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6日发布 | 452阅读

Nat Neurosci︱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杏仁核和前扣带回神经免疫和突触相关通路下调



撰文︱Tong

责编︱王思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高度可遗传的严重精神疾病,其遗传性约高达80%[1]。精神病学基因组学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了31个全基因组上显著的位点及850个潜在位点[2]。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鉴别出的变异主要是常见位点,这只能解释一小部分基因对BD的影响,且这些基因增加BD风险的机制也尚不清楚


202237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Thomas M. Hyde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mygdala and anterior cingulate transcriptomes from individuals with bipolar disorder reveal downregulated neuroimmune and synaptic pathways”的文章,通过人类BD样本进行RNA-seq的一系列转录组学分析,发现BD患者神经免疫和突触信号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下调,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证据基础[3]



研究者们共收集了295个个体(实验组138个,对照组157个)的前扣带皮层(sACC)和杏仁核样本共511份,进行对两个大脑区域的研究,其中前扣带皮层样本268份,杏仁核样本243份。


首先,作者测试了BD患者和神经正常对照者在两个大脑区域的基因、转录本、外显子和连接表达特征方面的差异。有962个基因表现出在两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图1a,其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占86.8%,其余的为长链非编码RNAIncRNA)(6%)和其他非编码序列,但只有少数差异基因(41个)在sACC和杏仁核中均表达(图1a-b)


1 BD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情况

(图源:Zandi, et al., Nat Neurosci, 2022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生物学意义,研究者们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研究这些基因与BD之间的关系。其中由579个基因组成的模块与BD显著相关,其基因总体呈下调趋势(图2a,该模块中包含小胶质细胞特异性基因(如P2RY12)的富集,GO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块在许多免疫和炎症相关的通路中富集(图2b。该模块中也包含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基因(如A2MTREM2CTSBPLCG2)、及与NF-κB相关的基因(CD4IKBKBCX3CR1PYCARDNFKBIDSYKBLNKTNFAIP8L2(图2c。另一个与BD相关的模块由224个基因组成,且其在BD中呈下调趋势,GO分析显示该模块的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突触相关的通路(图2d-f


差异基因WGCNA分析结果

 (图源:Zandi, et al.Nat Neurosci, 2022


BD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转录组学差异可能与疾病的病因或者后果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可能导致BD发生的机制,研究者们对先前GWASs相关的BD基因位点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分析,包括顺式表达QTLcis eQTL )或剪接QTLsQTL)。与转录组学差异表达分析相似,sACC比杏仁核中有更多的显著QTL,但在两个脑区有很大的重叠。在881GWAS基因座中,有172个基因座(33.2%)至少在一个脑区存在显著的cis eQTLsQTL,其中全基因组显著基因座有16个(51.6%),提示基因座有156个(32.0%)。表1显示了16个基因组重要位点涉及的9个单基因的结果。其中有两个基因SCN2AGRIN2A与突触膜通道相关。


1 GWAS显著基因座的cis eQTLFDR < 1%

 (表源:Zandi, et al.Nat Neurosci, 2022


基因SCN2A目前包含18个带有注释的转录本亚型,其中9个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图3a,该位点的主要SNP位点的替代等位基因rs17183814[G:A]是一种误义编码变异,即R19K0变异导致正常SCN2A蛋白第19位的精氨酸被赖氨酸取代,该变异与BD风险的降低有关。另一个基因GRIN2A在基因组数据库中有15个转录本突变体,其中有7个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图3b,这些转录本突变体与其正常转录本的第11外显子的表达减少有关。


具有显著eQTLsQTLSNP位点和伴随SNP特征的基因可视化图

 (图源:Zandi, et al.Nat Neurosci, 2022


最后研究者们通过转录组关联研究分析(TWAS)评估了基因表达水平是否与BD相关联。在13822个基因中,研究者们确定了247个基因(其中sACC155个,杏仁核125个)与BD障碍显著相关(FDR < 5%(图4


4 ACC与杏仁核基因TWAS结果散点图

  (图源:Zandi, et al.Nat Neurosci, 2022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总之,这项工作建立了一个最大的双相情感障碍(BD)相关的人类脑样本库,通过对大样本中差异基因的分析以及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全面探索了BD患者转录组学的变化,这对后续进一步阐明BD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对这些基因的转录组变化导致患BD的风险有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为BD治疗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本项工作也只停留在了对数据的分析阶段,研究者们并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如他们找到的差异基因中存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的基因,小胶质细胞在BD的发生和发展中具体起怎样的作用呢?NF-κB信号通路又具体是如何参与到BD中呢?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Craddock N, Sklar P. Genetics of bipolar disorder [J]. The Lancet, 2013, 381(9878): 1654-62.

[2]Stahl E A, Breen G, Forstner A J,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30 loci associated with bipolar disorder [J]. Nature Genetics, 2019, 51(5): 793-803.

[3]Zandi P P, Jaffe A E, Goes F S, et al. Amygdala and anterior cingulate transcriptomes from individuals with bipolar disorder reveal downregulated neuroimmune and synaptic pathways [J]. Nat Neurosci, 2022, 25(3): 381-9.


制版王思珍


本文完

在招岗位

2022 RECRUIT /

招募编译团队及审稿团队


位职责:撰写、审阅神经科学各领域的文献导读、领域速报。

岗位要求:神经科学领域四年级以上的博士生、博士后以及青年科研工作者。


AiBrain作者团队由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及已成立实验室的PI们组成;加入AiBrain,可以体验专业的投审稿系统、高效温馨的团队合作、丰富的文章栏目,以及有竞争力的丰厚报酬;能力突出者可以作为领域/栏目负责人,并配有岗位津贴


欢迎有意者投递简历及个人作品!

微信号:AiBrainzhushou

邮箱:ai_brain@163.com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