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0日发布 | 1020阅读
肿瘤

DNA-甲基化辅助脑室下区GBM的分类

龚振宇

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伊萨尔河右岸医院

徐涛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随着对分子亚型特征进一步认识,德国海德堡癌症协会的Sebastian Adeberg等对临床获取的GBM样本,采用DNA甲基化分析法,开展脑室下区GBM新分类法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22年6月的《Acta Neuropathologica》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deberg S, et al. Acta Neuropathol. 2022 Jul;144(1):129-142. doi: 10.1007/s00401-022-02443-2. Epub 2022 Jun 4.


研究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其浸润性生长和抵抗治疗,不可避免地导致治疗失败和预后不良。研究表明,脑室下区(SVZ)部位的GBM预后不良,当前GBM分类主要依赖于MRI成像所获取的影像学数据,但观察者之间的高变异性和缺乏客观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分类的准确性。随着对分子亚型特征进一步认识,德国海德堡癌症协会的Sebastian Adeberg等对临床获取的GBM样本,采用DNA甲基化分析法,开展脑室下区GBM新分类法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22年6月的《Acta Neuropathologica》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海德堡大学医院收治的54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野生型的患者,根据MRI成像所示对脑室下区肿瘤位置进行影像学评估,并结合临床信息分类与匹配,对肿瘤样本做DNA提取和甲基化分析;随后通过TCGA数据库验证和临床结果生存分析法研究,建立基于DNA-甲基化辅助下的脑室下区GBM新分类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展示,成功构建DNA-甲基化辅助下的脑室下区GBM新型分类法(SVZM)。该新型分类法补充当前基于MRI的分类内容,使患者肿瘤分类更准确,可以更精准预测预后;在检测肿瘤起源细胞方面显示,通过DNA-甲基组分析保留表观遗传指标比单一转录组分析更有优势。


在脑室下区的GBM新型分类法中,发现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MAB21L2/LRBA嵌套基因。结合相关研究,这些基因与TGFβ通路活性、免疫失调、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其表观遗传和转录沉默可能与观察到的脑室下区GBM较差预后相关。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基于DNA-甲基化辅助下GBM的SVZM分类法,对脑室下区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作风险分层、预后判断以及研究控制侵袭性肿瘤表型的相关分子机制,均有潜在的价值;有可能成为新的GBM临床特定亚型的标准分类方法。


编译2.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