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自发性脑出血包括幕上、幕下和脑室出血,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急重症之一。当出血量较大出现脑疝时,手术治疗则成为唯一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的干预措施。在本篇章中,针对自发性脑出血不同的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与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较全面的推荐意见。
与既往版本不同的是,2022指南对自发性脑出血和脑室出血患者行微侵袭手术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范围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强的建议。随着脑出血手术条件的日新月异和患者临床管理上的日臻完善,微侵袭手术与传统手术之间、微侵袭手术与标准内科治疗之间的差异比较终见曙光。此外,手术步骤的微创、规范和手术指征上的合理把握也让曾经早期死亡率高达40%的脑出血的手术预后不再满足于死亡率的降低,而是更加注重神经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为今后标准化指南的制定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支持。
随着我们对脑出血手术治疗的认识不断深入,循证研究中对一些可能产生偏倚的因素如手术时机的把握、术中血肿清除率、手术医生的经验、患者自身存在影响神经功能评定的因素等,均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和长期预后。微侵袭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会缩小手术过程和手术医生带来的差异,提高整体救治水平,但在手术指征和病人选择上,仍需大量研究进行推动。
指南也针对目前在各类脑出血中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之间、幕上或幕下出血中去骨瓣减压与血肿清除之间、不同微侵袭手术方法之间对患者生存及功能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指南数据主要来源于回顾性研究和观察类研究,未来需要更多高水平、高质量、大规模的RCT研究来增强指南的推荐级别,这对我国未来完善脑出血标准化救治模式、提升脑出血区域协同化救治水平、改善脑出血手术的神经功能获益具有重大意义。
侯立军
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第六部分 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6.1
血肿清除术
图3. IVH的手术治疗
EVD:脑室外引流术;GCS:格拉斯哥评分;ICH:脑出血;IVH:脑室出血
6.2
脑出血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