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1日发布 | 3618阅读

学习幕下小脑上入路(上)

余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神经外科众多手术入路中,幕下小脑上入路格外引人关注,自创立后的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入路持续受到研究、创新、改进与发展。


在1913年,德国神经外科医生Krause创造性的使用幕下小脑上入路,首次成功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如今,幕下小脑上入路及相关演变、扩展入路,已成为切除松果体区病变最为重要的手术入路之一,并且日益广泛应用在颞叶内侧、丘脑枕、中脑、小脑幕切迹区等部位病变的手术切除,显示了这一入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适应性。

一 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历史回顾

在上个世纪初期,松果体区肿瘤切除被认为是最为危险的手术之一(Pineal tumors are perhaps the most dangerous of all intracranial tumors to attack surgically.—Walter E. Dandy ,1945),这与人们长期以来缺乏对松果体的正确认识有关。


松果体源自拉丁语,指的是腺体的形状,因为它悬挂在第三脑室的后顶部。在17世纪,笛卡尔Rene´Descartes)对松果体进行独特描述:“灵魂所在”the seat of man’s soul),松果体被长期认为是灵魂与身体之间的中介。直到194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哺乳动物的松果体被证实具有神经分泌细胞,称为松果体细胞。


A,笛卡尔肖像。

B,笛卡尔关于灵魂对身体的控制以及灵魂位于松果体区图示。笛卡尔是文艺复兴后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1662年他去世后才出版的《De homine》一书中,他提出了解决身心问题的方法。


1913年,德国外科医师费多尔·克劳斯(Fedor Krause(1857-1937)年行松果体肿瘤切除,首次获得成功。该操作在坐姿下进行,使用了幕下小脑上入路。


左黑白图:Fedor Krause教授肖像。

右A、B、C彩图:Krause教授的皮肌瓣技术。Krause是这种技术的坚定倡导者,骨瓣连同皮肤、肌肉一起翻开。Krause进行了单侧开颅手术以暴露小脑(A和B)。显露肿瘤后(C),Krause通过用食指将肿瘤扣出来将其切除。(Krause F. Surgery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s.Haubold H, Thorek M, Trans. New York: Rebman Co.; 19-1912. Courtesy James Tait Goodrich, MD, PhD)。


沃特·丹迪(Water E. Dandy)在1915年发表了他在松果体区域手术方面的经验。他尝试了犬的松果体区域手术,他所手术的全部12只狗均无幸存。在1921年,丹迪(Dandy)使用顶枕经胼胝体入路,发表了3例患者的病例报告,没有患者存活超过1年


Dandy教授显露松果体区域的方法发表于1921年,显示了顶枕头皮切口,硬膜瓣(A),切开胼胝体(B)显露肿瘤,在肿瘤切除后(C)可以看见三脑室和深部脑静脉。(Dandy WE. An oper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pineal tumors .Surg Gynecol Obstet 1921;33:113–9.)。


范瓦格宁(Van Wagenen)于1931年经扩张的右侧脑室行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病情稳定。


Van Wagenen入路:经右侧扩张的侧脑室显露松果体区病变。(Van Wagenen WP.A surgical approach for the removal of certain pineal tumors. Surg Gynecol Obstetr 53: 216–220, 1931.)。


Poppen教授于1966年描述了枕下经天幕到达松果体区域的手术入路,这种手术入路以他的名字命名Poppen入路的学习和应用


Poppen入路:皮肤切口、骨瓣、脑室穿刺和硬膜瓣的翻开。(Poppen JL. The Right Occipital Approach to a Pinealoma.JNS 1966 Dec;25(6):706-10.)。


松果体区肿瘤经典的四种手术入路,分别以四位开创先驱者名字命名


A. Krause:Infratentorial Supracerebellar Approach

幕下小脑上入路

B. Poppen: Occipital Transtentorial Approach

枕部经小脑幕入路

C. Dandy: Transcallosal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半球间裂经胼胝体入路

D. Wagenen: Transcortical Transventricular Approach 

经皮层扩展脑室入路

(E. Posterior subtemporal approaches) 颞下后入路


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考虑肿瘤的扩展方向、与大脑大静脉及小脑幕的位置关系等因素相关。


大脑大静脉被肿瘤推移至上方(A)、下方(B)或侧方(C)

二 手术体位

学院派的佟小光教授十分强调神经外科手术体位的重要性。我在环湖医院学习期间,见证了佟教授为每一例手术都亲自摆放体位(头位),这让我在今后阅读文献中对体位的描述尤为关注。


幕下小脑上入路相较与其他入路,手术体位更加多样,要求也更为严苛,以下选择几个经典体位做一简单介绍。


1 协和飞机体位 Concode Position

阅读文献中提到的“Concode position”,我一时不太理解,后来百度查了图片才明白,患者摆放的体味好似协和飞机(超音速飞机,现已停产)。



最开始(1983年)描述协和飞机体位的是日本教授Kobayashi,术者站在患者的躯干左侧进行手术,抬高患者躯干,曲下颌,头偏侧向病灶对侧。


外科医生和患者体位的关系。患者俯卧位,置于手术床左侧缘,左肩略微突出床头边缘。头部高于心脏水平("协和飞机姿态"),并向右偏斜。外科医生坐在病人的左侧。


这种手术体位的名称和摆放方式都很特别,但似乎并未流行起来,我也未在手术中尝试过,对其优劣没有具体认识。


2002年,同样是日本教授Kyoshima对协和飞机位做了改良,把术者站立那一侧患者手臂下垂,减少肩膀对术区的影响,把这一入路称为:手臂下垂式协和体位(Arm-down Concode Position)。


左图:最初描述的协和式飞机体位。患者的头部屈曲,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而外科医生坐在患者的左侧,从患者的左肩后面手术。

右图:患者头屈位固定时,重要的是下颌屈曲而非颈部屈曲When the patients head is xed in exion, it is important to position the head with the chin down (upper), not with the neck down (lower) 


手臂下垂式协和式飞机体位。患者的左臂下垂位于手术床的头端,肘部屈曲由扶手支撑。请注意,患者的左肩低于右肩,因此对外科医生视野的干扰较小。


对这种体位感兴趣的当然不止我一个人,土耳其的医生Gulsen2010年还写了一篇协和飞机位如何上三点头钉的文章,图片描述十分详细。


上图:平躺时三钉头夹手柄与地板之间的角度为140度(A)。翻转为俯卧位时,三钉头夹手柄与地板之间的角度为95度(B)。

下图:患者位于协和飞机体位时,下颌和胸部之间的距离为三横指(A)。患者肩膀平齐手术床头的边缘(BC)。白色箭头显示手术床的前缘。1:三钉头夹的手柄。2:用于固定的三钉头夹的底座单元。


2 直立坐位 Steeper Sitting Position

幕下小脑上入路最为流行的入路还是坐位,2010Juha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们72例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切除经验,均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坐位手术。华山医院的毛颖院长和陈亮教授专门为这篇文章写了评述。


左图:直立坐位时患者的背部抬升至约90度,以提供更佳的手术通道。

右图:小脑幕近乎水平。


Juha教授把这种坐位称为直立坐位,目的是通过摆放体位,使小脑幕接近水平位置。这种体位与切除听神经瘤时采用的坐位有明显不同。


宣武医院梁建涛教授 切除听神经鞘瘤时采用的半坐位(图片来源于网络)


3 反式经蝶入路Reverse Trans-sphenoidal position 

Fukushima教授对侧卧位有着十分详尽的描述并命名为Fukushima侧卧位。



应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Fukushima教授(2001年)把改良的四分之三俯侧卧位称为反式经蝶体位 Reverse Trans-sphenoidal position。入路的要点是躯干抬高30度,四分之三俯,左臂超出手术床顶部位于床的下方,肩部外展90◦,肘部屈曲90◦;右臂适度伸展,前伸展45◦,外展45◦支撑在手臂板上。


这个位置类似于四分之三侧俯卧位。关键细节包括:(1)右肩旋转至四分之三俯卧(2)头部旋转几乎完全俯卧,颈部前屈;(3)躯干向上抬高30◦;(4)左臂超出手术床头及下方,肩部外展90◦,肘屈90◦;(5)右臂适度伸展,前伸45◦,外展45◦支撑在手臂板上。(This position is similar to the Three-quarter Lateral Prone position. Critical positioning details include: (1) Right shoulder rotated three-quarters prone; (2) Head rotated nearly completely prone with anterior neck flexion; (3) Torso up 30 ◦ ; (4) Left arm beyond the top of and below the table with 90◦  of shoulder abduction and 90 ◦ of elbow flexion; (5) Right arm moderately stretched with 45 ◦ of anterior extension and 45 ◦ lateral abduction supported on an arm board.


以上三种手术入路分别是传统俯卧位、半座位、侧俯卧位的改进,目的在于:1 尽量避免患者肩膀的阻挡,手术区域有更好的显露,2术者更为舒适的操作姿势,3更好的利用重力作用降低颅内静脉压,使小脑自然下垂,扩大手术通道。4 更为平坦和便捷的手术路径。


手术体位(头位)的重要性,会随着对手术理解的加深,有愈发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Choudhry O,et al. On the Surgery of the Seat of the Soul: The Pineal Gland and the History of Its Surgical Approaches. Neurosurg Clin N Am 22 (2011) 321–333.

2 Sharma M,et al. James L. Poppen and Surgery of the “Seat of the Soul”: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World Neurysurgery,2014.

3 Michael L J ,Apuzzo.The human cerebrum and the reinvention of neurosurgery.[J].Neurosurgery,2007,61(1Suppl):1.

4 Yamamoto I. Pineal region tumor: surgical anatomy and approach.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54: 263–275, 2001.

5 Fukushima T,et al. Surgical approaches to pineal region tumors.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54: 287–299, 2001.

 Poppen JL. The Right Occipital Approach to a Pinealoma.JNS 1966 Dec;25(6):706-10.

7  Gulsen S,et al. Placement of Three-Pin Head Holders in the Concorde Position. Turkish Neurosurgery 2010, Vol: 20, No: 2, 136-141.

8 Kobayashi,et al. Infratentorial approach to the pineal region in the prone position: Concorde position.JNS 58:141-143, 1983.

9  Kyoshima. Arm-Down Concorde Position Technical Note.Surg Neurol 2002;57:443–6.

10 Juha,et al. Sitting Position for Removal of Pineal Region Lesions: The Helsinki Experience.World Neurosurgery,2010.


学习幕下小脑上入路(下)

更多精彩请继续


本文转发自公众号:余良的神外小站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