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教授(1922.8-2017.9.3),现代颅脑创伤带头人、军队神经外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创始人、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任所长、我国著名医学泰斗、医学教育家、创伤外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
1960年4月,朱诚教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建了神经外科,当时床位只有6张,医生只有3名。六十多年来,在朱诚教授、张光霁教授和卢亦成教授三位前任主任及现任侯立军主任带领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脑出血外科诊疗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振龙头类”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在朱诚教授百年诞辰之际,特撰此文再述医者先贤技卓以征的开创之旅,再现“姓军为战、走向深蓝”的历史使命必达之路,再呈勇创一流“长征精神”贯彻之途,以史鉴今,以资鼓励后辈,走向新的辉煌。
(特别感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侯立军教授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朱诚教授,江苏省江阴市人,国家一级教授,正军职,博导。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原主任、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原所长,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获得者。
1947年毕业于原国立江苏医学院(今南京医科大学),1949-1992年历任浙江军区直属医院外科主任、军委直属医院(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三〇二医院)外科主任&医教部主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大外科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1993年退居二线,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
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二等奖共15项。1979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任命为硕士生导师,1984年任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1996年获第二军医大学“伯乐奖”。1996年为“211”工程学科和上海市领先学科带头人。2011年,荣获首届Graham Teasdale奖。
2017年9月3日,朱诚教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6岁。
颅脑创伤领域的开拓者
早在解放战争期间的1949年6月,朱诚教授就经组织分配,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浙江军区卫生部,参加了浙东沿海岛屿的解放战争手术队。后任浙江军区直属医院外科主任,负责组织和领导抗美援朝晚期战伤的救治工作。由于长期扎根在部队医院,自然而然涉及很多野战外科处理的内容,所以颅脑创伤逐渐成为朱诚教授的主攻方向。
1957年,朱诚教授调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即海军军医大学),从1960年4月组建上海长征医院的神经外科队伍开始,担任科室主任直至1983年,推动并见证了长征神外的早期蓬勃发展。
在朱诚教授的戮力开创下,颅脑损伤救治很快成为科室的突出特色,形成了一套合理和先进的严重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案,临床救治的死亡率处于国内外最低水平。尤其在进入改革开放后,朱诚教授对重型颅脑创伤救治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与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德馨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朱诚教授主编出版了《野战外科技术手册》《野战外科学》《野战外科参考资料》《重危患者救治手册》《颅脑创伤学》《颅脑损伤》《神经外科手术学》《现代颅脑损伤学》《颅脑创伤救治指南》《实用神经外科学》《手术学大全(神经外科卷)》等多部专著,参与编译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包括《现代战伤外科学》《外科手术学》《交通医学》《创伤弹道学》《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中国军事医学史》《二次大战美军战伤救治经验》《大批伤员处理原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野战外科手册》《亚低温脑保护》《临床医学基础》《胶质瘤》等等。他在国内外杂志上累计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第一、第二作者共105篇。
先生为学,诲人不倦。朱诚教授不仅硕果累累、著作等身,而且为人师表、桃李芬芳。自1979-2000年,朱教授共培养神经外科硕士28人、博士32人、博士后2人。
卢亦成教授是朱诚教授的第一个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据他回忆,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朱诚教授从临床思维、手术操作、文献复习、撰写综述以及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为了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朱教授专门组织科室人员跑到位于大学动物房的实验室帮助他一起做实验,解决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不足,并一起分析实验数据。虽然那时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有时也会遇到实验结果不满意的情况,但最终还是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了所有实验,撰写了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研究生论文答辩。
卢亦成教授(左)和朱诚教授(右)
卢教授毕业后又和老师一起工作,每次查房和病例分析时,朱诚教授也总要反复强调病情观察的重要性,“脑外科患者的病情变化极快,没有细致及时的观察就会失去很多及时救治的机会,甚至会导致生命的丢失。”
迈入新世纪,朱诚教授已经不再参加日常临床工作,但仍时常参加科室的交班、业务学习与查房,了解最新的进展,为学科发展把握方向。2010年,当科室现任主任侯立军教授从哈佛大学学成归国,想将在世界范围内都缺乏深入探索的“颅底创伤”作为的新攻关发展方向时,得到了朱诚教授的大力支持。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理念,在侯立军主任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颅底创伤已经成为了长征医院神经外科的学术高地,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盛赞。
5年前,朱诚教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学生们都感慨地说:“朱教授的长期接触中深深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他心胸宽广、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治学严谨。他在长期担任科主任和带领科室工作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淡薄名利和开拓创新精神,可以说这是他留给我们科室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侯立军教授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朱诚教授在艰苦的条件下组建了我院神经外科,推动并见证了长征神外的早期蓬勃发展。这就是我们的院歌《长征的承诺》中“长征是信仰,长征是爱,铸造出奋进的长征精神”中所歌颂的长征精神,长征的精神凝聚着老一代长征人的心血和汗水,长征的精神更激励着新一代长征人的斗志和拼搏。
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长征神外才能在短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一支在科学研究上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瞄准前沿课题,不断开拓探索和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大胆创新、结构合理、积极进取的学术队伍。
目前,我们长征神外已经发展成为集“军、地”二所于一体,以颅脑创伤为龙头,神经肿瘤、脑血管疾病为牵引,在颅脑创伤、神经系统肿瘤、脑脊髓血管病和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技术应用方面已形成临床特色,临床服务能力、疑难疾病诊治和危重症救治等方面居上海市领先水平,整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临床科研型科室。
科室在颅脑创伤救治成绩卓著,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颅底创伤救治国际先进。国内率先开展了颅脑创伤基础与临床的系列研究,开创了颅底创伤手术治疗新领域,全内镜手术与影像引导技术结合,填补了国内外多项颅底创伤手术治疗空白。脑脊髓显微外科、全内镜颅底外科(颅底创伤、颅底动脉瘤和颅底肿瘤)和脑出血外科治疗国内领先。国内率先开展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脑胶质瘤精准治疗技术国内领先,是最早开展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单位之一。华东地区率先开展了脑、脊髓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工作,在复杂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介入和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形成鲜明特色。颈动脉内膜剥脱和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学科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7余项),获资助基金达1亿3千余万元;近年来学科在医、教、研领域成果显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011)、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四项临床新技术获得上海市认定,引领了学科发展的前沿。
在科室老一辈专家的关怀下,在科室全体同志的努力下,长征神外目前正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示范性神经外科医、教、研中心不断迈进!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分会候任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颅脑创伤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创伤学组组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等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