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介入器械的大航海时代,神介手术如同一艘艘科技加持的舰艇,满载希望,骑鲸追梦,踏浪前行在治病救人的路上,而神经介入专家就如导航一般指引着舰艇和新一代术者乘风破浪!为帮助新术者更好地在神介手术中建立通路,掌握颅内支撑导管操作与技巧,确保后续手术的顺利完成,美敦力倾力打造 《美力管例局》——走近颅内支撑导管正式上线,以期通过专家指导、经典病例分享等专业信息为航行路上点亮光芒,让我们跟随本期嘉宾一起扬帆起航!
出航概览 专家指点
Navien™颅内支撑导管支撑力好、到位性佳,各方面性能比较均衡。
6F Navien™ 内腔直径0.072'',高效兼容多种治疗器械。
如果血管迂曲,更倾向于选择5F Navien™。对于血管路径不佳或者动脉瘤颈较为特殊需要使用密网支架的情况,Navien™的支撑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尺寸器械的反复推拉也可以提供优秀的支撑力。
颅内支撑导管可应用于多种场景
颅内支撑导管帮助建立稳定有效的支撑通路,协助治疗器械顺利通过迂曲血管,到达治疗部位。
Navien™助力出血性卒中的治疗
对于出血性卒中的治疗,如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疗法、脑动静脉畸形/瘘栓塞术,颅内支撑导管最重要的性能是支撑力和到位性。前循环颅内支撑导管一般上到海绵窦段后升,大部分场景足够了,后循环一般上到V4段,习惯上更偏向于使用6F Navien™。Navien™颅内支撑导管的优势是支撑力好、到位性佳,各方面性能比较均衡。
李立教授分享了一例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病例。该病例使用Navien™ 5F 115cm 颅内支撑导管和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进行治疗。
耗材:
Navien™ 5F 115cm
Phenom™ 27
Echelon™ 10
Pipeline™ Flex







术后随访影像:



其次确定通路搭配方案,该手术需要双系统,如果单侧穿刺,有两种选择:
1
6F长鞘/8F导引导管+6F Navien™+Phenom™ 27微导管+Echelon™ 10微导管;
2
7F长鞘内并行5F Navien™和Echelon™ 10微导管,Phenom™ 27微导管走行于5F Navien™内。
该患者载瘤动脉局部血管条件较差(IV型海绵窦段)且更近端路径(C1)略迂曲,若在中间导管内使用双系统,较血管平直的病例摩擦力会有所提升,增加释放难度。因此最终该病例选择使用第二种方案。
在使用密网支架时,如果中间导管的支撑力不足,就很容易造成“支架导管一推,中间导管就掉”的问题,Navien™颅内支撑导管优秀的支撑力能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
Navien™到位的锦囊秘籍:
在迂曲血管内操作,应尽量避免使用0.035''的泥鳅导丝,因为其头端较硬,容易刺激血管导致血管痉挛,甚至血管夹层等情况。这时有几个常用的方案:
1
使用Marksman™或Phenom™ 27等0.027"内径微导管辅助Navien™颅内支撑导管通过迂曲,从而安全上高。
2
颅外段椎动脉比较迂曲时,可使用两根泥鳅导丝上到远端,再跟进中间导管,中间导管和导丝之间的腔隙更小,更有利于走远,但此时一定注意谨慎操作,避免泥鳅导丝可能带来的风险。
3
有时可能会需要上高通过海绵窦段或眼动脉,偶尔会遇到难以通过的情况,可以采用同轴技术,或者支架或球囊锚定技术。
随着神经介入手术的发展,使用的器械越来越多,通路建立太重要了,要想手术又好又快的完成,好的中间导管通路系统必不可少。
6F Navien™大内腔系统的应用,尽量安全上高,给后续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和一马平川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中间导管通路系统的作用。
支撑性和到位性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不能为了使用中间导管而使用中间导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Navien™颅内支撑导管犹如航海利器,助力神经介入专家在神经介入手术的大海通行无阻,乘风破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