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缝合技术是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如神经外科、眼科、心脏外科以及相关的器官移植等亚专业学科等)中较为常用操作技巧之一,其中在血管搭桥、神经吻合等技术中被广泛应用[1-2]。特别是血管吻合显微缝合技术对神经外科医师尤为重要[2-3]。目前显微外科缝合技术练习应用最广泛的是大鼠颈内动脉的血管吻合[1,4]。娴熟的血管吻合技术是脑血管重建的关键,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烟雾病、复杂动脉瘤及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中被普遍应用,是每位神经外科医师应掌握的技术[4]。但对于大多数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的显微缝合技术的训练可能不足,且无法在大量实体上进行血管缝合训练。尽管动物的血管缝合更贴近实际的人类血管,但对于一般医院可能无法进行动物饲养管理,无昂贵的试验设备等或神经外科医师任务繁忙无法到上级单位学习缝合技术或者因其他种种原因导致神经外科医师不能达到一定工作量的显微缝合技巧的练习,那么就需要一种最简单、经济、快捷、实用的方法来填补这种空白。
居家式显微缝合训练是应用易获取的材料来源,如鸡蛋、冷冻鸡翅、乳胶手套、输液管等,无需进行动物购买、饲养和管理,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快捷的训练模式。硬件设施只需简单的体视显微镜、小磨钻、显微器械以及合适直径的显微缝合线等即可完成。训练场所可以是家庭、办公室等熟悉或久居场所,可以利用任何简短闲暇时间进行连续,训练可以随时进行,随时停止。与啮齿类动物的血管吻合训练不同,居家式缝合训练干净整洁、无动物细菌、病毒等感染风险。
居家式显微缝合训练可以是递进性训练如先练习简单的手套皮缝合以训练显微镜下进针、出针以及打结等基本操作,并可习惯镜下视角的操作;随后可进行鸡蛋膜的缝合练习,以锻炼操作的力度,与人脑膜不同,鸡蛋膜韧性较差,稍用力不均,极易出现破损,应用鸡蛋膜的提前训练可有效的训练术者的操作力度,减少手部抖动的发生;接下来软管的吻合可以熟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间断缝合以及连续缝合的缝合技巧;最后可应用易获取的冷冻鸡翅,解冻后分离出血管,进行整体的血管吻合训练。最终有条件者可移步实验室或者显微吻合培训班进行啮齿类动物的实体血管吻合。也可以根据个人显微技术情况,不区分递进步骤,以上操作可随意进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孙超等[2]对该机构的青年规培神经外科医师采取纱布缝合-树脂血管缝合-鸡翅血管吻合-活体大鼠血管吻合分阶段的强化训练方案,来培养学员的的显微血管吻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1
手套皮缝合
将手套皮剪开至单层并固定,用显微剪刀将手套皮平行或垂直剪开,训练不同角度下手腕的习惯度及显微缝合方法(Video 1)。
02
蛋膜缝合
鸡蛋膜缝合技术,就是用鸡蛋的蛋膜(也可用其他家禽蛋类)来模拟脑膜进行缝合练习,具有简单、易获取等优点,简要步骤如下:
1.用小磨钻先磨去蛋壳的一小部分,直径约0.5-10mm;
2.然后用持针器进行剩余鸡蛋壳的剥离,注意剥离过程中仔细、轻柔以免捅破蛋膜。操作过程中,可用显微持针器按压相应部位蛋膜,使蛋膜与蛋壳分离,再用持针器夹碎蛋壳后去除;
3.用记号笔画出剪开蛋膜大致边缘范围,然后用显微剪刀剪开蛋膜,若蛋液过多,可用5ml注射器吸除部分蛋液;
4.缝合时,可以先在四周或两侧各缝合一针固定蛋膜,防止过度移位;
5.缝合可采取间断缝合,缝合时注意力度的把握,避免反复在一处多次进出针;
6.缝合完毕,倒置鸡蛋,观察有无渗液;
7.若蛋膜缝合有部分缺损或前面缝合针距过大导致后面蛋膜之间裂隙过大无法严密缝合,可用其他材料修补如手套皮或气球皮。
03
人工软管缝合(或假血管)
人工软管因材料不同,缝合难度也有所不同,建议购买管壁薄,柔软性高的人造假血管。采用“两点”定位法进行间断性“血管”吻合。
04
鸡翅血管缝合
将冷冻鸡翅解冻后即可使用(也可使用新鲜鸡翅),首先剪开鸡翅局部皮肤,显微镜下小心锐性分离出沿鸡翅走行的血管。用显微镊仔细轻柔的剔除管壁外膜上的脂肪、筋膜组织等,分离后血管可以用血管阻断夹固定(也可不固定)然后根据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选择管壁剪开方式。端端吻合一般直接横行截断,端侧吻合,供体血管斜形剪开血管呈“鱼嘴”样,受体血管沿血管长轴剪开,其长度应和供体血管切口大小相适应。
05
动物活体血管缝合(非居家式)

总之,显微缝合技术,特别是血管吻合技术在神经外科实际应用中尤为重要,是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居家式显微缝合技术具有简单、经济、快捷、实用等优点,可以作为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特别是神经外科研究生、规培生或者初次接触血管吻合技术的相关人员的初始训练方案,以为后续的活体啮齿类动物以及患者的血管吻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操作技能,都需要反复的训练磨合,所谓熟能生巧才能在实际手术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丁江伟
宁夏医科大学神经外科
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著名癫痫外科专家孙涛教授 硕士就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树凯教授 主攻方向:癫痫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6篇,中文核心期刊7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共计影响因子超22分

参考文献
[1].胡业帅,钱海,刘方军,孙玉明,石祥恩.采用大鼠颈动脉进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17(2):188-191.
[2].孙超,盛敏锋,刘兵,朱卿,兰青.分阶段强化训练神经外科规培生显微血管吻合能力[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3):113-117.
[3]王勇杰,王林,张建民.显微血管吻合在神经外科住培教学中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37-38.
[4].孔锋,张智萍,凌锋,张鸿祺,焦力群.不同时程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案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0):5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