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将“奥卡姆剃刀原理”
用在神经病学的学习上,将复杂变为简单
──从胸肌反射所想到的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冯周琴
一、从胸肌反射说起
艳艳医生为一名主诉说话不淸3个月的女性病人做肌电图检查。
这位患者是我在某医院会诊时遇到的。我详细为病人做过神经系统检查,除发现她右侧舌肌轻度萎缩外,没有任何阳性体征。我怀疑这位患者是运动神经元病,是进行性延髓麻痹或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特殊亚型孤立性球部表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只是在疾病早期,她的体征并不明显。实际上,任何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症状都是不典型的。随着病程进展,才逐渐出现典型体征。
艳艳医生在对患者重新查体时提到了“胸肌反射”。
胸肌反射?这在我平时的神经系统检查中还没有用过。教科书甚至是神经系统检查专著中也没有介绍过。我得看看胸肌反射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我以胸肌反射为关键词,在搜索到的资料中发现一个PPT“神经系统反射检查”。在这个PPT中找到了胸肌反射。它的位置被排列在“其它上肢深反射” 中。
具体的检查方法是:患者手臂处于外展和内收的中间位。检查者手指置于患者胸大肌肌腱上,尽量接近其在肱骨大结节嵴上的附着处,轻叩检查者手指,引起患者手臂以肩关节为轴内收并轻度内旋。在正常人,胸肌反射时的肌肉收缩可触及但通常看不见。在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胸肌反射亢进提示C2~3或C3~4水平的脊髓压迫。胸肌反射由胸内侧和胸外侧神经(胸前神经)传导(C5~T1)。
而在中国知网,当我在搜索框里输入“胸肌反射”时,仅找到一篇有关胸肌反射的研究《胸肌腱反射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初步研究》,结论是胸肌腱反射反射中枢长,相应肌肉和支配神经靠躯干,具有不易被掩盖的解剖基础,推测可作为颈段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体征。
我又学到一招,在诊断颈椎病性脊髓病时,又增加了可以使用的神经系统体征。当然,对于判断运动神经元病,它可能也是一个有用的体征。
二、这个讲神经系统反射检查的PPT真够繁琐的
这个PPT虽然让我了解了什么是胸肌反射和它的用处,但却将各种神经反射讲得异乎寻常的全面和复杂。洋洋洒洒69张PPT,简直是反射检查大全,甚至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这真是难为作者和学生们了。
我在惊叹作者的智慧和耐心的同时,也感到这个PPT实在是太复杂了。
把反射分为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选择几个代表性强的也就罢了。还在此之外另列两项:躯干部反射和脑干反射。每一种反射又都罗列那么多,简直是繁琐哲学!
比如上肢的腱反射,能记住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就可以了,但PPT却告诉我们13个反射,它们是:
下肢的深反射,只要能够记住膝反射和踝反射也就够了,PPT却告诉我们10个,它们是:
至于病理反射,除了我们常用的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Schaffer征也就算了,还列出了Bing征等另外9个次要的伸趾征,作为在皮质脊髓束受损时可引出𧿹趾背屈的替代方法。
实际上,在非常明显的锥体束病变时,当你刺激足部的任何部位时,几乎都能诱发出𧿹趾背屈的反应。有时我会开玩笑地给学生们讲,看看足部的哪一个部位,能引出𧿹趾背屈,人家还没有命名的,你就叫它张氏征、王氏征什么的。哈哈。
不过,当你看到这篇资料时,就不敢再有痴心妄想了:我们的老师们早就把足部能够占领的地方给占领,并早已用他们的名字命名过了,哪容我等插足?
还有,如图1,屈肌组病理反射,能记住一个Rossolimo征就可以了,但PPT一写就是20个,20个啊!要是都能记住,得凋亡多少个海马细胞啊!而且,即使全部都记住,能有什么用呢?
三、删繁就简,我们不需要记住那么多
实际上,各种反射的检查,为的是帮助临床医生判定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我们只要记住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这五个深反射,记住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这四个浅反射,记住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Rossolimo征这四个病理反射就已经够用了,不一定要记住那些花里胡哨的许多东西。
尤其是在CT、MRI和DSA时代,反射检查的主要作用是区别中枢或是周围神经损伤,大致判断病变的位置。用以上的那些反射就已经足够了。何必再劳神去记住那么多无用的东西?
四、拿起奥卡姆剃刀,向复杂而且没有用的东西说不
在阅读DavidA.Greenberg等所著《临床神经病学》时,我曾学习到一个哲学命题“奥卡姆剃刀原理”(图2)。
奥卡姆剃刀原理,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其主要论点是“如无必要,无增实体”。意思是说要尽量把复杂的事物简洁化。正如在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的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奥卡姆剃刀原理是一种思维方法,类似于中华道家哲学的“大道至简”: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神经反射的检查完全可以删繁就简。比如深反射,能够记住五大反射,并且做得熟练,就已经足够,用不着去死记硬背上肢的13个深反射和下肢的10个深反射。
当然了,如果你为了炫耀一下自己,像孔乙己那样标榜一下回字的四种写法时,那就另当别论了。
五、神经病学的其他方面也可以简化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神经内科临床医生每天、每时、对每位病人都要做的事情。需要临床医生熟悉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机制等等,是相当复杂的知识体系。但这些也绝不是没有窍门,也不是不能做任何简化的。
比如,我们在学习脊髓的解剖时,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大大小小已经确认的传导束就有15个(图3)。但实际上对于定位诊断只有下行的运动通路、上行的脊髓丘脑侧束和后索是有重要意义的(图4)。其它的传导束对定位诊断没有实际意义,也根本不需要完全记住它们。
一、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下面是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或推论: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二、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附:破窗理论等“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三、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四、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五、“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六、彼得原理
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Laurence.J.Peter),1917年牛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人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彼得原理”扮演的正是那样一面镜子。
七、零和游戏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翰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零和游戏。
八、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
九、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十、水桶定律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水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有些人也许不知道水桶定律,但都知道“一票否决”,这是中国的“水桶”,有了它你便矢口道水桶定律是多么重要。
十一、蘑菇管理原理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十二、钱的问题
当某人告诉你:“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
十三、奥卡姆剃刀定律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然而,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载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丰富、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往
期
精
彩
作者:冯周琴
扫码查看冯主任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