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穹窿技术是利用开环支架自身特有的性能,选用直径更大、尺寸更长的支架,更好的覆盖分叉部位宽颈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好的瘤颈保护及重塑的一种技术,在这里开环支架可以同时兼顾远端与近端的不同直径的血管,很好的锚定和贴壁。

病例分享
本期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郭庚教授为大家分享病例:“超凡顺应,高效穹隆”——支架辅助前交通未破裂动脉瘤一例。
部位:
术式:
特点:
病例详情
▶ 患者女性,56岁,前交通动脉未破裂宽颈动脉瘤。
▶术前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动脉瘤大小:12mm*9.5mm*9.9mm,近端血管直径2.3mm,远端血管直径1.9mm,A1末段可见重度狭窄。
手术精华
术中工作角度造影。
支架微导管SL-10在微导丝引导下,瘤内成袢通出瘤颈至同侧A3,并成功解袢。
栓塞微导管送至动脉瘤内。
Atlas 3.0-24mm支架送至瘤颈处暂不释放,经栓塞微导管相继送入5枚弹簧圈进行填塞,并使用1枚弹簧圈栓塞瘤颈部分,可见瘤颈处有袢突出,释放弹簧圈后回撤Echelon微导管,防止释放支架时在狭窄处打开不良。释放过程中于瘤颈处轻推支架,穹隆保护,可见圈明显压回瘤腔。
术后即刻造影。
手术总结
前交通动脉瘤且宽颈,瘤颈处A1可见重度狭窄,使用其他产品导丝导管不易通过瘤颈送至大脑前远端,而Atlas可使用17小输送系统轻松通过,超凡顺应,并且对瘤颈处血管结构影响较小。
瘤颈处A1可见重度狭窄,Atlas支架为智能杂合环设计,具有一定径向支撑力,在狭窄处打开贴壁理想,且对于狭窄程度有一定改善。
Atlas支架在宽颈动脉瘤瘤颈处可实现很好的穹隆效应,充分保护瘤颈。
专家简介

郭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首批“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首届青年医师奖获得者,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曾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卡雷基医院、美国巴洛神经科学研究所、日本札幌桢心会病院访问。擅长脑(脊髓)血管病的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
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委常委、山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副总干事。兼任9种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9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21篇被SCI收录。主编译《血管内神经外科学与介入神经放射学教程》、《七种类型搭桥》等著作4部,参编5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