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发布 | 2526阅读

Xpert Pro支架治疗颈内动脉C1段狭窄

李刚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肖亚平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徐陆冉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达人收藏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71岁,男性。


简要病史

现病史及既往史:2020年6月行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成形术,术中植入一枚9*30mm Wallstent支架。2022年9月复查造影入院。现患者无特殊不适,既往有脑梗死个人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


入院查体

右下肢肌力IV级(既往遗留),余无新发神经系统阳性体征,NIHSS 1分。


影像学检查

术前MR


术后MR


治疗经过





术前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C1段远段重度狭窄

2.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

3.左侧颈动脉闭塞(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4.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 

5.右侧椎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

6.高血压2级很高危 

7.2型糖尿病 

8.脑梗个人史 




手术过程

01

探查所见:患者平卧位,全麻后常规消毒铺巾,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6F动脉鞘,泥鳅导丝导引5F椎动脉导管行右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及三维造影,所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状态,支架贴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右侧颈内动脉C1段远端约90%程度重度狭窄,前向血流缓慢,静脉期回流通畅。


右侧颈内动脉C1远端重度狭窄


术前三维

02

经Stiff导丝外衬5F 115cm Tethys 导管将6F 90cm金属长鞘送至右侧颈总动脉末段支撑;转至工作角度,路图下,Synchro 200cm微导丝外衬2.5mm*20mmCoyote球囊到位,以命名压由近及远依次预扩右侧颈内动脉C1-C2段,复查造影,前向血流速度改善,颅内血流无缺失。


球囊预扩

03

经中间导管沿微导丝送入3mm*40mm Xpert Pro支架到位,定位准确释放,复查造影,支架贴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残余狭窄小于20%,颅内血流流速较前改善,颅内血流无缺损。术毕拔鞘,穿刺点压迫止血,患者安返脑卒中重症监护室。


Xpert Pro支架定位


Xpert Pro支架释放


术后造影



总结



1、对于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以及美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均给出指导建议:预期寿命大于5年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医院(围术期脑卒中、心梗及死亡发生率<3%)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合理的。自2003年以来,许多研究得出上述二者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的结论。其中CAVATAS研究、SAPHIRE研究等发现高选择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较内膜切除术更优越。


2、同时CAVATAS研究等报道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1%至21%不等。这些支架后再狭窄甚至闭塞大多无症状,但不排除继发缺血事件风险。但针对后续血管内治疗标准及手术策略尚存很大争议。


3、聚焦该患者,合并较多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狭窄段位于颈内动脉C1段末端及C2段,狭窄节段偏高,血管走形相对迂曲,普通颈动脉支架系统偏硬,单纯依赖保护伞微导丝输送到位困难。Xpert支架型号广谱丰富,直径从3毫米到8毫米,长度从20毫米到100毫米,且系统兼容性5F或6F导引导管,能覆盖不同管径的病变治疗。该患者术中通过5F中间导管,Xpert支架到位非常容易,释放简单轻松,系统稳定无位移,且径向支撑力良好,使得该患者病变血管得到良好重塑。


术者简介





李刚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副院长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专业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神内专委会脑血管学组组长,主要从事脑血管病急救与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肖亚平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青年委员,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专注于脑血管病诊治,擅长颅颈部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开通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介入手术




徐陆冉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主诊脑血管病-介入方向。擅长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缺血性颅颈部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