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3日发布 | 1955阅读

【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杨庆余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脑医汇

屈建强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杨庆余教授(1933.6.4-2022.1.6),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神经外科首任科主任、主任医师。


一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展史,就是一部西迁史。“百年传承中国首家国立医院,烽火涅槃奠基西北现代医学”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不断的重建再创中,书写了屹立于西北的神外佳话。而作为佳话谱写者之一的杨庆余教授,已离开我们5个月。如今,在杨庆余教授诞辰89周年之际,成此文,重温其“胸怀大局、弘扬传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以史力行,行之有道。


(特别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屈建强主任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杨庆余教授,山东临沭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5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原齐鲁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56年9月毕业分配至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983年5月调入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暨西北医院),1984年正式组建、成立神经外科并担任科主任。1988-1990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神经与神经外科研究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神经外科访问学习。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陕西省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地区神经外科协作组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会委员、陕西省卫生厅高级职称晋升委员、西安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及《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杂志编委。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四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新时代的开创者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由创办于1912年的中国第一所从事现代高等西医教育的国立高等医学院校——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发展而来。1937年,在全民抗战的烽火中,为拯救和保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星星之火,北平大学医学院与附属教学医院迁陕重建而成,是西北第一所大学附属医院(曾用名包括国立西安临时大学附属医院、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诊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国立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国立西北医学院附设医院等,直至抗战结束),至此奠基并发展了西北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和现代临床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单位之一,神经外科工作始于建院初期。早在20世纪40年代,万福恩教授(1900-1961,推荐阅读:《【中国神外百年百科百人巡礼】万福恩教授,侧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前半生》就在汉中开创了国立西北医学院附设医院神经外科专业,开展大脑前额叶离断术、三叉神经节酒精注射、脊髓神经鞘瘤切除术等。1948年他与张同和教授完成的一例脊髓神经鞘瘤切除术是陕西最早有纪录的神经外科手术案例。1956年,张同和、戈治理等调往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后,神经外科先后隶属于外科和骨科。1984年,杨庆余教授正式组建成立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即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并担任首位科主任。


庆祝二附院抗战迁陕建院80周年(2017年)座谈会上,杨庆余教授畅谈医院抗战迁陕和蓬勃发展历史


杨庆余教授担任科主任期间,大力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使神经外科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的单位之一,并且以其精湛的技术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如198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幕下小脑上入路III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1986年西北地区首例报告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夹闭与同侧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吻合术,1987年因在国内首创自体颅骨成形术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完成了国内首例大网膜颅内移植修补颅盖缺损,1992年完成陕西省首例经口咽手术入路斜坡巨大脊索瘤切除术,1992年完成陕西省首例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1994年完成陕西省首例延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等。杨庆余教授擅长颅底和中线部位复杂病变的手术治疗,在陕西省以及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全国各地均有患者慕名而来接受手术,其手术效果和高超技术多次被陕西电视台、西安日报、健康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为该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确立了该院神经外科在陕西省以及西北地区的重要地位,并以精湛的技术、有序的传承和不断的革新,开创了该院神经外科的新时代。


艰苦条件创事业,披荆斩棘享盛誉


上世纪90年代初,脑干还是神经外科的手术禁区。当时神外病房收治了一例多方求医无果的斜坡脊索瘤患者,肿瘤顺着斜坡匍匐生长,压迫脑干。杨庆余教授慎重检查、思考后,决定选用经口咽入路为患者切除肿瘤。他组织年轻医生们查阅文献,并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解剖教研室严格模拟了手术入路,测量斜坡切除范围,对手术入路、操作程序、解剖、术后管理等问题一一研究。经过充分的准备,手术顺利完成,这是陕西省首例经口咽入路斜坡巨大脊索瘤切除术。手术持续进行了十余小时,手术期间,助手在轮换,而杨老师自始至终,两眼紧盯显微镜,双手一直在娴熟的重复分离、止血、吸引的动作,直至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手术取得了成功。


此例手术当时被多家媒体报道,同行和社会大加赞扬。手术禁区不再成为禁区,这不仅仅意味着医者的成功,更为此类疾病的患者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时至今日,大家仍然会惊叹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杨老师竟完成了如此壮举,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杨老师和神经外科人砥砺前行?


支撑着杨庆余教授破冰前行的,或许就是杨教授口中常说的:“每次看到病人和家属就医时祈盼无助的眼神,我就想为病人做些什么,解决一点问题!”


杨庆余教授与王忠诚院士


自创奇招获奖——颅骨自体包埋颅骨成型技术

同样是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一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需去骨瓣减压。通常情况下,术者都会将颅骨骨瓣直接弃去,待患者康复后再用人工材料修补成形。而这台手术,杨庆余教授自出奇招,将患者颅骨包埋在患者左下腹壁下,让患者“自己保管”,二期再取出来行颅骨成形。杨庆余教授认为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减少人工材料的排异反应和昂贵费用;二是避免了超低温保存颅骨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三是该方法简单实用,非常可靠。这项“颅骨自体包埋颅骨成型技术”曾以临床应用性研究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亦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患者切实得到实惠。

柳暗花明,开展陕西省首例延颈髓空洞症手术

令杨庆余教授的学生巩守平教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永生难忘的一例手术,是1994年杨庆余教授实施的陕西省首例延颈髓空洞症。杨庆余教授为该特殊患者精心设计的手术方案和沟通手语,令病患感激不已,令同仁赞叹不已,其细心周到、不惧繁琐可见一斑!


这是一例不完全性四肢瘫的中年男性患者,曾因吞咽困难入住其他医院,钡餐透视时碘剂大量进入气管形成吸入性肺炎,经检查发现延颈髓病变,被初步诊断为“延颈髓内胶质瘤”。患者全家走遍多家大医院,都建议保守治疗。患者和家属不甘心,遂慕名来找杨庆余教授,杨庆余教授收下了这名患者,并且决定为之手术。那个年代,延颈髓手术无异于“刀尖上跳舞”,风险极大。那个时候还没有神经电生理监测,如何及时了解术中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避免损伤?杨庆余教授大胆地设计了清醒状态、经鼻插管、局麻下施行手术的方案。可是,术中即便清醒,患者也没法说话呀!杨庆余教授想到了聋哑人的手语,便给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巩守平教授布置了任务,为术中与患者沟设计一套手语。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患者右手可以用简单的手势表示回答问题时,杨教授带领大家与患者共同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手语,并在术前不断的训练,直到熟练。手术中,为了及时观察到患者的面部表情,还在术者对面摆放了一面镜子,于是,术者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患者的表情。就这样,一台清醒插管、局麻下的延颈髓手术顺利完成。幸运的是,术中在显微镜下沿后正中切开延颈髓背侧时发现病变竟然不是肿瘤,而是延颈髓空洞症(术后病理检查也证实了这一诊断),于是,杨庆余教授在空洞内植入一根细的分流管,手术顺利完成,这也是陕西省首例延颈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手术结果对患者而言简直是天大的惊喜!术后患者恢复非常顺利。看到患者逐步的进食、肢体功能恢复、自由行走,作为手术的参与者,欣慰而自豪。患者很快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这台手术的一些照片至今仍被巩守平教授保存着,他说:每次看到这些照片,都会想起那段过程,也为患者庆幸:如果没有杨老师的胆魄、智慧和经验,怎么会有后来的柳暗花明和皆大欢喜? 


1994年延颈髓空洞症患者的手术场景


挑战生命禁区,率先开展经口齿状突切除手术

上颈椎特指两节特殊的骨头:寰椎(第一颈椎)和枢椎(第二颈椎)。寰椎的英文是atlas,借用了希腊神话中背负地球的大力神的名字,因为作为头颅下面的第一节颈椎,寰椎也同样担负着“顶你个头”的重任。枢椎的英文是axis,有“转动头颅的枢纽”的意思。用中文描述就是,寰椎和枢椎,拱卫中枢,屏藩腹心,地处要冲,中流砥柱,诸如此类。若寰椎枢椎区域的稳定性出了问题,直接受到威胁的就是颈段脊髓、延髓(脑的最下部),若颈段脊髓或延髓受到损伤,相当于管控身体感觉活动乃至呼吸心跳的中枢受损,危及生命。


遗憾的是,有患者不幸因受伤或先天畸形等原因,他们的寰椎枢椎(上颈椎)区域的稳定性出现问题,如何把失位的atlas神重新推回原位,如何维护生命中枢的安全稳定,始终都是一个极富挑战和风险的事情。


而杨庆余教授领导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勇敢地向这一危险地带的疾病发起了挑战。他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给当时的许多青年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此后,脊柱外科和神经外科的年轻医生们在杨庆余教授的影响下不断进取实践,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上颈椎手术水平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的一流水准。


展杏坛芳华,育莘莘桃李

杨庆余教授60余载精耕医疗、科研及教学,理论修养深厚,宝贵的临床经验运用于青年医生的教学事半功倍,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培育了大批神经外科医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杨庆余教授建立的英语查房、英语交班和英文病历制度已成为传统特色沿袭至今,为教学效果添砖加瓦。杨教授很早就鼓励年轻医生们练习英文写作、讲课,在他的指导下,神经外科的许多医生都能用英文撰写专业论文和授课。



视患者如亲人,无微不至

上世纪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外科病房收住的患者大多来自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的农村,经济条件很差。杨庆余教授每次查房不仅在病情分析上深入细致,对患者的关怀和体贴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细微处见真心


有一次,杨庆余教授查房时看到户外窗台上晾晒着已有些发霉的干馍,得知这是一位山西脑膜瘤患者家属每天的干粮时,便严肃地对医师们说:“患者治病不容易,家里经济负担很重,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关心患者,既要治好病,还要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后来的几天里,大家不止一次看到杨庆余教授带给患者家属一些吃的,充分诠释了小事见心意,点滴见仁心!



绘制手术记录


2009年神经外科病房搬迁的时候,大家在医生办公室的一个旧书架上发现了一个旧纸袋,打开一看,竟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杨庆余教授亲手书写的手术记录,工整的笔迹,精致的插图,尤其手术种类之丰富,完成质量之高,令人既惊且佩,惊叹前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更钦佩前辈在当年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勇于探索、执着奋斗的精神!


1984年杨庆余教授亲笔书写的侧脑室脉络丛乳突状瘤手术记录


老而弥坚,退而不休

退休之后,杨庆余教授继续活跃在临床第一线,他指导年轻医生们先后成功开展了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侧方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经胼胝体前部入路第三脑室内肿瘤切除术、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巨大颅咽管瘤切除术、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对于任何围绕临床实际问题的讨论,杨庆余教授保持开放平等之态度,学生们在杨教授面前可自由畅所欲言。他喜欢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对新技术新理念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即使年近九旬,仍然关注着陕西省的神经外科事业,参加各种会议和论坛,对年轻人的进步不吝赞许和鼓励。


手术前,杨庆余教授在设计切口线


杨庆余教授指导手术


在大家眼里,退休以后的杨庆余教授更加亲切、温和、宽容。他坚持工作在临床、教学一线,坚持查房及手术,始终钟爱和执着着陕西省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他也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留给学生、留给医院。他还利用休息时间,给医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通过自己在美国所见所闻,树立中国自信,号召学生们坚持为民众解除病患。


随着中青年医生的成长,加上年事已高,杨庆余教授亲自上手术台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只要有手术,他都会早早地来到手术室提点。他曾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体力还可以,手和眼都保持得不错,我上去帮他们冲冲水、扶一扶脑压板,没问题的,我也很开心的!”


杨庆余教授主持研讨会


实际上,只要见过杨庆余教授,绝不会将“退休”两个字和他联系到一起。他不仅总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且时常西装革履,戴镶金边的眼镜,着雪白的工作服,说流利的英语,气度从容,教授风范十足。


种春风、惠百姓、初心浩然。巩守平教授感慨,杨庆余教授耄耋有加之年仍在临床一线指导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多少岁月如一日,春夏秋冬苦与乐,作为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位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老人身边学习和工作,幸甚至哉!


杨庆余教授88岁的生日,“何止于米映仁心,相期以茶承医道”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巩守平教授送给杨老师的祝福










杨庆余教授行医60余载,一生勤勉,不论是在思想境界上,还是在技术层面上,他都是神经外科的一面旗帜、一棵常青树,让后辈和患者尊敬!他对患者极度关爱的医者仁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如他的学生吕健主任医师的挽联所言:


攻坚克难,妙术惠三秦,治病救人无数;
一心一意,行医逾甲子,执著匠心楷模。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屈建强主任发给本刊的文末寄语

杨庆余教授是我科的首位科主任,也是我的导师,他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为我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随着理念不断更新,技术日益完善,设备更加精良,神经外科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为核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学科,包含颅脑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创伤与重症、神经内镜、癫痫外科、小儿/新生儿神经外科等亚专业,诊疗范围涵盖神经外科所有病种。杨老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我们一定会继承杨老师的遗志,学习和发扬杨老师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学科发展,造福更多病患,为祖国的健康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合影

点击二维码

查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参考资料


1、《沉痛悼念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杨庆余教授》.神外资讯公众号
2、《怀念!我的老师杨庆余教授》.西安交大二附院公众号
3、杨庆余-新城区当代人物专题 (bytravel.cn)
4、《湖北、陕西30位优秀神经外科医生》.为了家人学点医公众号
5、《【医疗动态│医技】骨二科三种兵器之上颈椎手术》.西安交大二附院公众号
6、杨庆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家庭医生在线 (familydoctor.com.cn)
7、百度百科-杨庆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8、巩守平.《医道耕耘满甲子 妙手仁心绣春风 记我的老师——杨庆余教授》.院史故事医道耕耘满甲子 妙手仁心绣春风 记我的老师——杨庆余教授 院史网 (xjtu.edu.cn)
9、《第一届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高峰论坛在西安胜利召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10、《【医学梦 恩师情】医道耕耘满甲子 妙手仁心绣春风 》.西安交大二附院搜狐号
11、刘铨,买秋霞.《正本清源 为什么说西安交大二附院是百年传承》.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网站
12、《杨庆余老教授过了一个简约温馨的寿诞》.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网站


本文内容素材取自公开资料,受访者回忆仅代表个人观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