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0日发布 | 585阅读
小儿

手术或质子放射治疗引诱脑内血管病变

陈昱周

神外编译-编译作者

gaom

编译文章投稿作者

邱天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圣裘德儿童医院的John T. Lucas等研究质子放射治疗的颅咽管瘤患儿发生VAS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时机和处理,并使用基于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建模评估血管狭窄的预测因素。结果发表于2022年1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 Biology . Physics》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Lucas JT,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22 Jan 3;S0360-3016(21)03445-3. doi: 10.1016/j.ijrobp.2021.12.172.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儿童脑肿瘤放射治疗是否会引诱脑内血管病变(vasculopathy,VAS)损害患儿健康?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圣裘德儿童医院的John T. Lucas等研究质子放射治疗(proton radiation therapy,PRT)的颅咽管瘤患儿发生VAS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时机和处理,并使用基于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建模评估血管狭窄(STN)的预测因素。结果发表于2022年1月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 Biology . Physics》在线。


研究方法



一项临床试验含94例经手术联合54Gy的PRT治疗颅咽管瘤的患儿。94例患儿在手术和质子放疗联合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7年(范围4.92-9.36)。其中,男性50例(53%),女性44例(47%)。颅咽管瘤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9.4岁(范围6.5-13.4岁)。14例(14.9%)患儿在放疗前经过多次开颅手术,47例(50.0%)在放疗前仅行一次开颅手术。18例(19.1%)患儿的手术采用经蝶窦或其它内镜入路。22例(23.4%)患儿患有高胆固醇血症,19例(20.2%)高血脂症,13例(13.8%)高甘油三酯血症。


研究者通过MRI成像评估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发现被肿瘤包裹的血管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开颅手术患儿的平均血管包裹发生率比其它治疗方法时高。术前或术后经PRT治疗的患儿VAS发生率高。


研究结果



94例患儿中,45例(47.9%)出现111例次VAS,其中37例(33.3%)发生在PRT治疗前。PRT治疗后出现VAS的中位时间为3.41年(95%CI,1.86-6.11)。PRT治疗后,22例(23.4%)患者发生STN。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PRT治疗后9例(9.6%)出现VAS,4例(4.3%)为重型,2例(2.1%)灌注压补偿,5例(5.3%)必须行血运重建术。术后、PRT治疗前的VAS状态和PRT剂量是STN的预测指标。在手术入路方面,PRT对STN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8例(51.1%)患儿MRA成像、13例(13.8%)ASL检查、11例(11.7%)DSA检查显示血管异常。20例(21.2%)在术后、PRT治疗前已发现血管异常改变。PRT治疗后VAS大多数位于手术入路内,至少部分在放疗等剂量线内。最常见的术后、PRT治疗前血管改变是STN(9例)、脑梗死(4例)和动脉瘤(3例)。


34例(36.2%)患儿PRT治疗后出现新的血管异常。在PRT治疗后6年VAS 1级、2级和3级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1.8%、18.3%和5.9%。PRT治疗前任何类型的VAS并无增加PRT治疗后VAS的风险(HR=1.07;95%CI,0.48-2.41;P=0.87)。最常见的PRT治疗后血管改变,包括STN(22例)、动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张(3例)。PRT治疗后3例出现脑梗死。其中1例与PRT治疗前的脑梗死区域相重叠。另外2例与手术入路相重叠。出现STN的PRT中位剂量和剂量加权线性转移分别为54.1Gy RBE(47.15-54.64)和2.72keV/μm(2.33-2.99)。


10例患者的STN采用阿司匹林治疗。2例为症状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仅1例出现持续的VAS后遗症。5例为PRT治疗后的VAS 3级患儿,初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疗效欠佳,需行间接血运重建术。


单因素分析发现PRT治疗后发生STN的预测因素,包括PRT治疗前血管损伤(OR=14.5;95%CI,2.94-72.05;P=0.001),手术入路中的血管损伤(OR=1.87;95%CI,0.92-3.79)和PRT放射剂量。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P=0.006)和多次开颅手术的患者(P=0.042)血管被肿瘤包裹的比例较高。STN前后的累积血管包裹发生率均较高(P=0.012)。放射剂量和手术入路对血管病变均有作用。


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颅烟管瘤患儿手术和PRT后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血管损伤发生率低。术后的血管损伤以及过度放疗暴露可能增加继发性血管病变的风险。VAS通常发生在PRT治疗之前,该因素是PRT治疗后出现血管狭窄的最强预测因子。PRT对STN的不良影响仅在手术入路供血区较为明显。作者认为,儿童颅咽管瘤手术结合放疗并未额外增加肿瘤及术区血管损伤风险。


3.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