制定了《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主要提出:远隔缺血适应是一种无创性物理治疗技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在多种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显著疗效。
远隔缺血适应的机理
1、远隔缺血适应是什么?
适应现象是生物应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普遍现象。“缺血”对机体是一种刺激,机体会产生相应的适应反应。
远隔缺血适应指: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如肢体等)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激发机体内源性抗缺血损伤保护机制,使得该器官或组织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损伤的适应和耐受,从而预防或减轻“真性”缺血性损伤反应程度。
根据诱导缺血适应所用缺血刺激与拟保护缺血事件之间的时间先后关系,远隔缺血适应分为三种亚型:(1)远隔缺血预适应;(2)远隔缺血期(中)适应;(3)远隔缺血后适应,统称为远隔缺血适应。远隔缺血适应的作用机制,包括:体液调节机制、神经传导调节机制及免疫炎性反应调节机制。
远隔缺血适应脑保护
2、哪些人适用远隔缺血适应?
远隔缺血适应是一种无创性物理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可适应用多种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小血管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烟雾病等,用于合并症多、治疗难度大的高龄脑血管病和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以及辅助支架置入术和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危险因素控制的基础上,联合进行6 ~1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远隔缺血适应治疗。
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论是院前转运、静脉溶栓后,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均可应用远隔缺血适应。只要合适,应尽早启动。
对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前可应用远隔缺血适应连续治疗2周。
烟雾病患者长期应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可改善脑血流灌注,并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
这表明这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适应证较广,尤其适合一些严重的、手术难度较大或不适宜手术的病例。通过适应训练方法,可以提高缺血耐受性,提高抵御卒中风险能力,并提高脑功能。
一图说明远隔缺血适应
远隔缺血适应常用的操作方式并不复杂。
1、治疗具体方法:
利用血压计袖带敷于上肢或下肢,对袖带快速充气加压以阻断肢体动脉血液供应,从而使肢体处于缺血状态,数分钟(通常为5 min)后排气释放袖袋内压力使肢体恢复血液灌注(通常为5 min),如此连续进行3~5个循环。设备上可采用传统水银血压计实施,但最好采用专用自动化治疗设备,以确保远隔缺血适应的标准化、一致性和便捷性。同时建议通过单侧或双侧上肢实施远隔缺血适应。
2、治疗要进行评估,排除禁忌症:
远隔缺血适应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在上肢实施远隔缺血适应时应排除上肢软组织损伤、肢体畸形和血管损伤等情况,并确保患者收缩压不超过200 mmHg,以及避免在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一侧实施远隔缺血适应;在下肢实施远隔缺血适应时,应排除下肢血管病、踝臂指数<0.7、肢体畸形及伴有肢体软组织损伤等状况;对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周血管病和周围神经病病史的患者,应慎重选择下肢实施远隔缺血适应。
3、治疗中不良反应:
整体上这种无创的治疗,非常安全,适合绝大多数人操作。不良作用很少,比如远隔缺血适应可能出现疼痛、麻木、冷感等肢体缺血的不适表现及袖带接触部位局部皮下散在出血点等。
目前看来,远隔缺血适应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小血管病、急性缺血性卒中等患者均可以采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有效地提高脑功能。当然这种方法不仅限于脑保护,还有心脏保护及肝肾保护功能。
参考文献:
1、Chengbei Hou, et al.Chronic remote ischaemic 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the RICA trial):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lancet neurology,2022,10.
2、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临床办公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8(9):585-589.
科普结束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