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赛塔马医科大学国际医学中心神经血管外科的Tomoya Kamide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阐明SAH患者中VSIA的比例和临床特征,相关结果发表在2022年5月的《World Neurosurg》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Ikegami M,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2;S1878-8750(22)00748-3. doi:10.1016/j.wneu.2022.05.10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病死率高,大多数SAH病例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一些研究认为动脉瘤直径越大,破裂率越高,小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较低,<5 mm的未破裂动脉瘤的年破裂率为每年0.34%至0.80%。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破裂性动脉瘤直径较小,尤其是微小颅内动脉瘤(very small intracranial aneurysm, VSIA;<3mm)。基于此,来自日本赛塔马医科大学国际医学中心神经血管外科的Tomoya Kamide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阐明SAH患者中VSIA的比例和临床特征,相关结果发表在2022年5月的《World Neurosurg》上。
研究者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其所在机构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囊状动脉瘤进行分析,排除多发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状动脉瘤及血泡样动脉瘤。根据破裂动脉瘤的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VSIA组或非VSIA(≥3mm)组。对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部位、入院时WFNS分级、治疗方式和出院时结局等进行分析。
共纳入609例患者,其中破裂性VSIA 103例,患者详细特征见表1。
表1.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特征
根据不同因素对VSIA和非VSIA组进行比较的结果见表2。VSIA组年轻患者(年龄<40岁)的比例大于非VSIA组(10.7% vs 3.6%, P=0.002)。与非VSIA组相比,VSIA位于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比例分别相对较低和较高(P=0.002、0.005)。VSIA组患者WFNS I-III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SIA组患者(70.9% vs 56.3%,P=0.006)。
表2. 破裂微小动脉瘤(VSIA)与破裂非微小动脉瘤的特征比较
VSIA组首选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比例高于非VSIA(68.0%vs 32.0%, P=0.006)。出院时VSIA组的结局优于非VSIA组。
表3. 微小动脉瘤(<3 mm)破裂患者良好预后的预侧因素
在破裂性动脉瘤中,VSIA所占比率较高。年龄偏大、后循环部位和更好的治疗结局可能是破裂性VSIA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尽管破裂性VSIA的治疗结局可能优于非VSIA,但VSIA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或动脉瘤位于ACoA和VB的患者,应接受密切随访,以避免忽视导致破裂的形态学改变。

☞ 在242名连续患者中血管造影隐匿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复血管造影的发生率、初始CT出血模式的影响以及诊断错误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