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时代 球扩天下
NOVA DES®颅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
指导术者:周相臣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周相臣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青岛医学院。
莱州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神经内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卒中学会副秘书、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余年,神经介入工作7年,精通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静脉溶栓、桥接取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慢性脑血管病的闭塞开通、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等治疗。
主要术者:杨军东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杨军东
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组成员。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12年,神经介入工作6年,2020年于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神经介入。
擅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慢性脑血管病的闭塞开通等手术。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64岁。
主诉:发作性头晕、视物模糊、左下肢无力1个月。
简要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视物模糊、左下肢无力,呈阵发性,每次持续3-5分钟可自行缓解,共发作5次。症状发作时行走不稳,需在家人搀扶下行走,曾在我院住院治疗,住院时完善颈动脉及脑动脉CTA示1、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局部轻度狭窄CT表现。2、符合脑动脉粥样硬化,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局部重度狭窄、次全闭塞,脑基底动脉局部重度狭窄,双侧颈内动脉C4-6段、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部轻度狭窄CT表现。现经药物治疗后病情平稳,为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收入我科。
既往史: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及胃Ca大部切除史。
专科查体:言语清晰,行动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瞳孔正常,对光反射灵敏。
神经系统评分:NIHSS(0分),mRS(0级)。
既往病史影像留存
DWI
重要影像结论:左侧枕叶、右侧小脑半球新发脑梗塞。
重要影像结论:头颅MRA:基底动脉部分信号缺失。
重要影像结论:颈动脉及脑动脉CTA:符合脑动脉粥样硬化,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局部重度狭窄、次全闭塞,脑基底动脉局部重度狭窄。
入院影像检查
重要影像结论:脑血管造影,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0%;基底动脉局限性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0%。
诊断
主要诊断: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基底动脉局限性重度狭窄。
病变部位:右侧椎动脉V4段
远端正常血管直径(mm):3.56
狭窄处最小直径(mm):0.35
病变长度(mm):12
狭窄度(%):90%
病变部位:基底动脉
远端正常血管直径(mm):2.58
狭窄处最小直径(mm):0.3
病变长度(mm):8
狭窄度(%):90%
术前讨论
拟行手术方案:右侧椎动脉V4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及基底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手术指征:患者反复TIA形式起病,此次左侧枕叶、右侧小脑半球新发脑梗死,右侧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0%,且为责任血管。
治疗策略:全身麻醉下在微导丝的辅助下将4.0*15mm赛诺神畅 NOVA DES®颅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右侧椎动脉V4狭窄处;在微导丝辅助下将一3.0*15mm赛诺神畅 Neuro LPS®球囊于基底动脉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成形。
预估可能性的手术并发症:出血、夹层、栓塞、穿支动脉闭塞、支架内再狭窄、急性血栓形成。
术中器械
◆ 操作入路
股动脉穿刺
◆ 造影
造影导丝:150cm泥鳅导丝
造影导管:5F猪尾导管、5F单弯导管
导引导管:6F导引导管
◆ 通过病变
微导丝:Synchro 2
◆ 扩张及植入
球囊:赛诺神畅 Neuro LPS™3.0*15mm
支架:赛诺神畅 NOVA DES®颅内药物洗脱支架4.0*15mm
治疗过程
椎动脉支架释放:4.0*15mm赛诺神畅NOVA DES®颅内药物洗脱支架在微导丝辅助下到达椎动脉狭窄处行球扩并释放。
基底动脉球扩:在微导丝辅助下将3.0*15mm赛诺神畅Neuro LPS™球囊于基底动脉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
球扩后狭窄解除。
术后影像及检查
术后正位。
术后侧位。
手术总结
操作体会:
颅内球扩支架主要适用于血管相对直、短的血管狭窄,赛诺神畅 NOVA DES®颅内药物洗脱支架顺应性及支撑效果均为比较理想选择。但该支架偏硬,血管迂曲明显不易通过。术后进行复查随访,观察再狭窄率与APOLLO支架以及颅内自膨支架进行对比。赛诺神畅 低压球囊Neuro LPS™快速交换球囊,操作简捷,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且推送性及通过性均优秀。
手术技巧:
1. 患者椎动脉血管比较平直,常规应用6F导引导管可以稍微走高,足够作为支撑;
2. 微导丝尽量走远为后面的支架、球囊提供支撑;
3. 支架及球囊过病变时,避免动作粗暴,以免斑块脱落;
4. 释放支架及球扩时尽可能慢一些,避免出现夹层或斑块脱落;
5. 选择合适支架及球囊,避免后扩张及反复扩张。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