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董长征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致痫灶手术切除,迷走神经刺激术,胼胝体切开术及大脑半球离断术等多种治疗方式在省内率先开展,本专题系列报道我科癫痫相关的手术病例,与各位同仁及患者共享。
0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7岁,主因:左上肢无力伴抽搐发作1月余,现病史: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无力,伴间断头痛头晕,呈天旋地转感,持续几秒钟可自行缓解,伴间断性抽搐发作,表现为左侧上肢抽搐,发作时意识清楚,不伴舌咬伤及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感觉异常,持续约数分钟可自行缓解。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头部MR示多发性颅内占位。既往史:出生史无异常,自小左手指不灵活、活动障碍,未经诊断及治疗;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查体:T36.3℃,P85次/分,R20次/分,BP125/82mmHg。神志清楚,言语可,查体合作。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3.0mm。双侧额纹对称,示齿无偏斜,伸舌居中。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上臂肌力5级,左前臂肌力4级,左手呈屈曲状态,手指不能活动,余肢体肌力正常。双侧肢体痛、温觉、音叉振动觉对称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初步诊断:1.(多发性)颅内占位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2.症状性癫痫。
02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EEG:右侧中央顶区(C4、P4)导联可见中量低中幅棘漫波、慢波发放。头颅MRI+SWI:左额叶、右顶叶、左颞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双侧大脑半球、双侧小脑半球、桥脑多发类圆形SWI低信号影,考虑海绵状血管瘤或微出血灶可能。
WADA实验:左侧优势半球可能性大。
03
术前评估
1、发作症状学:左上肢无力---抽搐发作,无先兆,部分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夜间多发。
2、致痫区:局灶性,右侧中央前回可能性大。
3、病因:颅内占位,考虑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
4、共病:无。
5、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
6、致痫区位于功能区,行术中唤醒麻醉,切除病灶和致痫灶,精确定位中央前回,保护运动功能。
04
辅助检查
脑电图
EEG:右侧中央顶区(C4、P4)导联可见中量低中幅棘漫波、慢波发放。
头颅MRI
头颅MR:左额叶、右顶叶、左颞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双侧大脑半球、双侧小脑半球、桥脑多发类圆形SWI低信号影,考虑海绵状血管瘤或微出血灶可能。
头颅DTI
神经导航下右额病变切除术
手术过程:
1、术中唤醒患者,应用皮层电极电刺激肢体活动功能区,神经电生理监测确认中央沟,神经导航再次确认病变表面中央前回皮层黄染明显。
2、中央前回皮层造瘘,皮层下约5mm可见病变,深入探查病变大小约3*3*3cm,色灰黄,质地中等,周围脑组织黄染明显,与周边脑组织边界清。
3、显微镜下肉眼全切病变,病变腔内可见黑褐色凝血块,切除顺利。
05
术后复查
术后头颅CT
术后病理
术后病理:颅内占位纤维性囊壁组织,未见被覆上皮,囊腔内见凝血块及纤维素样物,囊壁内小血管增生,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并见少量脑组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符合血管瘤。
讨论
功能区脑肿瘤指位于中央前后回、角回、枕叶视皮质、周围邻近运动、语言等重要功能区的肿瘤,若患者功能区出现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肢体肌力下降、言语功能障碍、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外科麻醉唤醒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对术中重要功能结构的监测与保护,对减少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十分重要。本病例为运动区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前通过完善T1、T2、DTI等影像序列进行多模态融合,在神经导航下确定手术入路,术中结合电生理检测及术中唤醒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并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了完整的保护。
董长征
医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年,擅长各种顽固性癫痫的术前评估,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
科室简介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是以癫痫病的规范化治疗为特色的专业科室。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是我科治疗特色。科室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神经电生理医师,按照大型国内癫痫中心的要求进行配置,拥有先进的评估设备,丰富的治疗经验,保障每位癫痫患者均能得到合理、科学、规范的治疗。
本文编辑:刘星 周笋
审校:董长征
《化痫为夷》病例分享第1期-海马硬化致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