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言行是一个人内心的窗口,梦是人和灵魂对话的一个窗口。其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是健康的窗口,其背后是因为眼睛是大脑的窗口。
Eyes are the windows of the soul,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说的。其实早于他一千多年,中国的孟子就已经从识人的角度把这个启发说得非常清楚了。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其意思是,了解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直观的。
眼睛能够体现一个人心灵。灵动有神的眼睛,常是人们赞美人聪慧与心灵美的词语。眼球的运动和眼神的交流能够表明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或者说,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都是可以通过眼神表现出来的)。除此之外,眼睛还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或感情,甚至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微妙感情,眼睛里有专注、有思考、有情绪。
眼睛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源泉,传递信息的门户,同时眼睛向外表达心灵。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却不能控制瞳孔,瞳孔反应是无意识的,因此它也在隐秘地告诉别人关于你的喜好与兴趣。研究表明,当你看到喜爱的人或物时,瞳孔会放大,看到不喜欢的人和物时,瞳孔就会缩小。瞳孔的大小与接受视觉信息量有关,直接与相关的智力相关。
许多疾病信号均可从眼睛透露出来,我们个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眼睛,洞察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眼科疾病和全身疾病,以及大脑疾病。
1、眼睑发出的信号。眼睑内翻多见于沙眼;双侧上睑下垂多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单侧上睑下垂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水肿、脑炎;双侧眼睑闭合障碍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单侧眼睑闭合障碍常见于面部神经麻痹;眼睑水肿常见于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结膜发出的信号。结膜充血发红常见于结膜炎、角膜炎;结膜上布满颗粒与滤泡常见于沙眼;结膜苍白常见于贫血;结膜上若有多少不等、散在的出血点,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若有大片的结膜下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3、眼球发出的信号。双侧眼球突出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单侧眼球突出多见于局部炎症或眶内有占位性病变,偶见于颅内病变;双侧眼球下陷,常见于严重脱水或者老年人因眶内脂肪萎缩所致双眼眼球后退;单侧眼球下陷可见于眶尖骨折等。
4、角膜发出的信号。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浑浊,是类脂质沉着的结果,患者无自觉症状,也不妨碍视力;角膜边缘若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清晰,内缘较模糊,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5、瞳孔发出的信号。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中毒、药物反应等;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瞳孔大小不等,并伴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脑疝等。
6、巩膜发出的信号:巩膜黄染多见于黄疸。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背后的基础是“眼睛是大脑的窗口”。眼睛是人类通过视觉感受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不仅可以让人观看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视觉信息的输入也在对大脑进行塑造。眼睛也是大脑的窗口——颅内病变也可以通过眼部表现反应出来,包括脑血管病变,不过这时需要一些专科检查了。
1、眼底检查。一般眼底检查可提示视神经乳头有无水肿、出血、萎缩,这些可能与颅内肿瘤、脓肿、脑积水等引起颅内压增高有关;视神经乳头萎缩要考虑视神经受压迫过久;一侧萎缩、对侧水肿,要考虑萎缩侧蝶骨嵴有巨大脑膜瘤,颅内有无病变。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眼底直接观察到脑血管,这是体外唯一可以无创观察到的颅内血管。鹰瞳科技通过人工智能眼底视网膜影像识别,可从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和脑肿瘤等4个维度进行诊断,不过其准确性仍有待证实。
2、经颅多普勒彩超(TCD)。通过眼窗和颞窗,可以观察到颅内各血管的动力学情况。TCD可以发现颈、椎动脉有无狭窄、斑块及血流速度,可以根据颅内血流速度与频谱形态来判断脑中风的原因;脑动脉硬化、狭窄程度,有时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瘘)、脑动脉炎继发脑底异网形成及颅内较大动脉瘤与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等。
3、眼球活动障碍。除了看眼球是否外凸,以及睑结膜是否有充血、水肿、外翻外,有时可听到血管杂音,除眼本身疾病外,要考虑有无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眼球活动是否受限、病人看东西是否出现重影、眼睛能否睁开(上眼睑下垂),要考虑主管眼球活动的三对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有无动脉瘤、肿瘤压迫,以及脑动脉硬化血管迂曲扩张延长压迫等。
4、视力视野障碍。如视野有缺损,一眼失明(全盲),同侧肿瘤压迫所致;出现双颞侧偏盲、要考虑蝶鞍区、垂体肿瘤;左侧内囊出血、梗死出现右侧同向偏盲;左侧枕叶内侧病变出现右侧同向象限性偏盲。
对于大脑,我们需要从眼睛获得外界事物的输入。我们也可以通过眼睛这个窗口,了解我们的全身健康水平,以及大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廉亭。从眼睛看颅内有无病变。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年6月第27卷第6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 June 2022, Vol. 27, No. 6
科普结束
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