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8日发布 | 312阅读
看世界名画《暴风雨》想到“中风”和“中风120”

冯周琴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一、

油画《暴风雨》曾引发多种联想


油画《暴风雨》是法国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1837 ~1883)在1880年创作完成的。


画作在沙龙中一经展出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除了被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吸引外,鉴赏者对画作中两位迷人少男少女的身份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联想。


其中的一种联想是:《暴风雨》中人物就是小说《保尔与维吉尼》的男女主人公保尔和维吉尼。


《保尔与维吉尼》是法国作家贝尔纳丹·圣皮埃尔在1788年发表的一部小说。小说的男女主人公是少男少女保尔和维吉尼。



这部作品在当时的法国影响力很大,普及率极广。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毛里求斯岛在圣皮埃尔的文字中犹如仙境一样的存在,吸引着当时及后世众多阅读者不断的去实地探寻。而在画作《暴风雨》中,鉴赏者虽然无法一窥全景,但在暗淡色调中被植被覆盖的群山仿佛契合了小说中的场景,激发了鉴赏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小说开头部分对少年保尔和少女维吉尼的描写中,有一个极其动人的场景与画作描绘的几乎完全一致:有一天我从山上下来,老远看见维吉妮撩起裙子的后裾遮在头上挡雨,正从园子那头往小屋这边跑来。我还以为只有她一个人呢,于是赶上前去照应她。走近一看,原来裙子底下还裹着保尔。只见维吉妮挽着保尔的胳膊,用裙子把保尔遮挡得严严实实,两个孩子因为一起在自己发明的这“雨伞”下躲雨,笑得正开心呢。在被风雨吹刮得圆圆鼓鼓的裙裾下面,见到这两张迷人的小脸蛋儿,我不禁联想到合抱在同一个蛋壳里的勒达的孪生儿女。


非常遗憾的是,小说中青梅竹马的男女主角最终未能相伴终生,他们在与世俗社会的抗争中双双殒命,最终以悲剧收场。极其类似于中国文化中发生在河南省汝南县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

《暴风雨》—中风—中风120


联想可以是无限的。三句话不离本行。


我在欣赏《暴风雨》时则是联想到了汝南县梁祝乡那位发生过脑中风的乡长和发生在人体中的“暴风雨”,发病极速,影响人类生命的各种“中风”。


作为“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特别行动组”的“中风120英雄”,我和朋友们一起天天“中风120”,“中风120” 的宣传,让公众都知道了中风的症状是嘴歪眼斜、半身无力、说话不清。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国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微信图片_20220928181150.jpg

不过,你要是仔细研究一下的话,在医学上还真有很多其他的“中风”是“中风120”所不能包括的。从上到下,还有:

眼中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耳中风(突发性耳聋)
肺中风(肺栓塞)
肝中风(门静脉血栓形成)
肾中风(急性肾梗塞)
肠中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下肢中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当然,按照“中风”的概念,我们也有理由把心肌梗死看成是“心中风”。


而且,好多中风都与心脏有关。是心脏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流远去,堵塞了远端脏器血管,堵塞了哪个脏器的血管,就是那个脏器的“中风”。


这样的话,我们的思路就更加开阔了,从把“中风”只看成是“脑卒中”扩大到任何脏器器官有于血流急性受阻(栓塞、血栓)引起的功能障碍而出现了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者,都是中风。


因此,中风是一类病而不是一种病。脑中风只是中风病的一种,不是中风。


中风120是这样表述的:

1 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2 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切记: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实际上“中风120”所指的中风只是代表了脑中风的一部分,即完全性或部分性前循环梗塞。后循环缺血的眩晕、视物成双、吞咽困难、共济失调都不能包括。而且更包括不了其他脏器的中风。

因此,我们常说的“中风120” 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是非常严谨的科学概念。


不过,在脑中风中,确实是前循环缺血占大多数,“中风120”也确实能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对危害健康很大的脑中风的早期就诊意识,为脑中风的超早期治疗立下了不朽功勋!


因此,“中风120”的理念为中国脑中风急救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心情俱乐部

160内容406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