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0日发布 | 2188阅读
功能-运动障碍性疾病

张宇清: 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T-11)的DBS治疗分析

张宇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达人收藏

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Myoclonus dystonia syndrome, MDS

摘自:2022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学术论坛 中国肌张力障碍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专家讨论会发言。


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下简称MDS),又称遗传性特发性肌阵挛、特发性家族性肌阵挛、良性特发性肌阵挛、酒精反应性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等,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其特征是肌阵挛性抽搐和肌张力障碍并存。多在儿童及青少年期起病,以非癫痫性肌阵挛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肌张力障碍,多数为家族性病例,也有少数散发病例。


(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临床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年7月第36卷第7期)

Quinn NP. Mov Disord. 1996 Mar;11(2):119-24.



MDS基因检测

MD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致病基因为 SGCE 基因,可在 30%~50% 患者中检测到该基因致病性变异,属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11 型 (DYT11) 。另外有大部分家族性MDS患者患者未检测到SGCE基因突变,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MDS临床诊断难点

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收缩引起的,轴性扭转动作和异常姿势,其症状的临床辨识度相对较高;肌阵挛是一种短暂、快速、闪电样的肌肉收缩,症状辨识度不高。

  • 未导致功能障碍的肌阵挛症状易被忽视。

  • 肌阵挛可有节律,有时会被误以为是震颤。

  • MDS的诊断难点在于对肌阵挛症状的观察与识别。

  • MDS的肌阵挛最常累及头、颈和上肢,较少波及下肢,而肌张力障碍常表现为斜颈或书写痉挛。


术前视频


MDS的治疗

目前治疗MDS所用药物效果不佳,耐受性差,这些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抗胆碱药、多巴胺能药物、四苯嗪、羟丁酸钠等。多数趋向于良性病程。手术治疗包括双侧苍白球内侧核 (internal globus pallidus,GPI)和双侧腹侧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VIM)脑深部电刺激术,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在靶点选择上仍存在争议。


对于DBS治疗MDS的疗效,Rughani和Lozano回顾了2001-2012年间共计40例文献报道的接受DBS治疗的MDS病例。所有病人的肌阵挛评分都有改善,其中93.5%的患者肌阵挛的改善超过50%,87.9%的患者术后肌张力障碍症状有改善,其中72.7%的患者改善率超过50%。整体的肌阵挛的改善率为72.6%,肌张力障碍为52.6%。结论:DBS对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的症状都有治疗效果,对肌阵挛的疗效要更优于肌张力障碍。另外作者又分VIM和GPI两个靶点分别比较对症状的改善情况,在肌阵挛症状上,VIM和GPI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别,在改善肌张力障碍的疗效上GPI要优于VIM。

Rughani AI and Lozano AM. Mov Disord. 2013 Mar;28(3):282-7.

滑动查看更多


既往的文献对于不同靶点的选择,Gruber等人分析了同期双侧VIM+双侧GPI手术对10名MDS患者的运动功能的影响,分基线、单GPI开机、单VIM开机、GPI+VIM双开机条件下的运动功能评估。从最终的评分来看,单独的VIM与GPI 刺激的疗效差不多,但是VIM刺激引起的副反应要多于GPI刺激。


研究认为VIM-DBS和GPI-DBS是同样安全有效的治疗,如果考虑到刺激引起的副反应,GPI-DBS可能更好一些,对于严重的肌阵挛,GPI+VIM会让患者有更大的收益。


Gruber D, et al. Mov Disord. 2010 Aug 15;25(11):1733-43.


该中心近期对其中的7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7-20年,平均12年。在长期随访中,患者的肌阵挛发生率下降了68%±3.4%, BFMDRS整体运动变化不明显,但单用GPI-DBS的患者反应较好,主要的颈肌张力障碍在长期随访中显著改善,达54%±9.7%。通过长期随访,认为GPI是治疗MDS的最佳靶点。



2021年,Tisch and Kumar从基因分型(单基因变异)的角度比较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效果,认为在各类型基因变异中,对DBS反应最好的是DYT1型,其次就是DYT11型(DYT-SCGE,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本领域对于DYT1型的手术治疗报道已经较多,而DYT11型不常见。


Tisch S and Kumar KR. Front Neurol. 2021 Jan 8;11:63039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例

本中心在2017年首次报道一例DYT11与DYT1复合阳性的病例,接受VIM+GPI手术治疗。

Wang JW, et al. Sci Rep. 2017 Jan 19;7:41042.


Vim-DBS对MDS患者的长期影响的研究很少,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中甚至更少。2019年,本中心报道了5名MDS患者,2名阳性和3名阴性SGCE突变患者以肌阵挛为主,接受了Vim-DBS,患者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统一肌阵挛评定量表(UMRS)和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FMDRS)评定,平均随访50个月。肌阵挛改善率为92.7%,BFMDRS运动评分平均提高71.4%,BFMDRS失能评分平均提高75.8%。


Zhang YQ,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9 Feb;122:e933-e939.

滑动查看更多


术后视频


通过对这5例患者的治疗,我们认为基因分型不仅能帮助诊断,也能提示DBS治疗的疗效,并依据MDS的主要致残症状选择合适的DBS靶点。对于以肌阵挛为主的MDS患者,无论是否发现SGCE突变,单独使用Vim-DBS可能更可取,而对于进行性肌张力障碍可在Vim-DBS后使用GPi-DBS。



附录:诊断标准

1967年Mahloudji和Pikielny首次提出命名“遗传性特发性肌阵挛”,并提出了诊断标准。随后,Gasser在1998年修改了此标准。2009年Kinugawa等在Asmus和Gasser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标准:(1)早发(小于20岁);(2)肌阵挛主要出现在上半身,可以是独立出现,也可以伴随肌张力障碍;(3)具有父系遗传的阳性家族史(“父系遗传”仅适用于由于SGCE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的MDS患者);(4)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特征,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痉挛和痴呆;(5)脑部MRI正常。其他的提示特征包括:没有皮质肌阵挛前电位的短肌阵挛爆发(25~250ms);无异常的C反射反应和缺乏巨大的体感诱发电位;儿童期或青春期肢体肌张力障碍的自发缓解;对酒精有反应。


迄今为止已独立完成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多系统萎缩、扭转痉挛、痉挛性截瘫、脑瘫等)手术5000余例,担任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常务理事。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章和图片均仅代表作者本人或者该第三方的内容和观点,与美敦力公司的立场无关。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使用本页面所载文章和图片,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