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发布 | 397阅读

【TOP10】6月功能神外“病例文章”精彩展示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脑医汇汇总了6月发表的功能神外领域中点赞收藏总数前10的精彩文章、病例,供广大同道阅读、交流。


TOP 1

db5792d7f2dbf65f483182d905fad812.jpeg

视神经管减压术-视频详解---我的手术学习笔记系列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张建富

点击进入个人主页


视神经管减压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方法。其中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endoscopic transnasal optic canal decompression,ETOCD)因具有手术径路直接、减压充分、操作微创等优越性,受到鼻科、眼科和神经外科的青睐。


TOP 2

797e1ecd77860213117dfd2883e4d4a2.png

一例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术式选择思考——术前阅片的重要性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谢春成 胡力

点击进入谢春成个人主页


点击进入胡力个人主页


1、病人女性,52岁,右侧颜面阵发性疼痛6-7年,有明确的扳机点,口服卡马西平有效,诊断为右侧典型TN,按照计划准备行MVD手术,住院行三叉神经加细扫描。

2、头部MRI回报:左侧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密切,右侧不密切。——这与右侧疼痛不符。

3、仔细阅片发现右侧麦氏囊入口处有骨性隆起且将三叉神经成角顶起,三叉神经有紧张感。


TOP 3

50d5dd1014c5180bcbb449b8f16cb53e.jpg

鄢克坤主任医师团队|再谈“自发性低颅压头痛”的硬膜外靶向血贴治疗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鄢克坤

点击进入个人主页


患者因“自发性双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收入功能神经外科,经过仔细全面检查,考虑诊断为“自发性低颅压头痛”并经MRI全脊柱水成像确定原因为寰枢椎之间有一处硬膜窦道,遂采用了精准微创的方法行C臂定位下硬脑膜漏口硬膜外血贴治疗术。术前患者一直卧床半月,术后第二天患者既症状明显改善下床活动,后患者治愈出院,未遗留神经并发症。2周后经MRI复查漏口已消失。


TOP 4

f3dd47192ccccdb92eac4326daff0469.png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病例分享:机器人辅助下脑干血肿穿刺手术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杨孔宾 张显强 刘张

点击进入杨孔宾个人主页


点击进入张显强个人主页


点击进入刘张个人主


患者,女,62岁,因“意识障碍2小时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前被邻居发现昏迷在地,呼叫无反应,无发热、呕吐、口吐白沫、肢体抽搐以及二便失禁等,入我院急诊时,血压极高,达232/120mmHg,血氧饱和下降,头颅CT示: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

专科情况:神志深昏迷,GCS评分E1V1M2(4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迟钝。


TOP 5

20220621190532_0ht11wfaf8.png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2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 王毅 耿德勤 刘春风

点击进入王毅个人主页


在我国,中医药治疗在脑血管病的各个时期均常使用,其对帕金森综合征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在VaP中西医结合方面的诊断和治疗,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成立专家组,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临床研究结果,制定了本共识,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TOP 6

ca4832b7b09b404bab4a382426cd914c.jpg

一例架桥加悬吊法微血管减压椎动脉为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病例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温良

点击进入个人主页


患者,男性,46岁,因“右侧面肌痉挛5年”就诊。查体右侧可见典型的面肌痉挛表现。当地医院MRI可见右侧椎动脉与面神经关系密切,我院行CTA检查可见内听道附近椎动脉扩张、迂曲,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与当地医院MRI相符。

完善检查后,行右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乙状窦后切口,小脑绒球下入路。术中因椎动脉粗大,若直接在面神经REZ区域垫入涤纶布,将加重椎动脉对面神经压迫,我们通过架桥+悬吊法对椎动脉行充分减压。


TOP 7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png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叶益超 玉石 佘亚军 方正 王毅


点击进入玉石个人主页


点击进入王毅个人主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由脑血管疾病引起,与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1929年,Critchley第1次将其描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症”。但由于当时的诊断技术不足,没有确切的病理或影像学相关的证据来佐证,因此并没有被医学界所接受。随着近几十年来研究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发现相比于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VaP患者多伴有皮层下深部病变的病理证据。由此,VaP的概念才逐渐被认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文汇总国内外文献,将近年来VaP病因病理、检查诊断和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TOP 8

50dc7593d4524492bfcc41652847270a.jpg

3Dslicer学习与应用2.2--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的术前评估与规划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关庆凯

点击进入个人主页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微球囊压迫术为众多患者的选择之一。术前预先了解可能的手术X线图像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TOP 9

45ef5c73dbc3ab7ee9006007d4590683.jpg

头痛——海绵状血管瘤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杨越峰

点击进入个人主页


男,69岁,突发头痛右侧面部麻木伴言语含糊不清8小时。

8小时前患者晨起后出现头痛,右侧面部麻木,同时伴有言语含糊不清,无头晕、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上述症状持续不能缓解。

既往有“高血压(峰值180/110mmHg)”“脑出血”“脑梗死”病史。


TOP 10

未标题-1.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STN-DBS治疗帕金森病认知改善的临床预测模型建立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作者:常博文 倪陈 牛朝诗

点击进入常博文个人主页


点击进入牛朝诗个人主页


帕金森病(PD)通常发生在55岁至65岁之间,影响60岁以上人群的1%至2%,约占总人口的0.3%。PD患者除运动症状外,还会出现各种非运动性症状,包括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DBS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但DBS是否能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仍存在争议。同样,目前也缺乏模型来预测STN-DBS后的PD患者认知状态的改善。通过整合多个重要临床因素建立模型并预测PD患者在DBS后是否能获得更好的认知改善。


锁定"功能"频道,观看更多"功能神外"精彩内容

6601eca8b33002bf46c4502ae2ad91a.png



微信图片_20220525184240.jpg



或者

微信图片编辑_20220525184507.jpg

微信图片_20220525184748.jp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