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都灵大学神经内科Riccardo Russo等人回顾性分析多中心连续入组的应用SVB治疗2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结局、并发症和闭塞率,以评价S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6月《Neuroradiology》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Russo R, et al. Neuroradiology. 2022 Jun 30. doi: 10.1007/s00234-022-03003-x.】
血流导向装置近十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众多临床研究和一些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所证实。由于血流导向装置具有重塑载瘤动脉的特性,其适应症由大型动脉瘤逐渐扩大到小型动脉瘤。材料工艺的改进以及日益简化的输送系统,使得血流导向装置可以用来治疗位于Willis环甚至更远部位的动脉瘤。新一代Silk Vista Baby(SVB)是使用0.017英寸微导管的低剖面血流导向支架(FD),设计用于直径1.5-3.5mm的血管。意大利都灵大学神经内科Riccardo Russo等人回顾性分析多中心连续入组的应用SVB治疗2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结局、并发症和闭塞率,以评价SV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6月《Neuroradiology》线上。
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12个中心使用SVB治疗的远端分支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远端分支动脉瘤定义为位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和小脑动脉上的任何动脉瘤。主要终点为良好的临床结局,即3个月改良分级量表评分(mRS)为0-2;次要终点包括并发症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以及最后一次随访时动脉瘤完全闭塞。
研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5例,随访3个月,其中19例(79.1%)患者临床预后良好(mRS 0-2),3例(12.5%)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2例(8.3%)发生支架内血栓,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血管成形术,无不良临床后果。18例(85.7%)患者在3个月时影像显示完全闭塞。随访期间无再破裂发生(表1)。另外,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FNS)较差、后循环动脉瘤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p=0.005和p=0.02)(表2)。
表1. 基线资料
表2. 不良结局(mRS 3–6)的相关性分析
典型病例
图1. 右侧大脑后动脉瘤采用Silk Vista Baby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减去术前(A)和术后(B)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瘤,用 Silk Vista Baby血流分流支架2.25×15mm治疗。未减影的术后(C,D)图像显示支架的正确位置。
低剖面FD治疗Willis环远端破裂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在无法选择传统弹簧圈栓塞的情况下(如血泡样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新一代低剖面FD可能是一种替代方案。未来仍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