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55岁,因“阵发性头痛2月余”入院。
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麻木、乏力等不适,外院行头颅MRI及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神志清,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VOU 0.8,视野正常,四肢肌力V°。
MRI增强可见右侧海绵窦区类圆形占位,强化明显;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大动脉瘤。
高分辨率磁共振可见瘤壁明显强化。
术前DS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动脉瘤。
02
术前诊断评估
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动脉瘤。
单纯密网支架植入术。
经右侧桡动脉入路 (260cm 泥鳅导丝+125cm Simon-2+80cm NeuronMAX长鞘同轴技术)。
ꔷ 125cm Simon-2导管
ꔷ 80cm NeuronMAX长鞘
ꔷ 5F 115cm Navien中间导管
ꔷ Phenom27微导管
ꔷ Softtip微导丝
ꔷ Pipeline支架
AA抑制率95%,ADP抑制率86%。
03
手术治疗过程
300cm交换导丝撤出SL-10微导管
Phenom27微导管带至远端
释放Pipeline支架
J形微导丝支架内按摩
04
术后
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
密网支架打开贴壁良好,完全覆盖瘤颈
CT正常,无颅内出血等异常
05
总结和讨论
ꔷ 手术过程总结及手术技巧讨论:
1.经桡动脉入路密网支架植入,需要建立稳定的通路。本例患者经术前B超测量桡动脉直径、Allen实验等评估,适合使用6F系统,而单纯6F导引导管或者中间导管往往难以提供稳定的支撑,故我们使用80cm NeuronMAX长鞘+5F 115cm Navien中间导管。
2.术前造影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与颈总动脉成锐角,故我们采用260cm泥鳅导丝+125cm Simon-2导管+80cm NeuronMAX长鞘同轴技术将NeuronMAX长鞘超选入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端。
3.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瘤体大,我们常规采用瘤内成袢解袢技术、交换技术将Phenom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
4.释放Pipeline密网支架时需进行精准的血管测量、选择合适的支架直径及长度避免支架疝入瘤体内。
5.三段式缓慢释放打开支架、支架完全释放后处理(J形微导丝按摩等)
ꔷ 器械的使用体验及总结:
1.NeuronMAX长鞘是一款大内腔的通路器械,集6F长鞘与8F导引导管优势于一身,为经桡动脉入路密网支架植入提供更稳定支撑。
2.NeuronMAX长鞘具有高到位、强过弯、高顺应等特点,在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具有明显优势。
3.NeuronMAX长鞘远期桡动脉慢性闭塞风险需警惕,术前详细桡动脉B超、Allen试验评估非常重要,有利于减少桡动脉穿刺点相关并发症。
4.期待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行TRA与TFA密网植入的安全性、有效性比较,给临床提供更有力的临床证据。
5.Phenom 27微导管同轴性好、支撑性好、推送密网支架顺畅,对于迂曲血管、大型动脉瘤尤为适合。
ꔷ 手术中遇到的挑战进行讨论:
1.如何经桡动脉入路建立通路?
建议用260cm泥鳅导丝+125cm Simon-2导管同轴技术将NeuronMAX长鞘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端,经桡动脉通路一旦建立失败,可能需要转股动脉入路。
2.Phenom 27微导管如何越过瘤颈超选入流出道远端?
对于大型动脉瘤,常规使用瘤内成袢解袢、交换技术才能将Phenom 27微导管越过瘤颈超选至远端。因此,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对于大型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植入至关重要。
3.密网支架如何避免疝入瘤内、精准释放?
选择好的工作角度、精准的血管测量、合适的支架长度、直径选择、术中三段式释放、推拉结合+系统张力控制、支架释放后处理等能够尽可能避免支架疝入瘤体内,进行密网支架的精准释放。
指导专家
顾宇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副院长
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卫健委脑防委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复合手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脑医汇-神介资讯副主编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术者简介
江汉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博士
从事脑脊髓血管病的造影、介入和显微外科治疗工作,包括脑出血性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和缺血性疾病(烟雾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介入和显微外科手术。长期开展脑血管病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包括烟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Stroke》、《World Neurosurgery》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上海市申康临床科研横向课题一项,作为参与者曾获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