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导读
无论是外科夹闭亦或介入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而瘤内扰流装置WEB™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在世界多项临床试验中,WEB™均表现出了在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神介资讯平台联合MicroVention公司共同打造“WEBest一网无余”动脉瘤扰流装置专栏,旨在分享瘤内扰流装置WEB™最新使用经验、技巧。本期为大家分享胡骁副主任医师带来的应用WEB™装置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一例,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术者简介
胡骁
黄石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经侵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
湖北省脑血管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脑血运重建与脑缺血学组委员
湖北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
湖北省脑血管疾病防治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5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获得外科学硕士学位,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亚萨吉尔显微外科训练中心进修血管吻合技术,2014年、2018年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介入高级研修班学习,2019年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培训班学习。擅长脑、脊髓血管病介入治疗及显微手术治疗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女性
年龄:69岁
主诉:因“间断头痛、头晕1月,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入院
查体:脉搏:10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75mmHg;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侧瞳孔大小2.5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2022-04-12外院头颅CTA: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
入院诊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病例简介
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不适,间断发作,休息后稍缓解,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患者于1周前于外院就诊,行头颈部CTA提示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症状好转出院,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门诊以“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无失禁。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收缩压最高达190mmHg,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治疗,自诉血压控制可。有冠心病史10余年,曾行2次冠脉造影,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麝香保心丸、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术前影像检查
动脉瘤测量
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大小约为8.2mm*7.0mm,瘤颈6.2mm。
治疗方案
手术名称: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瘤内WEB™扰流装置置入术。
手术方案:使用WEB™ SL 9*5mm瘤内扰流装置进行栓塞治疗。
手术材料
5F造影管
Cordis 8F导管鞘
6F长鞘
Sofia 远端通路导管 6F 115cm
VIA 33微导管
WEB™ SL 9*5mm扰流装置
治疗过程
患者取平卧位,全麻监护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
置入Cordis 8F导管鞘并固定,置入5F造影管,插入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多角度造影,三维重建。
见双侧椎动脉迂曲,右侧椎动脉较左侧粗大,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大小约8.2mm*7.0mm,瘤颈6.2mm,动脉瘤形态规则;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起始部轻度狭窄。
全身肝素化,置6F长鞘于右侧椎动脉第2椎体水平。
路图导引下置入中间导管至基底动脉,使用WEB™ SL 9*5mm扰流装置进行栓塞治疗。
左侧血管相对迂曲,将VIA微导管推送至瘤内,靠近瘤颈口的位置。
将WEB™ SL 9*5mm推送至导管头端,缓慢将WEB™推出VIA微导管头端。
将WEB™释放至萌芽状态,随后将系统由瘤腔内送入瘤顶。
继续调整,回撤微导管,轻轻向前推送WEB™至萌芽-开花状态,并完成整个释放过程。
CT评估,WEB™尺寸合适,贴壁良好,瘤颈密封良好,透视下正位解脱装置。
术后造影及CT评估
术中麻醉良好,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自如,右足背动脉搏动好。
拔除导管鞘后,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封堵器闭合,盐袋加压包扎,安返病房。
术后体会
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一直是介入治疗难点,传统方法Y型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双抗等。WEB™在国内的上市很好的解决这些难题。
WEB™置入后能顺应动脉瘤形状且贴壁性良好,有效地密封瘤颈而不影响载瘤动脉,简化了治疗方式,实现了仅用单一器械安全有效的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术后不需要长期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WEB™的到来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造福国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