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寄语
青年卒中(Young Sroke)指18-50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全球有200万新发青年卒中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调查显示,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5-40/10万(年)。在整体卒中的人群中,约10-20%的卒中是青年卒中。在中国最新的数据显示,整体卒中的首次发病年龄较欧美平均低10岁,说明中国的青年卒中更值得引起重视。年轻的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出现症状性的颅内动脉狭窄,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需血管内治疗干预,考虑颅内动脉支架成形再狭窄率高,故能不支架植入尽量不支架植入,给其二次的机会。
对于颅内血管成形需中间导管起支撑作用让系统更稳定,加奇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使用中起推送性、顺应性不错也比较稳定,加奇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在目前颅内球囊中有其显著的优势:杆长150cm,搭配目前多数的中间导管都能使球囊到位无需剪管,且其输送性及通过性能也较佳。
本期嘉介谈邀请漳州市医院陈文伙教授,展示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联合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的应用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35岁,男性,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月余 ”为主诉入院。
简要病史
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无法独立行走及持物,无言语障碍,就诊外院完善磁共振提示右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极重度狭窄。经双抗治疗后症状好转,但近期出现TIA发作转诊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数年,不规则诊治。
查体情况
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流利,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巴氏征阴性。
术前影像学检查
1月前外院的脑血管MR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极重度狭窄,DWI提示右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急性梗死。
入院复查DWI提示右侧基底节及侧脑室旁稍高密度影,高分辨核磁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极重度狭窄,增强提示管壁轻度强化考虑不稳定斑块。ASL提示右侧半球低灌注。
DS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近段极重度狭窄,前向血流通畅,血流速度较慢,前交通未开放,大脑后动脉通过脑膜支向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偿。
治疗经过
初步诊断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性脑梗死
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M1)
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2型糖尿病
术前讨论
患者年轻男性,右侧大脑中动脉极重度狭窄经规则药高物治疗后仍有缺血发作的症状,结合磁共振及造影的影像,提示豆纹动脉及内分水岭低灌注所致的脑梗死,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极重度狭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结合高分辨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狭窄,考虑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并且为不稳定斑块,有进一步行血管内治疗的指征,术前相关检查未发现禁忌症,考虑患者年龄较轻,支架术后存在再狭窄的几率,故经讨论后建议充分的球囊预扩后再予药物球囊扩张,扩张后观察若狭窄率低于30%则不予支架植入,若超过30%则予支架植入。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8F动脉鞘
8F导引导管
泥鳅导丝
Tethys®6F 115cm 中间导引导管
PLUS微导管
3m微导丝
2.5×15mm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
紫杉醇药物球囊 2.5×20mm
手术过程
1
导引导管到位,复查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极重度狭窄。
2
加奇Tethys® 6F 115cm中间导引导管到位,其顺应性及推送性能较佳,PLUS微导管带着微导丝在中间导管的辅助下,微导丝到达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
3
加奇2.5×15mm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顺利到达狭窄段,准确对位后在命名压下进行预扩张。球囊稳定成形,扩张效果良好。
4
扩张后造影狭窄明显改善。
5
紫杉醇药物球囊 2.5×20mm顺利到位准确定位后进行缓慢扩张,药物球囊扩张的压力需介于命名压与爆破压之间,其扩张完需持续约1分钟后缓慢释放压力。
6
药物球囊扩张后复查造影狭窄基本改善,分别观察5分钟及15分钟复查造影狭窄未见回缩,未予支架的植入。
术后情况
术后即刻造影
术后即刻CT未见渗出。
术后情况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查体同术前,第二天复查CTA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明显狭窄,CTP未见明显低灌注。
术后第三天出院继续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压降糖等处理。
拜阿斯匹林 0.1 qd
氯吡格雷 75mg qd
阿托伐他汀钙 20mg qn
伏格列波糖 0.2mg tid
二甲双胍片 1.0 qn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162.5mg qd
非洛地平缓释片 5mg qd
可乐定 150mg tid
病例总结
1
青年卒中(Young Sroke)指18-50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全球有200万新发青年卒中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调查显示,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5-40/10万(年)。在整体卒中的人群中,约10-20%的卒中是青年卒中。在中国最新的数据显示,整体卒中的首次发病年龄较欧美平均低10岁,说明中国的青年卒中更值得引起重视。控制危险因素是青年卒中预防的主要目标,早期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控制好基础疾病。因此对青年人群开展健康宣教,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青年人群对卒中危险因素认识的普及率是至关重要的。
2
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出现急性脑梗死,在规则治疗的同时仍有缺血性发作,相关的影像提示责任血管极重度狭窄并有不稳定斑块形成,灌注影像存在低灌注,故有手术指征。根据既往临床研究,颅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多在支架植入后6个月至1年内发生,其报道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在5.7%~35.7%。因此本例患者术前充分考虑支架后再狭窄的可能性,建议使用药物球囊,经充分扩张后狭窄回缩明显再予支架的植入。
3
年轻的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出现症状性的颅内动脉狭窄,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需血管内治疗干预,考虑颅内动脉支架成形再狭窄率高,故能不支架植入尽量不支架植入,给其二次的机会。对于颅内血管成形需中间导管起支撑作用让系统更稳定,加奇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使用中起推送性、顺应性不错也比较稳定,加奇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在目前颅内球囊中有其显著的优势:杆长150cm,搭配目前多数的中间导管都能使球囊到位无需剪管,且其输送性及通过性能也较佳。
4
青年卒中病因: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传统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在青年卒中仍然是最常见的原因。2020年,在《Strok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就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归纳,如下表所示:
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George MG.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er Adults:A Focused Update.Stroke 2020,51(3):729-735.
术者简介
陈文伙
漳州市医院
漳州市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内脑血管病介入科主任。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脑防委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神经病学学会介入学组副组长。
发表论文20余篇, 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11篇。
2008年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进修神经介入1年。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