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玫瑰之战》中,有这样的案例,男歌手背叛婚姻,妻子发现后准备离婚,但在离婚当天,男歌手遭遇车祸面临脑死亡,妻子和小三就是否放弃治疗产生分歧,引发观众热议。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因车祸、坠楼导致的脑损伤患者,他们躺在病床上,无法说话、不能动弹、没有知觉。有很多人疑惑,在被诊断为脑死亡后,是否还有存活的可能?还有救治的必要吗?又能活多久呢?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大脑和脑干是人体接收信号和传出命令的“最高指挥官”,一旦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机体的其他器官将无法继续协同工作,患者陷入深度昏迷,无法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自主呼吸和各种脑干反射消失,最终连心跳也会停止。脑死亡一般由脑损伤引起,当被诊断为脑死亡时,其实已经宣判了死亡!
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的认知都有误区,意识里一直把心脏视为维持生命的中心,一般会以呼吸停止、心跳停止作为判定死亡的依据,而忽视了脑死亡的概念。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判定死亡的标准逐渐规范化,201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等制定了《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至此,中国才有了脑死亡判定的行业标准。为了使内容更加科学严谨,在2019年修改完善,推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助力中国脑死亡评估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在以往的影视剧作品中,有很多躺在床上失去知觉,但家属还未放弃救治的角色形象,其实他们不一定都是脑死亡,甚至可能是近脑死亡。按脑死亡的定义,若是脑干发生了结构性的破坏,会直接导致呼吸功能停止,且由于脑干神经遭受伤害后,功能丧失是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呼吸功能停止是无法抗拒的结果,失去氧气的供应后,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也会逐渐丧失功能直致死亡。有些患者在刚被判定为脑死亡后,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还可以通过设备加以维持,给人营造出“没死”的假象。此时的患者就像是那断了线的风筝,虽然还能在天上飘一会,但终究还是会坠落。因此,即使靠着人工设备暂时维持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但只要被判定为脑死亡,其实也已经是死亡了。
脑死亡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
原发性脑损伤
即原发于脑的疾病,例如因坠楼、车祸导致的颅脑外伤,或因脑血管破裂、堵塞引起的脑出血、脑梗死等。
2
继发性脑损伤
即由于身体其他重要脏器受损,例如因溺水、窒息等引起的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
当然,脑死亡有着严格的判定标准,且成人与儿童的判定标准还是不一样的。
成人判定标准
A
先决条件
昏迷原因明确
排除急性中毒、休克等可逆性昏迷
B
临床判定
深昏迷
脑干反射消失
无自主呼吸
C
确认试验
脑电图显示电静息
正中神经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震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在上述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中,A是形成判定的前提,若满足B中的3点和C中的至少2点,才可以判定为脑死亡;若B中缺项或存疑,则需再增加C中一项,并在首次判定6小时后再次判定,复判结果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才可以判定为脑死亡。
儿童判定标准
29天-1岁内婴儿,需要在首次判定24小时后复判,若复判符合标准,则可判定为脑死亡。
1岁-18岁儿童,需要在首次判定12小时后复判,若复判符合标准,则可判定为脑死亡。
小汇有话说
因此,当以后再有人问你关于“在被诊断为脑死亡后,是否还有存活的可能?还有救治的必要吗?又能活多久呢?”类似问题,你可以确信地回答,脑死亡=死亡!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