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的Maksim Shapiro等对硬脑膜血管系统的解剖及DSA表现进行综述;结果发表于2021年5月的《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Shapiro M, et al. J Neurointerv Surg. 2021 May;13(5):471-477. doi: 10.1136/neurintsurg-2020-016798. Epub 2021 Feb 25.】
研究背景
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正逐渐成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新方式。其中,硬脑膜内血管系统可能与颅内的其它重要血管存在吻合,参与滋养颅神经。在介入栓塞过程中,栓塞剂有可能经危险吻合引起术后脑梗死或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的Maksim Shapiro等对硬脑膜血管系统的解剖及DSA表现进行综述;结果发表于2021年5月的《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杂志。
研究方法
1. 硬脑膜血管解剖学、病理学概论
硬脑膜从外向内可分为三层:骨膜层、脑膜层和边界区层;每层之间都有血管网相互沟通,相应的血管网称为外层、过渡层和内层(图1)。
图2. DSA显示,硬脑膜血管网中的吻合动脉
图3. DYNA-CT显示硬脑膜血管网
图4. 硬膜内层血管网及被膜
图5. 栓塞双侧硬膜回返动脉
图8. 岩部DYNA-CT和DSA中的岩骨支(箭头)、天幕支(球尾箭型)及海绵窦支(箭型)
图10. 脑膜动脉与眼动脉关系的几种分型
2.6 MMA-眼动脉吻合
每个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人都可能存在MMA-眼动脉吻合,比较常见是脑膜泪腺支和脑膜眼支变异,而前者出现几率较高(约5%)。MMA通过Hyrtl孔进入眼眶,供应眶外侧内容物(图11)。后者更少见(<1%),MMA可向整个眶内供血。
2.7 硬膜-软脑膜自发性血管吻合
自发性血管吻合指硬脑膜血管向下方的软脑膜区域的血管吻合,并供应相应的皮质区域;自发性血管吻合可在慢性脑缺血或动静脉瘘中出现。硬脑膜和软脑膜之间如果发生积液,可能不利于血管吻合。
研究结果
作者认为,MMA栓塞的各种手术方式及栓塞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明确。栓塞前应当行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MMA造影,如果MMA造影未见眼部吻合支,则在动脉相对近心端处进行栓塞通常是安全的,但在栓塞过程中,仍需注意观察隐蔽的眼支吻合。此外,作者倾向于使用小颗粒(45-150µm)栓塞剂来增加弥散程度,并使用弹簧圈栓塞主干。而当造影显示MMA与眼动脉有吻合时,应选择微导管超选至吻合的远端血管。如果微导管近端出现栓塞剂反流,可使用颗粒型栓塞剂以尽量减少回流,也可选择弹簧圈进行栓塞。如果微导管能与供血动脉契合稳定,作者更倾向使用液体栓塞剂。此外,为进一步减少栓塞剂返流,也可选择双腔球囊微导管。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MMA的解剖学特征支持MMA栓塞治疗cSDH,但其疗效及失败率仍有待验证。而且最佳的栓塞剂及方式尚未明确,应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解剖学特点选择治疗方案。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将加深对硬膜血管系统的理解并推动介入治疗的发展。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