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发布 | 5963阅读

洪涛教授:内镜经颈切除颈静脉孔及舌下神经管肿瘤

洪涛

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大一附院神经外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洪涛教授在2022全国内镜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中所演讲的《内镜经颈切除颈静脉孔及舌下神经管肿瘤》,以基于微创理念进行创新性解剖学研究,并开展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展开描述,分享了对整个手术过程的技术讲解和经验总结。



一、颈静脉孔区及其病变概述


(一)颈静脉孔区概述

颈静脉孔位于颅底深处,内含复杂神经、血管结构,邻近小脑及脑干。由硬膜分为前内侧的岩部,后外侧的乙状窦部及两者之间的神经部。

(二)病变概述

1、病变类型

以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等为主,也可见脑膜瘤、黑素细胞瘤、 软骨肉瘤、转移瘤等

2、病变分级

Samii分型:将颈静脉孔区肿瘤分四型 

A型:主体位于颅内,可有小部分孔内生长 

B型:主体位于孔内,可有小部分颅内生长 

C型:主体位于颅外,可有小部分孔内或后颅窝生长 

D型:主体呈哑铃型分布于颅外和颅内

image.png

image.png

图来源:RHOTON A J. Jugular foramen[J]. Neurosurgery, 2000,47(3 Suppl): S267-S285


二、现有手术入路及不足


(一)现已发展多种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

image.png


image.png

图仿绘并修改于 CT与MRI断层解剖学袖珍图谱 李新华译


(二)现有入路尚存在许多不足

1、组织创伤大,手术耗时长

• 颞下窝入路大型手术切口

• 开颅手术的组织损伤较大

• ……

2、手术方向与肿瘤生长不同轴

• 非同轴的手术方向降低对长轴生长的肿瘤的切除

3、手术视野不佳

• 显微镜下手术视野不佳

• 深部肿瘤的视野暴露不佳

• ……

4、神经损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差

• 面神经移位引发面瘫

• 外耳道离断影响听力

• 内耳及中耳的手术损伤

• ……


(三)手术理念改变及外科手术技术发展


现阶段外科手术进入微创时代,手术原则理念得到改变,内镜经颈入路符合现有手术理念

创伤小的微创手术

手术操作与肿瘤同轴

良好的光源

可操作性大



三、内镜经颈部入路解剖研究

(一)解剖通道

1、研究周期

研究起于2018年至2022年,历经2届研究生的探索,使用约15例(30侧)的标本进行解剖研究。

image.png

现阶段切口约长5cm,成熟后可缩短

2、解剖层面及区域

image.png

(1)颈外静脉、下颌后静脉、腮腺层面

Landmark: 

STE/SCM:胸锁乳突肌(前缘)

RV/RMV:下颌后静脉(后支+前支)

PG:腮腺

PAV:耳后静脉

EJV:颈外静脉

PLA:颈阔肌(后缘)

ECA:颈外动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浅层重点为在不暴露面神经前提下切除后下方腮腺。


面神经干定位与腮腺部分切除

解剖学测量得出初步结论: 

● 高于下颌角平面约1.5cm的平面与RV前支 的交点与下颌角平面的垂线为前缘 

● 高于下颌角平面2.2cm的平面为上缘 

● 上缘与RV后支交点及RV前支前缘顶点作切 线并设为前上缘 

● 与腮腺后缘及下缘共同围成切除范围

术中因组织弹性等因素,较小的切开可能在牵开后获得更好的暴露,在生长发育良好的成年患者,可视情况适度增加上缘至 2.6cm,前缘至2.0cm(标本解剖平均值),但面神经及静脉的变异较大,清除腮腺时仍需谨慎。需注意此标志依赖静脉定位,不适用于变异的情况,我们现正在探索依靠骨性标志的范围定位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二腹肌、茎突舌骨肌层面

Landmark

DIG:二腹肌(后腹)

SM:茎突舌骨肌

OA:枕动脉

CFV:面总静脉

PAA:耳后动脉

XI:副神经

C1:寰椎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ECA通常位于SM深面,部分标本可见位于浅面,RV可见位于SM深面或浅面


(3)颈动脉鞘、寰椎及颈静脉突层面

①颈内静脉前区---颈动脉鞘区域

Landmark(自前向后): 

ICA:颈内动脉

IX:舌咽神经

X:迷走神经

XII:舌下神经

XI:副神经

JV/IJV:颈内静脉

20220822_170226 00_00_02-00_00_06.gif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70%的副神经于外侧跨越颈内静脉下降


②颈内静脉后区---寰椎横突区域

Landmark:

RCL:头外侧直肌

VVP:椎静脉丛

20220822_170252 00_00_02-00_00_09.gif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③颈内静脉后区---颈静脉突区域

Landmark: 

LCV:外侧髁静脉

VP:椎静脉 

PCV/PCEV:髁后导静脉 

JP:颈静脉突 

VA:椎动脉 

Lateral mass:侧块(C1)

20220822_170506 00_00_02-00_00_05~1.gif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Landmark: 

JB:颈静脉球 

SS:乙状窦 

HC:舌下神经管 

ACV:前髁静脉

20220822_170535 00_00_03-00_00_11.gif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4)颅内延髓及小脑层面

20220822_170614 00_00_02-00_00_05~1.gif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CT-小脑扁桃体;MO-延髓;SS-乙状窦;JB-颈静脉球;PICA-小脑后下动脉VA-椎动脉;CH-小脑半球


(二)经切口至颅内步骤动画总览

20220822_173803 00_00_10-00_00_48.gif

(三)入路暴露范围


1、基本入路

颅外:可到达颈动脉鞘,切除咽旁间隙的肿瘤 

颅内:到达延髓侧面,小脑腹侧下方(小脑扁桃体) ,角度镜下最大可暴露至桥小脑角、延髓前外侧沟或第1颈神经等

共可实现对颈静脉孔的前方、侧方、后方及内侧暴露 

image.png

2、拓展入路 

如在肿瘤侵袭颅底形成骨通道时,可实现更大范围的颅内暴露

3、已发表相关文章

image.png


四、临床应用


(一)临床应用与手术体位

1、手术病例

2020-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学提示为颈静脉孔区肿瘤的4名患者。

2、手术体位

手术时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向健侧旋转约50-55°,头颈部下垂10- 20°,以抬高下颌骨并充分暴露颈部即可,并使用头架固定。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二)术前/后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术中控制、术后治疗

1、术前/术后 影像学检查评估

• 头颅MRI平扫+增强、薄扫及T1增强、头颅 MRA+MRV、头颅CT

• MRI、MRA与MRV检查下方均延长至C3下缘水平 

• 融合MRI、MRA、MRV、CT进行导航三维重建,判断是否可以实现同轴手术

2、术前/术后 神经系统评估

• 使用神经查体标准对CN.VII、CN.IX-XII评估

• 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 

• 使用House-Brackmann 分级评估面瘫程度

3、手术措施及设备

• 手术时对喉返神经(CN.X)、CN.VII、CN.XI-XII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行术中多普勒血流探测,术中神经导航等,使用气动臂进行神经内镜固定术中行病理,术后常规颅底重建 

4、术后 常规治疗及随访 

• 常规插鼻胃管及带气管插管返回NICU监测

• 术后半月、1月、3月、半年、1年(后每隔1年)随访,并采用相同的神经系统评估及影像学检查


(三)4例患者肿瘤类型与术前神经受累情况

image.png

1、病例分享①

● 基本情况:27岁青年女性,起病缓慢,病程长

● 主诉:颈静脉孔肿瘤术后4月,复发1月

● 既往史:既往外伤致左眼瞳孔散大

●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额纹消失,嘴角向左侧偏移,右侧眼睑闭 合不全,吞咽呛咳

● 诊断:(右侧)颈静脉孔粘液软骨瘤,Samii D级,5.0×3.2×6.0cm

image.png

11.gif

image.png

image.png

● 术后随访7月

● 短暂性伸舌左偏,舌肌萎缩,3月后恢复

● 吞咽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提升至2级

● 无新发长期神经功能损伤

● 无其他并发症

image.png

image.png

2、病例分享②

● 基本情况:55岁中年男性,起病缓慢,病程长

● 主诉:头晕发现桥小脑脚占位半年余

● 既往史:既往体健

●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声音略嘶哑,咽反射稍有减退,伸舌左偏,左侧舌肌萎缩

● 诊断:(左侧)颈静脉孔及舌下神经管占位,Samii D级,3.2×2.5×4.0cm

image.png

12~4.gif

image.png

image.png

● 术后随访8月

● 咽反射恢复

● 舌肌萎缩无加重

● 未见新发长期神经功能损伤

● 未见其他并发症

image.png

image.png

3、病例分享③

● 基本情况:52岁中年女性,起病缓慢,病程长

● 主诉:左侧听瘤术后11年,左枕部头痛1周余

● 既往史:既往2008年外院行“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病理提示神经鞘瘤

●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面部肌肉运动正常,吞咽及咽反射正常,舌肌运动正常

● 诊断:(左侧)颈静脉孔及桥小脑角占位,Samii D级,3.3×2.5×3.8cm

image.png

image.png

● 术后随访18月 

● 未见肿瘤复发 

● 术后无新发长期神经功能障碍

image.png

image.png


(四)临床应用总结

image.png

W:洼田饮水试验;H:House-Brackmann分级;*:首次术后遗留症状;VII:面瘫或舌前味觉下降;IX:咽反射减退或舌后味觉下降;X:声音嘶哑;IX,X:吞咽障碍;XI:耸肩乏力或双肩不等高;XII:舌肌萎缩或伸舌歪斜


五、经颈部入路探讨

(一)肿瘤与颈动脉鞘关系

image.png


(二)肿瘤与蛛网膜下腔的关系

image.png

经颈部入路是自下而上的手术方式,从颈静脉孔的下方进行操作。

以神经鞘瘤为例:

● 若肿瘤起源于神经脑池段,经蛛网膜下腔向外突破生长,例如A型,手术易造成脑脊液漏

● 若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外并向外生长,例如B、C、D型及舌下神经管内肿瘤,经颈入路手术可实现蛛网膜外切除,脑脊液漏概率低

术前判断肿瘤起源有利于决定手术策略。


(三)经颈入路手术优势

1、手术切口小,微创手术,患者反应轻,手术时间相对缩短

2、手术对于非肿瘤粘连的颅神经影响小

3、术中易进行颅底重建,蛛网膜外手术不引发或较少发生脑脊液漏

4、感染率低(本研究均无颅内感染),手术时长及术后住院周期短

5、手术方向与肿瘤生长长轴平行

image.png
image.png

同轴线操作有利于对肿瘤的最大化切除

6、顺肿瘤通道切除深部肿瘤

● 肿瘤侵蚀颅底骨质并形成肿瘤通道时,可顺其进入颅内,在内镜的深度优势下,扩大手术可切除范围

● 必要时也可以扩大骨窗,增加暴露

image.png

7、手术策略具有可拓展性

经颈入路具有手术的拓展性,可根据影像及术中情况,个体化决定手术策略。

image.png

(四)局限

1、不适用于纯A型,或蛛网膜下腔起源的肿瘤

2、神经外科医师对颈部解剖不熟悉

3、需注意对神经、结构的解剖识别

4、术中需注意ICA/JV,颅神经的保护

5、颈部及颈静脉孔具有解剖变异性

6、病变广泛侵蚀颅底的情况下,需注意寰枕关节稳定性


讲解视频


作者简介

洪涛 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二级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神经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委会下丘脑垂体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会常委

参与编写10余项中国专家共识

c327f5286b504f452f1a1d5f8d6c1d5f_0K63JlFGrMAAAAAElFTkSuQmCC.png

点击进入科室主页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